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4-07尹全德
尹全德
(静乐县林业局,山西 忻州 035100)
所谓绩效评价工作,就是指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将绩效管理目标作为工作的核心,对所设置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审阅其是否与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方向相适应,做出的决策是否满足科学性的要求,工作中的绩效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产出效果,而事业单位自身要积极落实主体的责任,要与相关的财政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共同落实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要求,再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合理地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在于“绩”和“效”两个方面,既要对财政资金管理带来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又要注重工作中的实效,要从根本上将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推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绩效评价工作更有意义。
一、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确立财政资金的支出效果作为工作的目标导向,实现从编制到执行、从决策到追责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将预算编制的工作流程变得完善;另一方面该工作模式对财政支出的投向引导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让绩效管理的工作模式覆盖所有的财政资金,等同于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保驾护航。而且这种模式能够增加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透明性,其评价结果能够与当地的政策相结合,可以进一步约束预算绩效与财政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绩效的显著提升。
二、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认知
当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价工作的认知并不充分,这一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均已显现出来,一方面绩效评价工作被多数的工作人员认为是只属于财务部门负责的独立工作项目,其他部门并不能与之共同参与其中,所以财务工作就与自身无关,而绩效评价工作本身是全体员工应当共同参与的工作内容,如果将绩效评价工作只归属于财务部门,就会出现事业单位不能全面掌握部门产出效果的情况。
况且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更关注于预算编制的完成率,需要调整预算的完成率,调整支出进度率等内容,以不断地迎合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方向,倘若相关工作人员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的绩效评价知识或者工作能力,就会因为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绩效评价虚有其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合理应用绩效评价工作。事业单位每年在项目完成之后,都需要组织部门对项目的进行情况及成果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体系缺少了对项目的事前评估及事中监控等环节,工作环节不全、人员认知不足等原因都会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氛围,正是在多数工作人员的错误认知影响下,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力就会变弱,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中相关内容的顺利推行。
(二)尚未建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在之前的发展阶段也是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是比较缓慢的,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改进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的发展之路上,我国先后经历过几个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的事业单位发展模式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当前事业单位落实的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也属于一种全新的财政编制体系,在此之前并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或者标准,这也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专业性的问题更是限制了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工作质量,致使工作人员的分析深度有限,分析的成果并不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事业单位在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同时,要确定考量成果的科学方法,确定好绩效评价的标准以后,满足相关工作的具体化管理的要求,将绩效评价工作深入与各项工作的层次、原则、方法来确定,从不同方面分析资金的使用目标是否合理,围绕着不同项目研究资金的使用情况,就会导致绩效评价的工作内容比较冗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我国事业单位尚未建成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仍处于绩效评价工作模式发展的进程中,所建立起的工作管理机制并不成熟,也可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不断调整、不断革新评价体系的内容。
(三)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
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方面并不能完全符合相关规定或者实际工作的需求,在下层部门执行相关管理条例时,也可能会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比如财政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部分、物资采购部分及信息收集等内容冗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影响下层部门的工作情况,未能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工作内容,或者并未按照管理制度来落实实际工作的要点等,都有可能导致实际的工作目标难以达成,或者缺乏工作中有效的佐证材料。事业单位开展的项目要严格履行采购手续,否则就容易在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中出错,项目一旦未履行采购手续的要求,或者未按照申报计划严格地分配资金使用,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部分项目中受年初预算编制时并未考虑到所有的实情,故后续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并不良好,预算资金的目标过高造成绩效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评价工作成果也必然受到根本性的影响。然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项目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够规范,才导致下层部门在执行管理规定时,缺乏了一定的执行依据,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出错,对项目资金的预算审核迟迟难以通过,或者对项目后续的资金使用情况造成混乱的局面。
(四)绩效评价结果严谨性不足
事业单位领导层面的决策影响着工作绩效的促进成果,因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安排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相关的管理机制并未完全确立时,绩效评价的结果并不能有效地应用。而绩效评价的结果多数只是停留在事业单位的信息层面,表现在如何反映问题,给出一定的整改意见,缺少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的有利条件,也并未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对实际工作的激励作用。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制度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果,要想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性作用,就需要从应用制度方面入手,如果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其他的辅助制度,也可能会在后续的工作流程中陆陆续续地出现问题。比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应用意识不强,或者相关制度与利益的关联度不足,或者事业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程度不够,都会影响后续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进行。事业单位因为缺乏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经验,在确定绩效问责或者整改措施等内容时,就会显得工作内容较为笼统,而绩效评价结果本身应当具备的权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未显示出来结果的评价影响作用,这些因素都是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层深入思考的,如果缺少全面的思考,就会使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层层阻碍。
三、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增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价管理的认知
按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事业单位领导层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科学的绩效评价理念,工作中从侧重于项目资金投入的管理,逐步转向为对财政支出效果的充分管理,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争取做到财务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其他部门的项目进度与流程,而其他部门要具备一定的绩效评价意识,能够自觉地配合财务管理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那么不同类型的部门之间就可以做到观念互通,而绩效评价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绩效评价工作要由财务管理部门带领,其他部门对此加以配合,提升其他部门对项目产出指标的参与度,推进业务与财政管理的融合度,在后续实施绩效评价结果的过程中,不同部门应当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建立的协同配合机制,由项目的主管部门做出统筹规划管理的方案,对绩效评价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做出统一布置,明确绩效评价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负责绩效评价的执行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主动拓展眼界,多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案例,进一步实践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学习到的方法与结论,可以在相关工作中多咨询专家、同行,与同事进行讨论、研究,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掌握绩效评价体系与相关标准,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成果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管理的工作体系
事业单位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得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后,获取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意见,再统筹事业单位发展环境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因素,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及资产。毕竟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的属性不同,是比较特殊的社会行政类单位,在制定管理机制时需要考虑的内容更多,前期的准备工作也要更加全面,切忌因为思考不全面而引发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科学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适时地聆听下属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想法,可以从实践经验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评价指标的设定非常重要,也是比较困难的地方,事业单位不能盲目地依照其他案例进行设置,更不能没有根据地凭空设定,就必须在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之上,科学地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结合相关部门的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来完成标准建设,可以运用多种的信息采集手段,使绩效评价的结果能够达到目标情况,对事业单位项目的产出、经济与效益做出一定的保证。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领导层要立足于本单位当前的发展状态及各部门的执行力,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整。
(三)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非常重要,按照现行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全过程有效监控,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领导层要及时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对风险问题的识别与管控,要对制度本身的即时性与系统性做出强化,完善适合本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应用的制度规范,确保事业单位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绩效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涉及资金分配及使用的问题,应当对资金分配方案及流程做出有效的监控,使工作流程可以更加清晰。岗位交接的前提要明确责任,各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工作流程,为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强化对工作过程的控制,避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事业单位还应建立起完善的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督机制,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单独的核算,加大项目资金支出的完整性规划,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或者签订的合同来进行付款。
如果事业单位能够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就可以显著地提升该项工作的专业性,并且可以对其质量做出有效的管控,则绩效评价工作的评价结果也会更加客观且公平。第三方评价需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从其实际情况出发,由第三方出具相应的评价方案,并给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对绩效评价工作加以协调。
(四)强化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结果的应用
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注重结果,发挥绩效结果的作用,才能让绩效评价从实践中获得成果。一方面,绩效评价结果要纳入政府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提升各部门对成本的控制观念,落实绩效评价的工作责任;另一方面,绩效评价要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这样一来,项目绩效的评价结果会影响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自身利益,就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事业单位可以将绩效评价落实到人员的考核内容、奖金福利及晋升等内容中,以奖惩分明为原则,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优先安排预算并支持评价项目的结果。
在事业单位建立评价体系以后,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相关政策相融合,优先安排预算支持的项目,如果绩效评价结果在“中”以下,则可以酌情扣减经费的拨款。一旦相关部门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该项目存在一定的问题,则应督促负责部门立即予以整改,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情况,适时地将信息公布在政府部门的信息网中,增强信息的真实性,面向全社会接受各行各业的监督,可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预决算专栏上进行公开展示,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及信息增效的公开透明度,以此来强化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工作人员应当对这类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在经过全面的分析以后,落实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每一个整改要点要对应到需要改进的问题上,以发挥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性作用。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注重增强内控制度与绩效评价的融合,以便于合理地应用绩效评价成果,促进绩效改革的深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