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之道,花之韵
——浅谈紫砂壶作品《菱方壶》的艺术创作
2023-04-07鲍行华
鲍行华
中国茶壶种类丰富,以陶瓷材质居多,其中以紫砂陶土所制成的紫砂壶价值最高,实现了实用性、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可以称之为中国茶壶艺术的集大成者。传统陶瓷茶壶的造型为紫砂壶创作提供了参考,而紫砂泥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紫砂壶在继承之上有所发展,尤其在造型方面极为多样。
方形是紫砂壶造型的基本形态之一,与温润、随和的圆形不同,方形明快、硬朗,体现了另一种中华民族的审美气质。《菱方壶》这件作品用方器的造型去诠释了菱花的艺术姿态,这种表现方式具有创新的意义。菱花是紫砂壶创作经常表现的主题,因此还形成了“菱花壶”这一款式,传统的菱花壶大多数为圆形,且带有筋纹装饰,以此可以表现菱花的娇美与花瓣特征。用方器表现菱花侧重的是菱花的品格,显示出创作的文化视角,方与圆特点的融合也丰富了作品的审美要素,因此作品既具有新鲜感,也能展现出紫砂壶方器与圆器的不同品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将结合菱花的自然形态与紫砂壶方器、圆器的特征,说明作品对菱花自然美表现的独特视角,再结合文化内涵,揭示作品的“棱之道与花之韵”。
一、方器的基本特征与制作工艺
紫砂壶为纯手工制作而成,所以不同的造型在成型工艺上也有所不同。就制作的流程来说,方器的制作要更加复杂一些。“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1]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创作者要用到“镶身筒”的技法。在制作时要将打制好的泥料修成整齐的泥片,再将这些泥片镶嵌成立体的壶身,由于紫砂泥在烧制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且每种泥料收缩的程度还存在差异,因此创作者必须要非常了解泥性,在打制坯体时要有精准的预留,才能保证烧制成型的壶体结构挺括,气韵通达。
二、《菱方壶》的自然美塑造
一件优秀的方器绝不是只顾棱角的凌厉,那样的作品虽然有刚正之气,但总是过于霸气,少了一些紫砂壶的温润传统,所以方器的制作始终强调“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合一,刚柔相称”[2],此件《菱方壶》便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方与圆之间的融合既形象地表现出菱花的自然形态美,也很好地诠释了菱花的品格,做到了工艺与文化的统一。
浅浅的棕红色是作品的主色调,泥料经由创作者的精心制作后构成了色彩均与、细腻光滑的壶体表面,同时细密的砂质纹理也清晰可见,呼应着菱花作为自然植物那种朴素、纯真的美感。
壶体形态娇小,以烘托菱花的娇美之态。壶身部分可见明显的四个面,体现出其结构为四方壶。四个面的大小完全相等,镶嵌而成的立体壶身挺括大方,明秀爽朗。面与面衔接形成了一道清晰的棱线,这也是方器的标志性特征,清晰的棱线显示出作品的风骨,是方器线条美的展示。此壶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如若那样便不能表现出菱花作为花卉的柔美之态。创作者将圆器特征融入作品结构当中,使方圆得以统一,也增加了制作的工艺难度,提升了作品的工艺价值。壶身四面以及棱线带有明显的弧度,构成了圆润的身形,如一个饱满的花苞,弧度的变化打造出花朵渐渐绽放开来的动感效果,静中有动,精准捕捉到菱花的自然生命力,也就能表现菱花的神韵之美。
壶盖造型方正,同样带有棱线,且与壶身中的棱线一一对应,值得人注意的是,即使壶盖任意调转方向,壶盖中的棱线也能与壶身中的完美相对,更衬托出作品结构的严谨。壶盖中央是一粒四方壶钮,壶钮的四角圆润,其上棱线与壶盖、壶身的棱线仍然能对应。壶嘴与把手镶嵌的位置非常独特,位于壶面棱线旁边,呈对角镶嵌,这一调整使壶的棱、面、角结构更加突出,侧重体现了方器的结构特征。
创作者以四方壶为基本框架,将圆器特征融入进去,壶嘴与把手的调整强化了结构特征,每一个壶面都是一片饱满的菱花花瓣,一朵端庄的、独立的菱花就缓缓绽放在人们眼前了。
三、《菱方壶》的文化韵味
菱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两方面文化内涵:其一,菱花花瓣繁密,因此象征富贵、繁荣;其二,菱花姿态高雅,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此件作品侧重于表现的是第二种文化内涵。圆润的形态是菱花姿态美的展示,而那明快的棱线则象征着菱花的坚强与骨气,即使是娇美的花朵也有其独特的气节,这便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在此壶中的呈现。创作者选择以方器塑造菱花,是出于文化的选择,以此才能展现出作品独特的文化韵味,才使其所作出的艺术创新有所依托,展现自然美中表现的丰富价值。
四、结语
此件《菱方壶》将方与圆之间的融合处理得极好,也在对比中呈现出两种不同造型的特征。本文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对此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在自然美塑造方面的独特性,解读了作品的文化韵味,指出了作品在紫砂壶工艺表现与文化表现方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