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现实,犹如比喻
2023-04-06徐澄泉
徐澄泉
江渚上
江水东流。我往西去。
不是我与自然作对,是我遵循规律在走。
太阳在前,我在其后,沿途观光看人生——白发渔樵江渚上,青山秋水夕阳红。
想起行吟泽畔的屈原,凭他当时的坏心情,白白浪费了多少好风景。
屈原距今太远。抵达屈原的心灵,不得沿着屈原的路径,也不得斜视屈原的香草和美人。
今夜月圆。正好学习一轮月亮。月亮不为自己而圆,不为自己发光;她以圆,她用光,为太阳指路和掌灯,一路护送太阳,穿过长长的暗夜。
长夜尽头是东方,太阳回到了原点——旭日高悬。
月亮归隐林泉。我随着太阳,回到江渚上。
大树与小鸟
大树与小鸟,若即若离。它们的关系,被一个哲学家悟透。哲学家作如是观——
大树是小鸟的家;小鸟是大树之子。
离开大树的小鸟在外流浪;失去小鸟的大树孤独终老。
哲学家的思想里,盛着一颗金刚石,坚硬,又有光。
一个实践者不懂哲学,他自称多年积累的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他轻而易举地就破解了哲学家的命题——
伐倒那棵大树!捣毁这窝小鸟!
世间烦忧,一了百了……
他的真理藏在宽大的衣袖里,轻风一样,看不见,也摸不着。
叫他竹子或光盘
他是一个喜欢自剖的人,常用一柄快刀,把自己当成虚心的竹子,一剖两半,向你展露竹子的内心:肉有多厚?韧性如何?有无病虫害?又有多少实用价值?
然而,他根本不是什么竹子!
当我提起过去和现在的话题,他就换了一套马甲,露了一只马脚——
这一次,他是一张光盘。
他说:A 面是他的过去——
“瘦得叮当作响,除了自己的姓名,身上一缕风也挂不住。”
说着说着,他又把自己翻到B 面,让我听听他的现在——
“肥得满身流油;名利多如赘肉,压身;利欲猛如火焰,熏心;甚至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了。”
他究竟姓甚名谁呢?
不知道!姑且叫他竹子或光盘吧。
我邀明月度清秋
传说的猴子,在水中捞月。
现实的镜子,在月下赏花。
秋夜寂寂如我。
我邀明月作伴,度清秋,共饮花前,不胜三杯酒力,误将明月作金樽,向一面偷窥的镜子,猛砸过去!
镜子、明月和我,安然无恙。唯有几个旁观的局外者,无辜受伤:一河浪花,几尾游鱼,满地落英。
月色如药,连夜治愈了它们的伤痛。
犹如比喻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小时候,我的理想温度很高,像夏日的太阳。而现实,温度太低,如冬天的月亮。
我问太阳:太阳焐得热月亮吗?
月亮反问我:你是诗人,你能想象太阳焐热月亮的情境吗?
我面对太阳和月亮的表情,左顾右盼。
长大后,我的理想又轻如一片雪花。现实,重如一块磐石。
我问雪花:你见过雪花砸烂石头吗?
石头回答我:诗人们见过。
是的,我曾以太阳和雪花的意象,在诗中多次表达我对理想的渴求,并邀月亮和磐石作陪,静坐在理想搭起的莲台上,观照现实的佛性和诗意。
我把理想埋在心里。
一双鞋子纯属多余
拒绝一双鞋子,有多种理由——
如果你是土地的主人,不要穿鞋。鞋子只会把你的泥土,转送给亲近土地的农夫,或给予游历四方的旅人。
如果你是土地的亲人、朋友或邻里,不要穿鞋。鞋子只会把你们的距离,越拉越远,越拉越远,最终成为陌路。
如果你是土地本尊,不要躲到鞋里去。鞋子不是避风港和保险柜,早晚有人出卖你的肉体和灵魂。你乃万物之母,何至如此宵小!
如果你是神,你会拒绝一双鞋子吗?
我知道一个叫安泰的神。据我考证:他不穿鞋。他立于天地之间,头戴星星和月亮织成的光环,脚踏广袤大地的高山与大河,如履平地;激动处,滴一滴泪珠,灌满四大洋的深壑。他的脚板,就是他的脐带,早已与土地粘连在一起。肥沃的土地,供给他蓬勃生长的阳光和空气,水分和营养。
一双被人和神视如草芥的鞋子,纯属多余!
梦回黄果树
父亲催他回镇宁过年:“你在哪里?”
——“我在路上。”
“什么时候回来?”
——“当我走到路的尽头。”
猛抬头,尽头,即是断崖。
忽有“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翻空涌雪”“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之感……
瀑声如雷。
父亲就在彼岸——长眠高山之上,倾听雄浑大音。
他在此岸——揣不透黄果树的宽仁大度,抓不住父亲有力的大手,望瀑兴叹,只借一个梦,打发无奈与乡愁。
鼾声如瀑。
一册《徐霞客游记》掉到地上,他的梦,飞流直下,坠入阒寂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