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加快建设甬江科创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以后这样打造
2023-04-06胡珊责任编辑刘怡然
文/本刊记者 胡珊 责任编辑/刘怡然
2022年11月15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宁波甬江科创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同年12月29日,甬江科创区启动仪式在镇海区举行。与此同时,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项目、宁波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研究院集聚区建设项目、宁波高新区永新光学医疗光学设备及精密光学元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9 个项目集中开工。2023年2月2日,甬江科创区管委会揭牌成立。
甬江科创区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的重大战略板块和功能平台,对推进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规划》,甬江科创区将被打造为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
宁波市为甬江科创区擘画了怎样的蓝图?目前甬江科创区的建设情况如何?在建设或引进重大科创平台方面,甬江科创区会有哪些大的动作?……围绕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
嘉宾
宁波市科技局局长 费小琛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孙义为
宁波市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建设部部长 方永军
(上图/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宁波甬江科创区规划空间结构图。
(下图/ 汤越)建设中的甬江实验室。
记者:《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孙义为:推进甬江科创区开发建设是落实国家战略以及省、市党代会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宁波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锻造创新发展硬核力量、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部署,也是促进宁波市域空间重构和功能优化,引领宁波市向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的核心抓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长三角逐步形成科创城市群效应。上海大都市圈和浙江四大科创平台建设都需要宁波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融入创新网络,参与区域竞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需要,宁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甬江科创区的战略决定,并在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将甬江科创区建设成为重要创新策源中心”。
此次规划编制正值宁波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以甬江科创区为引擎谋划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对宁波市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此次规划将为甬江科创区后续科创平台布局、科技人才服务、都市风貌营造、新基建落地实施等提供科学、高效的规划引导。
记者:宁波市为甬江科创区擘画了怎样的蓝图?宁波市将通过哪些举措来体现甬江科创区的独特性,提升其影响力?
孙义为:甬江科创区的规划范围东至灵峰山,南至通途路—东环路—环城南路,西至望海南路—东昌路—世纪大道,北至绕城高速—雄镇路—海域,总用地面积为197 平方公里。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的科技创新型重点片区,其建设对未来宁波市提升创新策源力、区域竞争力、人才吸引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规划》明确了甬江科创区的功能定位。根据科技创新全球化趋势,对标国内外先进科创区发展经验,《规划》提出甬江科创区“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总体定位,以及科创主平台、人才新高地、都市未来城三大主体功能,明确甬江科创区将重点夯实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三大基础创新优势,重点谋划海洋经济、空天经济和生命健康三个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完整的科创产业链条,形成高能级、大规模的应用创新集群,建设成为宁波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其次,《规划》重构了甬江科创区的空间格局。遵循科创区发展规律与趋势,结合甬江两岸自然生态本底、城市空间形态等特征,《规划》为甬江科创区重构了“一区四港多组团”两岸功能高度协同的空间格局。其中,“一区”为甬江科创区,是宁波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四港”为甬江科创区的核心功能板块,是实现甬江两岸从运输港到科技港飞跃的重要载体,“四港”包括围绕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科学港”、围绕数字创新和研发转化的“数创港”、围绕国际交流和青年创新的“青创港”,以及围绕总部服务和高端配套的“总部港”。
再次,《规划》谋划了甬江科创区的多维策略。《规划》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贯彻数字化、国际化、零碳化、健康化和社区化理念,围绕三大主体功能从浓度、标识度、温度、舒适度、精致度、便捷度六个维度出发,落实甬江科创区的功能与空间布局。一是以浓度和标识度支撑科创主平台建设。加密科创平台布局,提升科创浓度,以高等院校为基础,以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学装置为重点,构建市域“一区多园、辐射联动、网络协同”的科创生态大格局,进一步凸显甬江科创区创新策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国家“十四五”科创部署,立足宁波市科创优势基础,打造在特定领域引领国家创新趋势、体现宁波市创新特色的“4+2”科创载体。二是以温度和舒适度支撑人才新高地建设。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通过延续优势、升级短板、突破创新三种方式,迭代升级人才新政,营造适应不同人才层次的就业与生活环境,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高水平配置对外合作交流设施,完善国际营商环境,构建网络化科创服务体系。配套高水平、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同时基于全域未来社区理念,打造科创社区新范式,为科创人才提供最舒适的科研环境、最优质的生活配套、最贴身的邻里服务。三是以便捷度和精致度支撑都市未来城建设。进一步贯彻精致紧凑的城市发展理念,从整体山水格局、立体城市空间和精致滨江环境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和管控,打造错落有致、经纬有序、疏密有度的精品化城市风貌。重构甬江科创区路网格局,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对外实现重点板块快联速达,对内强化甬江两岸联系,落实“小街区、密路网”发展理念,塑造以精品游线和水上交通为亮点的慢行体系。推动公用设施智能化,拓展智慧城市应用范围,助力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和建设。
记者:为什么选择甬江两岸作为宁波市科创集聚发展的主要空间?
孙义为:选择甬江两岸地区打造科创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创新离不开优美的自然环境。“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甬江两岸山水生态环境优越,山体层峦叠嶂,延绵入海,水系纵横密布,千姿百态,具有为未来科创企业、科创人才打造最优环境的良好基础。二是创新离不开文化的加持。甬江两岸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海丝海防文化的积淀区,又是宁波市开发开放的先行地,还是宁波帮文化的承载地,打造甬江科创区是对文化的传承、开放的延续。三是创新需要多元化的要素支撑。甬江两岸涵盖了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科创基础优越,高校、院所、实验室高度集聚,外围布局多个主导产业平台,可提供强大的先进制造业支撑。由此,我们认为甬江两岸具有山水生态、创新文化、开放传统、科创资源、产业支撑等多方面的基础优势,是打造世界一流、宁波特色、甬江特质科创区的最优选择。
(图/王鹏)2022年12月29日,甬江科创区启动仪式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开工活动举行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前排中)出席并讲话。
记者:下一阶段宁波将如何落地《规划》?
孙义为:《规划》经市政府批复后,我们已抓紧编制完成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精准指导高校、科研总部、教育医疗设施、科创社区的落地和实施。同步在编的还有甬江科创区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该计划系统谋划了甬江科创区内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综合开发类项目,以助力科创区快速开发推进,早出形象,早成气势。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编制甬江科创区其他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板块的实施性城市设计、重要领域的专项规划等,为甬江科创区高质高效开发提供系统性技术支撑和精细化的管控依据。
记者:宁波提出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围绕这一要求,甬江科创区管委会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工作?
方永军:围绕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这一要求,下一步甬江科创区管委会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锚定目标争一流。一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在甬江实验室、中科院材料所的基础上,继续谋划布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培育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二是要部署研发计划,牵引科技攻关,加快落实“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每年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0 项以上,并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等多元投入,实现R&D 投入年增长30%以上,到2026年投入强度达8%。三是要培育新兴产业,孵化未来产业,支持具有前沿引领、颠覆性技术的团队创办科创企业,在数字经济、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形成完整科创产业链条,同时培育海洋经济、空天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柔性电子、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前沿领域,实现2026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2500 家。
(左图、右图/ 汤越)甬江实验室过渡场地。
第二,创新驱动聚能级。一是平台集聚。目标是到2026年甬江科创区范围内实现重点企业研发总部(中心)20 家以上,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0 家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2—3 家。二是人才集聚。加大海内外人才引进力度,迭代升级甬江人才工程,扩大举荐认定制范围,发挥全球科技人才云图的作用,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引进。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新增顶尖人才项目12个以上,集聚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 名以上。三是资金集聚。设立甬江科创区专项资金,统筹市级科创领域各类专项资金,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设立规模100 亿元以上的甬江科创基金,撬动社会投资1000 亿元以上。
第三,产城融合强品质。一是建设提质。依托甬江、山湖纽带、组团绿廊,结合甬江两岸城脉、文脉,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管理,构建山水相融、蓝绿交织、错落有致、经纬有序的高品质滨水宜居宜业空间,让甬江科创区展现独树一帜的风貌和独具魅力的美感。二是人本优先。围绕科研无忧、青年无虑、跨国无界,优化人才安居环境,推动打造一批高品质人才安居房、社区商业体、多功能文化艺术综合体等,为人才提供系统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智慧赋能。在新基建、数字生活、未来场景等方面推进甬江两岸空间功能、交流交通的无界互联和数字未来场景的落地应用。
第四,塑新变革创优势。一是在人才发展方面,将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对就地转化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及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等给予奖励。创新人才评聘机制,支持重点用人单位、符合条件的创新平台在人才引进、评聘方面的自主性。创新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阶梯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体系,人才计划向青年人才倾斜。二是在协同创新方面,将打造最优的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多元创新环境,在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推出突破性举措,推进协同创新。三是在空间治理方面,将充分享受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专项政策,推进土地指标、土地政策向科创区甬江两岸优先倾斜,推广实施M0(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推进“一区四港多组团”建设,实现“最好的空间留给最核心功能”。
记者:由于甬江科创区的规划范围有197 平方公里,《规划》里提到将分期建设,目前甬江科创区谋划了哪些重点项目?
方永军:目前甬江科创区共谋划重点项目166 个,总投资为2302 亿元,其中科技创新类项目82 个、基础设施类项目37 个、公服配套类项目20 个、综合开发类项目27 个。
今年甬江科创区除继续做好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68 个重点项目续建工作外,还将重点推进甬企研发总部集聚区、宁波软件园、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科创社区等63 个重点项目新开工工作,同时积极谋划涉海极端环境使役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创港核心片区、甬江国际医院、甬江过江通道等35个前期项目。
记者:为了推动甬江科创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目标的实现,下一步甬江科创区在建设或引进重大科创平台方面将有哪些动作?
费小琛: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甬江科创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基础支撑。到2025年,甬江科创区的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重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以上;并创建1 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以上国家产业(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图/ 张超梁)地处甬江科创区的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示CVD 大单晶金刚石样品。
为达到此目标,一是要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需要有一流的科创平台支撑。我们将加快推进实验室建设运行模式创新,重点推动甬江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创建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谋划创建先进制造省实验室。积极谋划布局极端条件材料综合研究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推动浙江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是加快推进“国字号”创新平台提级扩能。强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建设中科院宁波科学园(科学中心),将其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杆型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做大做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推进建设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二期。深化市校合作,布局建设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共建研究院。
三是高水平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区。围绕柔性电子、数字孪生、化工新材料技术,加快建成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数字孪生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争创和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同时,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技术、基因与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研究院,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四是加快谋划建设甬江科创区研发总部集聚区。2021年以来,我们分两次对企业入驻甬江科创区研发总部集聚区意愿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反馈结果来看,企业关注度很高,部分企业表示了建立市内外研发双中心的意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规划》落地进展情况和2023年总体工作计划,继续细致开展好甬企研发总部回归及宁波市重点企业研发总部新建需求的精准对接,为甬江科创区研发总部集聚区启动建设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