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服装专业学生教学管理改进措施
2023-04-06梁敏
梁敏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8)
引言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普及以及高职扩招政策的落地实施,高职院校的社会生源在不断增加,这对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量高职院校改变了原有的普通招考模式,面向社会扩招,入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无疑使生源质量大打折扣,而教学管理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的重中之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服装类专业是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通常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主,主要是学习服装的设计与工艺制作、管理与营销、服装CAD、打版制衣等内容。在当前高职扩招背景之下,服装类专业一直是许多学生报考的首选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性较强,且需要极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从未接触过服装设计的学生而言,其难度不言而喻。特别是社会生源在上课时间、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上与普招生源有着极大的差别,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探索服装专业扩招生源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提升服装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相关背景
1.1 扩招政策实施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两年内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1]。紧接着教育部陆续制定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高职扩招的目的、生源类型、招生规模、招生方式及招生专业等。
1.2 扩招政策目的
高职扩招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更多高水平的职业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不同层次人群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满足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生源,使高职院校做大做强。
1.3 扩招生源类型
高职扩招的生源主要以社会生源为主,同时兼顾中职、中专类生源及往届毕业生等。社会生源主要包含了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农民工、待岗就业人员及高素质民工等[2]。从扩招生源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在进一步降低,主要是为了向不同层次人群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职业能力。
以陕西某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调研为例(如表1所示),2020级服装设计专业扩招生共有45人,其中16~20岁的学生占比20%,主要为中职、中专类生源;21~30岁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35.5%,生源主要以待岗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往届毕业生为主;31~40岁的学生人数次之,占比31.1%,且女性居多,生源主要为农民工、待岗就业人员及高素质民工;41~50岁的学生占比11.1%,生源以下岗工人为主;55岁以上的学生仅1人,占比最少。同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16~20岁、21~30岁区间有过高中学历的人数占比最多。由此可看出,当前扩招背景下生源呈现出复杂性、多样化、参差不齐的特点,给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表1 某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扩招人数Tab.1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lothing major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2 高职扩招背景下服装专业学生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业务管理挑战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业务繁多,例如课程管理、教学环节实施、服装工艺实训、校企合作培训等。扩招生与普招生在年龄和学习思维上的区别较大,给教学业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结合陕西某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实际现状,发现部分学生对服装专业完全不了解;有的学生则对专业技能略有些基础;还有些年龄较大的学生从事服装行业多年,有着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验,在服装打版制衣技术中并不比高职服装专业教师弱。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计划、培育目标、服装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扩招生源的实际需求[3]。
2.2 教学质量管理挑战
教学质量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对促进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扩招生普遍基础较弱,存在年龄层次不同、基础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招进来后如何“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成了一个重要的难题,亟需制定方案合理解决[4]。特别是部分扩招生由于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对于服装CAD课程更是无从下手,给教学培养质量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3 教学监控管理挑战
在扩招生中,部分学生已经结婚或参加工作,其上课时间与日校教育上课时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往往只能进行线上学习。而线上授课教师无法直观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监控管理,仅仅只能通过线上渠道收集到课率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各类知识、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等无法及时了解和有效监测,给教学监控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5]。
3 高职扩招背景下服装专业学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德育教育培养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其职业能力素养的关键,更是健全高职学生人文修养、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高职全日制统招学生通常以思政课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而许多学校往往不够重视扩招生的德育教育培养,认为把实践技能培训好就可以,无疑造成了德育教育培养失调的现象。
3.2 日常教学管理方式单一
扩招生的管理模式与统招生的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差别。统招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年龄较小,普遍易于管理;而扩招生相对复杂,有些参加过工作,对于学校统一化管理方式并不一定认可和接受,特别是许多扩招生往往需要采取“弹性学制”。因此,高职院校亟需针对扩招生制定“一生一策”方案[6]。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管理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做到“一生一策”,对于扩招生的教学管理仍旧采用统招生管理模式,极易发生教学管理失灵及教学事故频发的现象。
3.3 校企合作实训环节不足
高职服装专业统招学生的校企合作实训通常建立在“现代学徒制”基础之上,针对性地为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实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扩招生由于授课时间和工作阅历受限等因素,许多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实训之中,对于符合扩招生实际情况的企业实践培训亦无法正常开展,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实训环节设置不足,进而导致扩招生实践能力较弱和就业能力较差的现象。
4 高职扩招背景下服装专业学生教学管理改进措施
4.1 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职业德育教育
针对扩招中的社会生源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采用“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培养原则,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职业德育教育内容,使培养过程变得具体化与科学化。
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针对服装专业不同生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摸底调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一人一策”方案,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其次,在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服装专业教师合理编写服装教材、安排课程,以及进行教学资源数字化开发,并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就业分流”培养管理模式[7],使人才培养方案更为具体;最后,要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教育,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与职业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
4.2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为了更好地增强扩招生服装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重视校内外实践实训环境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扩招生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使学生的服装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首先,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要联合当地具有实践条件的服装企业,采用“订单式”“共建式”“项目式”等方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8],了解一线服装生产的实际情况;其次,在实践过程中要制定学生实践管理规范化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则是在制度的约束下使学生对服装职业产生敬畏感,从而更好地培育他们的职业素养;最后,为了更好地判断学生实践的效果,要在校企合作平台中构建合理化评价模式,采用“三方评价”(即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评价内容则依托于服装设计师及服装工艺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与思路进行客观评价。
4.3 开展激励实践管理,组织参与各类竞赛
扩招生由于普遍没有系统地受过学历教育深度训练,其思维意识、学习主动意识与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开展激励实践管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以此促进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的提升。
首先,开展激励实践管理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因此要设计合理的服装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包含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技能、服装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其次,在组织参与各类竞赛的过程中,要针对扩招生的参差性展开竞赛参与,例如年龄较大的学生可参与“服装配件制作设计”大赛,年龄较小的学生可参与“服装CAD版型设计”大赛等;最后,要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当代服饰的流行趋势展开设计竞赛,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逐步具备卓越服装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
图1 实践教学体系Fig.1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5 结语
高职扩招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针对当前扩招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管理、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改进,满足社会生源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服装专业教学质量,推动服装产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