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探索性应用研究*
2023-04-06韩丹
韩 丹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1 背景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公共图书馆网红打卡地、研学旅游及各类“图书馆+”实践新闻,正是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的体现。但是,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文旅融合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融合深度不够、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不足、综合型文旅人才缺乏等。在行业性质方面,公共图书馆属于政府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而旅游产业基本由以市场竞争为主体、追求利润的私人主体组成,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具有公私合作的内在属性。笔者从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enerships,PPP)的角度探究了PPP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的应用,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文旅融合实践探索方面的参考。
2 PPP的内涵及优势
2.1 PPP的概念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作)的简称,其本质是一种合作共赢关系。狭义的PPP是指公共部门(主要指政府)与私人主体(主要指追求利润的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资、建设、运营、改建、扩建及维护等行为中建立的合作关系。狭义的PPP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类型为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如丽水市图书馆以BOT模式建设的新馆等[1]。广义的PPP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主体在合作开展公共服务过程中建立的合作关系。广义的PPP与狭义的PPP相比存在以下两个主要区别:一是合作主体的范围更大,不仅包含公司、企业等机构,还包含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组织和个人。二是合作内容的范围更大,从基础设施领域扩大至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笔者认为,广义的PPP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方案。
2.2 PPP的模式分类
笔者参考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根据PPP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情况,将PPP分为特许经营、合同外包及非营利合作三种模式类型[2]。
2.2.1 特许经营。特许经营即私人主体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的PPP模式,主要有TOT(移交—经营—移交)及BOT(建设—经营—转让)两种实现形式,该模式既可以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也可以是公共服务的合作。目前,虽然已有公共图书馆以该模式建设新馆,但还没有公共图书馆以该模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博物馆已开始尝试以特许经营模式开展文创经营工作。
2.2.2 合同外包。合同外包即公共部门将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外包给私人主体,以契约的形式实现服务供给。与特许经营模式相比,合同外包模式下私人主体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2.2.3 非营利合作。非营利合作即公共部门借助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辅助开展某些公共服务。该模式不仅能够缓解公共部门职工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业的积极性。
2.3 PPP的优势
与传统的政府供给模式相比,PPP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缓解公共部门的人员与资金压力。相关研究表明,与公共部门相比,私人主体的运营成本更低,资金使用效率及人员工作效率更高,故PPP受到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青睐。二是有利于公共部门用好私人主体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经验。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私人主体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管理工作经验不断丰富,技术能力不断提升,PPP的应用有利于公共部门学习、借鉴私人主体的技术及经验。三是相关竞争机制能够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合同外包框架内,私人主体为了持续获得合作资格,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这样的竞争机制能够打破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垄断。四是能够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范围。公共部门往往缺乏扩大服务范围的动力,其开展的传统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较小,私人主体的加入能够有效扩大公共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公共服务。
3 PPP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
3.1 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选择
文旅融合即文化与旅游相关部门及行业相互依托、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馆藏文献、空间环境等资源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不仅能够帮助群众充分了解各地区的文化,为旅游业注入新的动力,还能够为游客、学习者等群体提供具有各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场景、旅游产品及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与旅游行业的共同发展[3]。由于旅游相关机构及行业多为私人主体,故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必然涉及公私合作。
3.2 解决现阶段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纷纷依托自身馆藏资源、特色服务及相关产品等开展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研学旅行、文创产品开发等文旅融合实践。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游玩[4];江西省图书馆自2020年起开展“赣图研学营”研学活动,通过走读的方式引导少年儿童领略江西省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5];国家图书馆开发了《永乐大典》、庆赏升平、《四库全书》等系列文创产品,在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还开拓了多个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6]。但是,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融合深度不够、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不足、综合型文旅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7-8]。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不足,且缺乏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行业在PPP框架下展开合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4 PPP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4.1 文创开发+特许经营
近年来,虽然我国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但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都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相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且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故难以开展文创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工作。同时,由于缺少专业的综合型文创人才,公共图书馆设计生产的文创产品质量和销量都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很多同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博物馆在文创开发方面成绩突出,如:广东省博物馆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将自身的文创产品生产、销售特许经营权转让给相关企业,有效解决了相关政策和人才问题[9]。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调动私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私人主体在政策、人才、技术、生产规模、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使图书馆特色文创产品真正进入市场。
4.2 研学旅行+合同外包
公共图书馆主要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目的是让少年儿童在旅行过程中实地学习、阅读,提升他们的学习、阅读效果,专业的研学课程、教师、安全保障服务等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缺乏相关活动组织经验和专业人才,研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一书指出,目前我国研学市场潜在消费群体超2亿人,研学旅行需求规模不断增大[10]。可见我国的研学旅行市场潜力巨大,已有较多私人主体开始提供研学旅行服务。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将研学旅行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私人主体,在有效开展相关服务和活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水平。
4.3 旅游休闲目的地+非营利合作
成为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针对游客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旅游路线规划、风景人文讲解及媒体宣传推广等,为游客提供集游览、娱乐、学习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体验。但是,公共图书馆大多缺乏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人才,而非营利合作模式可帮助公共图书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既不会产生较大的财政负担,还能为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机会。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广泛招募志愿者,利用非营利合作模式开展文旅融合实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5 结语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我国的文化和旅游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在遵循文旅融合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聚焦文旅融合实践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在PPP框架内有效展开公私合作,以突破文旅融合面临的困境,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推动我国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