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2023-04-06董大伟
董大伟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32001,吉林省吉林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0 年7 月15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等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应对疫情冲击和发展环境变化,必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新动能支撑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尤其是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要加大对创业创新主体的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利用土地等,加强对双创重点项目支持。政府投资的孵化基地等要将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提供。可见,国家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非常重视,结合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实践,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现状
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自国家提出以来,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纷纷开展不同的活动予以呼应,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大赛开展等方面进行投入和建设,但不少地方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并不明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现状如下。
1.1 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对软资源建设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设计不理想。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普遍加入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数院校学时一般安排为15~30 学时,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开展教学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总体来说还属于边缘课程。调查数据表明,多数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讲解了创业的概念、创业精神、人生发展、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风险、创业计划、创业资源和新办企业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来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单纯从内容上看,设计合情合理,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并没有改变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重视,还没有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在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只是创新创业课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思考,这种单纯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根本的改变,这门课程也不能独立处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边缘,应该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培养精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普遍情况是高职院校响应号召,但不重视结果,只是开设了课程,并未考虑有多少学生在创新上有作为,有多少学生在创业上有成功,总体现状并不乐观[2]。
1.2 师资配置不佳
通过调研得知,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不少教师不具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多数教师只了解课程内容,只了解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业、创业有风险、创业怎么开办企业、有哪些具体的流程,解决了传道解惑的问题,而忽视了授业,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结合实际,真正意义上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创新创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师资配置,上课的教师多数为非专业课教师,并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动态,只能按照通识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授课,而创新创业课程结束后,学生并不知道该从哪里创新,从哪里创业,凭什么去创业,对其未来从业并未产生任何影响。
1.3 设备投入未发挥明显作用
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硬件投入较前几年有所增多,很多高职院校开始以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名义进行设备投入。通过调研了解到,一些高职院校在设备投入时,由创新创业教师进行设备采购,而这些教师多数人不懂得专业领域需求,盲目采购设备,缺少长远规划,导致大批设备闲置,无人开发使用。也有很多高校专业教师以创新创业教育名义采购教育设备,实则多数以专业教学为主,并未考虑是否有助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未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采购的设备能不能对学生创新有帮助,能不能对学生创业有促进,没有长远考虑,很多设备并未在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作用,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设备投入方面
不少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上,以创新创业的名义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购买大量设备,这些设备从专业的角度看,不成体系,不成规模,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考虑不周。一方面导致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跨专业、跨行业使用设备,学习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凭借强化专业技能实现创业的学习时长受到挤压,学生在各个方面学习都一知半解,未能形成基本的创业能力。此外,这些设备是否符合学生未来创业培养需求没有考虑周到,购买的设备单价高,市场保有量小,即使学生掌握了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也很难在未来创业过程中购买和使用,很难实现创业目标。
那么如何对设备添置进行规划?实践证明,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市场环境、未来创业机会和可能进行设备采购。如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汽车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基地)时,采购了轮胎拆装机、动平衡机及轮胎修补工具,每种采购六台套。通过设备和工具的集中使用,再通过创新创业理论指导,学生很容易掌握如何开一家轮胎修理店,如何开好轮胎修理店。实践表明,设备利用率很高,学生在已有专业知识背景下,很容易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毕业后可以投入少量资金实现创业。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在轮胎修理行业中崭露头角,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1]。
2.2 设备管理方面
多数学校对设备采购和利用缺少规划研究,买来的设备堆在一起或摆放在一个教室内,对学生技能培养产生不了作用,无助于学生技能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时,用到这个设备就在这个设备旁边讲,用到那个设备,就到那边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特别散,也不利于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形成。
在实践中,我们按照功能和类型,结合未来创业对应的门店需要的技能对设备进行功能划分。如在汽车类专业中,我们规划为轮胎修理创业区、钣金修复创业区、汽车美容创业区、汽车钥匙制作创业区、汽车ECU检修创业区、汽车电子技术创新创业区、汽车试验台开发创新创业区等。这些区域的规划,直接对应未来创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要求,学生在每个独立的区域内,能掌握一个完整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规划,从学习、建店到运营、管理等掌握整套方案,形成无障碍创业。
2.3 软件平台建设方面
软件平台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高校没有创新创业软件平台,在创新创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创新成果如何发表,如何转化,在哪里转化。在创业技能提升过程中,学生不知道需要的资料到哪里查询,建店到哪里办理,详细的流程是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因缺少一个系统的软件平台支持[3]。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软件平台设计越详细,越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在汽车类专业中,我们在平台中规划了汽车轮胎店开设的全部流程、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购买的设备、需要购买的工具、如何定价、如何运行等所有细节,学生只要有创业的想法,按照平台要求的步骤进行就可以了,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在创新栏目中,规划有专利申报流程、成果转化流程等,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成果进行发表和转化。
2.4 师资队伍方面
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多用非专业课程教师授课,调研表明,这部分教师多数没有经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培训,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更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作用有限。有些学校用专业课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部分教师不了解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不能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方面给力。无论是哪类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普遍缺失。
实践证明,要想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良好效果,学校必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任课教师必须懂得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还需掌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相关专业技能,针对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教师相关知识和能力。实际情况是,学校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培训后,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认可度普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达到预期目标。而对非专业课教师培训相关技能后,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仍不理想,因非专业课教师对行业不了解,对学生专业领域的创新不能提出指导性意见,不能对学生未来创业设想给予充分的专业指导和论证,学生评价不高,取得的预期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师资能力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配置专业课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为有效。
2.5 制度保障方面
制度保障关乎教师上课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多数学校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方面取得成果、学生在创业上取得成功,缺少奖励激励政策,缺乏制度保障。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动力,学生对创新创业学习没有兴趣,这影响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效果[4]。
于是,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教师和学生无论在创新还是创业中取得成绩的,给予适当奖励,出台了奖励政策。实践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高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学习热情有了。再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关软件和硬件资源展开针对性教育,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有创新、大赛有成绩,学生有创业、开店有成功的格局。再是政策支持,并聘请创业成功的学生回校担任创业导师,以培育更多创新创业新人,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3 结语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过程中,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导致课程开发与建设不理想,形成孤岛式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学生创新创业少;师资配置不够科学,导致为教而教,把握行业动态不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取得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少之又少;投入规划不够科学,论证不够,导致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构建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科学精准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要强化专业课教师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懂得行业动态、熟悉市场规则、掌握专业理论、密切生产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加强制度保障设计,激励师生热情,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创新创业成功学生担任导师,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相信在高职院校的积极促进下,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一定会越来越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