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简讯

2023-04-06

中国氯碱 2023年2期
关键词:氯化氢氢能危险废物

2022年全国能源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能源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全国原煤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产量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45 亿t,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上年加快4.3 个百分点。

原油产量继续回升,天然气持续增产。2022 年,油气生产企业持续加强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升油气自给能力。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0 467 万t,比上年增长2.9%,2016 年以来首次回升至2 亿t以上; 天然气产量2 178 亿m3, 比上年增长6.4%,连续6 年增产超100 亿m3。

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 能源消费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介绍,初步测算,2022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石油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 年)》发布

近日,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能源局印发《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 年)》:统筹各地氢能产业发展的综合条件和已有基础, 着力建设以“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为轴线的“赣鄱氢经济走廊”,贯通链接内部、融入周边的氢经济主动脉,北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南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东西两翼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 上述规划提到,积极争取中央有关资金支持,统筹现有渠道资金和企业、院校科研经费,用好绿色发展基金、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等,积极支持省内氢能相关产业发展。探索针对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的特殊电价,推动绿氢成本逐步下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氢能产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对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氢能产业,在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中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上海近日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案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2025 年、2030 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20%、25%左右。

在推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协同增效方面,实施重点行业VOCs 总量控制,优先采用源头替代和过程控制治理措施, 大力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溶剂使用类行业,以及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行业低挥发性原辅料产品的源头替代, 有条件的企业集群和园区探索建立VOCs集中式处理示范工程。 鼓励采购使用低VOCs 含量原辅材料的产品。以含VOCs 物料的储存、转移输送等排放环节为重点, 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 工艺改进、 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减少无组织逸散。 推动VOCs 末端治理措施选型时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采用节能低碳技术方案。

《方案》还提出,将开展试点示范,通过开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氢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等,为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推广应用提供样板。

贵州省危险废物将“闭环”管理

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贵州省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将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全省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

《方案》将工作安排分为3 个阶段。在试点阶段,安顺市、 黔南州年产废100 t 以上产废单位及相对应的运输、经营单位为首批试点,于2023 年3 月31日前完成设备配备、数据上传,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5 月底前,梳理首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可全面推广的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应用阶段,2023 年底前,力争全省年产废100 t以上的产废单位和所有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在全面推广阶段,从2024 年起,各市(州)结合实际, 逐步推进辖区内100 t 和10 t 以下产废单位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方案》要求,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电子标签、蓝牙称量设备、PDA 手持终端等智能化物联设备, 逐步推进省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覆盖纳入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中泰化学资源化利用制甲醇升级示范项目开工

近日, 新疆托克逊县在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举行2023 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复工开工仪式。计划完成投资101.01 亿元。

仪式在新疆中泰化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源化综合利用制甲醇升级示范项目现场举行。

新疆中泰资源化利用制甲醇项目总投资60 亿元,占地1 350 亩,建设周期24 个月。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3 亿元、利税7.8 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800 个。 该项目于2022 年9 月28 日宣布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已开展了项目设计、主关键设备订购、施工策划准备等工作。 截至目前, 已累计完成投资4.96 亿元。2023 年上半年将主要开展各工序土建工作,2023 年下半年进入土建与安装交叉阶段, 部分公辅装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新疆中泰资源化综合利用制甲醇升级示范项目以中泰集团在托克逊县已建成的兰炭装置副产的荒煤气及筛余物(焦粉和煤沫)为原料,建设100 万t/a甲醇。 生产装置包括气化、净化、硫回收及甲醇合成装置。 据山西阳煤化机介绍,气化采用3 台晋华炉,单炉投煤量2 500 t/d。

万华化学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近日,万华化学“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成果斩获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该创新性技术实现了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中“氯”由开环消耗变为闭环循环,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

在以往生产异氰酸酯的过程中, 氯元素只作为活性载体,最终全部以副产氯化氢形式产出。长期以来, 副产氯化氢的处理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而万华化学的“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克服了氯化氢氧化转化率低、催化剂高温下发生粘难流化、 机械强度与稳定性难平衡三大难题, 从根本上解决了耗氯行业副产盐酸附加值低、销售困难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国际上,该项目首次实现了“非贵金属铜系催化剂+流化床工艺”大规模产业化,形成了国际上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氯化氢氧化制氯解决方案, 带动了聚氨酯产业链实现新的发展。同时,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助力,为行业提供了更为经济、绿色的氯气原料来源。未来,万华化学也将继续推动绿色工艺的创新,加紧实现双碳目标。

日本2022 年乙烯产量创34 年来新低

近日, 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日本乙烯产量为541 万t,比2021 年下降15%,跌至1988 年后34 年来的新低。

该协会分析称, 乙烯产量低迷主要是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所致。 同期公布的2022 年12 月乙烯生产情况显示, 日本国内乙烯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为81.4%,连续5 个月低于90%的景气晴雨计目标值。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分析指出,2022 年, 半导体短缺导致汽车减产,日本国内树脂需求随之下降。

猜你喜欢

氯化氢氢能危险废物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干燥氯化氢含水量的控制与研究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
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