一片“莲心”在玉壶
——论《莲子壶》的艺术特征
2023-04-07吴腾飞
吴腾飞
紫砂壶是中国独创的陶瓷茶壶,兴起于明朝正德年间,凝聚了中国陶瓷茶壶制作的手工艺经验,根植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当中,终于成长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世界中的一朵绚烂奇葩。几百年来,智慧的制壶匠人们不懈探索,创造出一批优秀的紫砂壶经典款式和应用于紫砂壶制作的独特工艺,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紫砂壶艺术体系。
《莲子壶》的造型源于紫砂壶经典款式“莲子壶”,此壶壶型温润质朴,有着清新的自然美,是紫砂壶光器中的典范。创作者借此款壶型展示了紫砂壶结构的严谨、规整,并运用陶刻工艺进行装饰,使作品的艺术个性更加凸出,形成了浓厚的古典韵味。本文将对此壶的造型与陶刻装饰进行分析,说明紫砂壶工艺的基本特征,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一、《莲子壶》的光素之美
紫砂壶有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种类型,光器虽然简朴,却始终被认为是工艺难度最高的,一方面,没有了装饰的点缀,作品很容易就过于普通而个性不够鲜明;另一方面,任何微小的瑕疵在光器中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素雅的光器也更加能反映出紫砂壶脱俗、随和的气质。因此,光器始终是人们非常重视的类型之一。
“莲子壶”是紫砂壶光器中的代表性款式,气质清雅、温润,工艺精炼。“莲子壶”的造型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流行的“莲子罐”,经过制壶艺人的提炼构成了独特的紫砂壶形态。[1]因莲子与莲花相关,而莲花在中国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莲花壶便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也是莲子壶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件《莲子壶》在造型上继承传统,展现出莲子的圆润、温和之姿态。壶体玲珑小巧,颇为精致,结构、层次的变化分明,使得整件作品挺括有型。壶身呈圆碗形态,筒身与壶底部构成一体,形成了流畅的弧度,强化了圆器的弧度特征。壶身造型的巧妙之处在于,壶底部虽然带有明显的弧度,却能在中心位置较为平缓,有力地保证了作品的平衡,这就需要创作者精准控制筒身及底部的弧度,且要把握好变化的时机,才能构成这灵巧又稳重的壶底部。壶身顶面与筒身之间形成的转折有虚实相生的效果,衬托出温柔、内敛的颈肩线条,使作品有了柔软之感,更能体现出紫砂壶的气质特征。圆盖与壶颈部完美贴合,边缘处以立体、纤细的圆线进行装饰,形成了“子母线”的结构,有利于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壶盖中央是一粒状如莲子的壶钮,下部以底座托起,将莲子壶钮衬托得更加精致,底座部分的设计也具有实用功能。壶嘴与把手弧度柔和,对称镶嵌在壶身两侧,与壶身之间连接得不露痕迹,做工精湛。
壶身造型如一颗大莲子,而壶钮则是一颗小莲子,壶嘴与把手则如那白净的藕节,作品形象又雅致,展现了紫砂壶结构的严谨与工艺的精湛,配合那红棕色的泥料,更萦绕着朴素、清新的韵味,从气质上衬托出莲子之美。
二、陶刻的古典美表现
此壶的个性之处在于壶身上那幅独特的陶刻装饰,它具有中国古典绘画的情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工艺价值,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表达。
陶刻是紫砂壶创作中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推动了紫砂壶创作朝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以全新分形式弘扬开来。[2]书法、诗文与绘画是紫砂壶陶刻最喜欢结合的艺术形式,创作者运用陶刻工艺在壶中打造了一幅生动的绘画,充满中国古典韵味,并使作品更具灵气。
这幅陶刻绘画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是树枝,其二是鸟。树枝自壶底部向壶身上方横向延伸,粗壮的枝干与纤细的枝条形成鲜明的对比,隐约可见几多娇俏的花儿。在树枝上停留着两只可爱的鸟儿,两只鸟儿头部相对,十分形象,似有生命,好像马上就要从壶中飞出。
从布局上看,创作者适当留白,树枝与鸟儿的安排形成了对称、整齐的格局,明显是对中国古典绘画格局安排的借鉴。在形象刻画方面,两只鸟儿处理得相当精妙,无论是羽翼的纹理,还是能够显示出鸟儿生动感的鸟眼、鸟嘴的刻画,都是细致入微。创作者还用墨色对这幅陶刻进行点染,凸出线条的特征,并在色彩的明暗对比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体现出紫砂陶刻对传统绘画的发展。
在这幅陶刻装饰的融入下,作品仿佛有了鸟语花香,形成了一幅融合色彩、声音的立体图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而又具紫砂壶的沉静之美,彰显了陶刻工艺的独特价值。
莲花在中国象征高尚、脱俗、坚贞等美好的品格,莲子作为莲花的一部分自然也渗透了这些文化内涵,且还具有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此件《莲子壶》不仅展现了紫砂壶经典款式与陶刻工艺的魅力,也传承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三、结语
本文对《莲花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对经典款式的继承和对陶刻工艺的运用。《莲花壶》延续了紫砂壶的简约之美,工艺严谨,并注重灵活运用多种艺术与工艺形式呈现艺术个性,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