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大国粮仓
2023-04-06法人马树娟
《法人》特约撰稿 马树娟
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购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先后出台《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粮食收购、销售、储备等环节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并适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立足职能职责,针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办案力度,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该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
从此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个别领导干部并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做好粮食购销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腐败问题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本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就这样沦为了“靠粮吃粮”的“硕鼠”“蛀虫”,给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带来重大风险隐患。
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之所以多发高发,甚至在一些地方滋生蔓延、久治不绝,形成系统性、领域性顽症,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纪法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监管缺失缺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体制机制还有不健全之处。
鉴于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顽固性,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深化整治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针对专项整治查处个案暴露出来的问题,此次意见特别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要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督,强化纪检监察与专业化监督的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形成工作合力。这些要求旨在巩固“严”的氛围,强化“惩”的震慑,织密监督网络,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从严查个案到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从查找根源、堵塞漏洞到深化粮食储备和购销体制机制改革,再到推动形成专业化的监管合力,说明国家层面正在一体谋划和推动以案促改、促治。这不仅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而且持续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强烈信号。
仓廪实,天下安。确保粮食储备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对于国家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抵御特大灾害、稳定市场预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通过发挥重大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必将有力推动粮食购销领域长效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