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富民经济思想及其当代启迪
2023-04-06聂婴智
程 蒙,聂婴智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中国积贫积弱,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主张。魏源为近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驱,他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魏源的经济思想包括 “重商论”“货币论”“对外贸易论”“奢俭观”等。魏源经济思想的归旨是富民强国,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一、富民思想及魏源富民经济思想的产生背景
富民思想派生于民本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富民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魏源出生于清末邵阳的一个没落封建地主家庭,他不仅接受了传统的封建教育,而且拥有从事社会经济研究的机会。鸦片战争后,魏源受到震撼,开始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
(一)富民思想的来源和发展
富民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取得空前发展。诸侯为了取得统治权力,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于是统治者开始逐步考虑广大农奴和平民的利益。富民思想派生于民本思想,又集中体现了民本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较早提出了重民、富民思想,提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135。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就会安定,人民生活贫困,国家则容易出现暴乱,满足人民得以生存的物质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明代黄宗羲站在发展商品经济的立场,主张民富先于国富,并且提出“工商皆本”,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本末论”。明末王夫之主张“养民裕国”,主张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其观点超越了以往经济思想家的高度。清代唐甄主张四民皆富,提倡经济发展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人民,不要区别对待四民;在财富分配上,唐甄强调人民富有,藏富于民,还提出废银用钱,促进生产和流通。清代包世臣反对“重农抑商”,提出“本末皆富”为“千古治法之宗”[2]1877。清末林则徐的富民思想十分注重实践,提出固本之道在于富民救灾,强调要关怀民生,努力发展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都对富民经济思想有过研究,富民思想的内容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同时富民与富国的关系也逐渐由对立走向统一。
(二)魏源富民经济思想的产生背景
魏源出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接受了非常传统的封建教育,从小读经学史,曾与龚自珍就学于刘逢禄,期间师承了经世致用和历史易变的思想,由于科举不顺且担任非重要官职,使他有机会对与社会经济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魏源还曾经营过盐票生意,具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实际经历,是漕、盐、水利三大政的专家。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魏源受到巨大震动。随着清朝封建统治濒临崩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引发严重社会危机,魏源开始逐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并主张向西方学习,于是编写《海国图志》详细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地理常识,主张“以夷攻夷”。魏源是中国近代初期著名的西洋通,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深厚的学术背景,加上多年对社会经济的研究,以及丰富的西方知识,使得魏源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更敏锐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较为深刻且完整的经济思想,推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二、魏源富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魏源强调商品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本末并重”的经济发展观,强调保护富民的富民观,提出富民在税收、抵抗经济风险方面的作用,主张鼓励富人消费,上层统治者和贫苦人民应崇尚节俭。
(一)鼓励富人消费的奢俭观
中国古代的黜奢崇俭论,主张全民节俭,这种主张全民节俭的奢俭观不仅反对上层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而且起到维护封建等级生活标准、阻碍下层劳动人民改善物质生活的作用。魏源在消费观上,提出鼓励处于中间阶层消费的观点。他认为禁奢崇俭有一定范围,“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3]73,即鼓励统治阶级和穷人节俭,而鼓励中间阶层的富人消费。魏源认为统治阶层的奢侈生活,会损害整个社会风气,使社会崇尚奢靡之风,这不仅会加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聚敛横征,而且会加重对富民的赋税,如此贫富差距过大会影响劳动阶层的生活质量,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而对身处贫苦的劳动阶层要提倡节俭,因为贫民无力进行奢侈消费,所以崇俭更有利于教育贫民,使之安心进行生产劳动,维护社会安定。
富人消费能够促进社会财富的转移,使贫民受惠。魏源认为:“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4]41在魏源看来,富人进行消费时,他们派车用马、制备新衣、酒食饮品、礼乐戏曲等的消费能激发社会经济的活力,使财富源源不断地从富民流入贫民之手,为贫民提供就业机会,贫民得以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魏源鼓励富人消费的奢俭观与近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观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凯恩斯说:“历史上因节约所造成的灾害比浪费所造成的灾难更大。”[5]246过高的存储使资金在市场的流通减少,结果造成商业停滞和失业增长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魏源鼓励富人通过消费实现财富转移,为贫穷者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使更多的人改善生活条件,这种鼓励富人消费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共分天下之财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6]50。
魏源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奢俭观,即使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黜奢崇俭”论,但其中“便与贫民通工易事”的思想,反映了在商品经济中消费与生产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攻击传统“黜奢崇俭”论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本末并重,重视工商业的经济观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商品经济发展困难,魏源基于现实的需要,提出“本末并重”重视发展商业的经济观。长期以来“重本抑末”的经济观点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中占统治地位。魏源认为:“语金生粟死之训,重本抑末之谊,则食先于货。语今日缓本急标之法,则货又先于食。”[3]55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富裕,必须本末并重,重视工商业发展。他认为,发展农业是尽快缓解国家财政危机的举措之一,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商品经济贸易应该放在比农业更重要的位置。魏源重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对财富的增值作用,强调“末”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魏源主张“末富”,重视商品经营者的利益。中国封建社会被西方的炮舰打开封闭的大门,农民收入微薄,仅依靠土地不能改善百姓生活,也无法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魏源看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潜力,认为发展商品经济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可以用经济规律来促进农业生产,使土地为百姓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提高人民收入。魏源不仅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重视商品经营者的利益。在漕运改革过程中,他努力维护海商在漕粮、海运中的利益,认为实行海运是最好的途径:“其优于海运者有四利,利国、利官、利民、利商。”[3]419魏源第一次将国家、官员、人民与商人的利益并列,把商人的利益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统一起来,这种重视商人利益的思想在历代重商思想中是个重大突破。在商品经营方式上,魏源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垄断。比如在开矿问题上,魏源认为国家应该支持民间开采,扩大开采权,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魏源的上述主张都对当时我国商业资本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富户,保护富民的富民观
魏源主张国家应该重视“富户”和“中户”,提出“土无富户则国贫,土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3]72魏源为此提出了保护富民的一系列措施,他主张国家应该对“富户”减轻税收,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使其财富获得积累,这样也有利于税收的稳定、国家的安宁。他建议统治者不要对富民过度征收赋税,极度的剥削会造成社会动荡,动摇江山。他说:“公家有大征发、大徒役,皆倚赖焉。”“彼贫人为改也,专睃富民,富民渐罄,复睃中户,中户复燃,遂致邑井成墟。”[7]99在魏源看来,富民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富民越多的地方,经济越兴旺。一个地区缺少富民,地方的经济活力会被抑制,当地的财政和税收也会深受影响。当国家有难时,富民可以增强国家抵御灾难的能力,如果一个地方富人逐渐消失,中户也逐渐消失,这个地方只有贫民,那么这个地区将逐渐变成一座废墟。
魏源主张保护有田富民。他把富民分为有田富民和无田富民,有田富民指的是地主,无田富民指的是大商人。他认为有田富民更可怜,因为地主处处要受制于地方官员,并且要供徭役,万一遇到饥荒则束手无策。他认为,富民破产的次序是富户、中户、下户。他反对剪韭式赋税,客观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认为富民是税收之源,保护富民就是在保护税收。
三、魏源富民经济思想的当代启迪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促进居民就业,并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以国内循环为主,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以便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国家应当鼓励富人消费,拉动内需,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同时国家应当努力帮助农民富裕,促进共同富裕。
(一)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居民就业
自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每年都以较高的水平增长,并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因此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加上地区冲突不断,特别是新冠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经济下行,我国疫情防控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的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也为此受到较大影响。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情况下,国家应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同时国家要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制。
政府应调整收入分配,为中小企业缓解生存压力,激发经济市场活力。政府应通过减税、退税等措施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现金流提供有力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国家应通过各种利民政策,打消人们对投资、消费的观望态度,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从而为国家税收提供更有效的长期支撑。
(二)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内外市场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这种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经济良性循环系统,能够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新的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成长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世界工厂”,如今受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为了推动形成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均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我国要利用发挥我们规模最大、生产门类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生产能力,立足国内发展,拉动内需,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因此,当前在激活国内经济活力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克服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依靠“一带一路”平台,努力同世界各国发展商业经济。
(三)树立正确消费观,鼓励消费拉动内需
在古代中国,下层民众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层层剥削,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劳苦耕作,却仍然生活贫困,因此,古代的民众深刻体会生活不易,他们了解农业耕作的季节性,所以秋收后,他们选择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不任意浪费。因为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和季节的不稳定性,储蓄和跨期消费可以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度过灾难时光,所以自古中国的劳动人民就养成了存储的习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由于前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严重,并且出现土地、淡水、矿产和能源等资源不足问题。当前形势下,虽然我们急需拉动内需,鼓励居民消费,激发经济活力,但是全社会仍应树立节约意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对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群,有不一样的意义。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要主张节约资源,这和我国古代“黜奢崇俭”的思想是相通的。但对于经济条件拮据的人群比如月光族、大学生群体,应该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高利贷,提倡理性消费。而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群体,要鼓励他们消费,以此达到拉动内需,激活经济活力,减小贫富差距的目的。黜奢崇俭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我国储蓄率过高。因此,我们应该抛弃那种和时代不相适应的消费思想,吸取历史上鼓励富人消费的经济思想的积极之处,构建积极消费的社会主义文化,鼓励我国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经济双循环。
(四)帮助农民富裕,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农民富裕起来,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乡村产业振兴能够使农村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乡村振兴要发挥地域优势,形成自身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要将产业体系与经营体系相结合,让资金、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富裕,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我国乡村的经济还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管理方式不够规范和系统,且发展不完善。外来企业由于缺乏对当地民俗的了解,管理方式与当地企业有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水土不服”现象。虽然近年来乡村出现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模式,但是由于产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后勤和服务体系及周边配套设施不健全,资本向乡村流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乡村的休闲度假产业既要强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要考虑产业成长的基本条件并为后续发展进行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