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社会舆论引导探析

2023-04-06郭金杭宋春华

南方论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舆论受众信息

郭金杭 宋春华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132000)

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固,紧密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舆论,是民生和民意的集中反映,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场域。有效提升社会舆论引导,建立健全舆论引导的长效体制,对于凝聚社会共识、确保党的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意义重大。

一、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舆论引导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奋斗热情

习近平指出,用好了舆论引导,舆论就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助推器,用不好就达不到这个效果,甚至可能起反作用。[1]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经济发展问题通常是社会舆论场的热点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塑造良好的发展风尚,充分调动起人民扫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决心,进而夯实好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增发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性动力。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3]。一个积极正向的社会舆论引导,将有效地扫除广大人民的消极思想,使其保持其积极向上的心态,以社会的正气带动人民价值观念的提升,进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社会舆论引导有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

社会凝聚力是生活在同一国家社会内部的人民凝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标性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凝聚成了团结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使中国人民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战胜艰难挑战,保持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意义重大。首先,促使全社会上下一条心,是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目标。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始终自集体主义出发,使全党全社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体主义优势,不断取得了一次次的伟大胜利;其次,促使人民思想产生共鸣,是社会舆论引导的关键之处。社会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其教育方式的有效改良,单纯生硬地灌输式教育,会因受众的不完全理解,而导致受众的排斥,抑或导致受众对其“教条主义”式地理解,不利于正确地推动实践,而舆论引导式的教育,则立足人们关切的现实问题,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整合人民思想,使广大人民相互凝聚在一起,并产生极大的思想共鸣,发挥了很好的教育功能;最后,提升人民家国情怀,是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4]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下,我们牢牢坚持党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主体地位,以科学的舆论观指导社会舆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舆论引导力,引导并鼓舞广大人民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5]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家国情怀。只有不断推进社会舆论引导,才能以强大的思想合力,推动社会凝聚力不断提升,进而克服严峻的内外挑战。

(三)社会舆论引导有利于拓展主流舆论范围

交流途径的不断拓展、信息传播效率的日益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发出声音、敢于发表看法,舆论场也呈现不断延伸的态势。首先,有效破除了虚假信息,指引正确的舆论方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内容的变化,甚至演变为同原始信息本意的相互违背。对于不确定、未证实的信息而言,其扩散和传播将催生出更多的不准确信息,极大地增添了人们的疑惑感和焦虑感。舆论场中的谣言四起,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它严重阻碍了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舆论形象,社会舆论引导则将驱散迷雾,指引正确的舆论方向;其次,有效提升了党和政府的信息权威,使人们了解获取信息的正确渠道。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需求意愿,加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认知观念及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渠道下,人们的不同意愿汇集在一起并相互作用,使得整体社会舆论场内容复杂繁多,极易造成主流舆论的传播障碍。社会舆论引导则使人们明确了正确渠道,有效提升了党和政府的信息权威,促进人们思想的健康互动,使人们愈发懂得,要通过官方的信息平台了解信息,站在主流舆论的一方;最后,敦促了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推进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化解人民心中的焦虑,稳定民心,及时发布官方信息。社会舆论引导既提高了信息的内在价值,又增进了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壮大了主流舆论的范围。

二、社会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的新闻、法律、政治等领域,充斥着譬如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当代其他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潮思想[6],并于中国国内衍化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7],例如,西方推崇的“新闻自由”,鼓吹媒体不受政府的干涉,倡导新闻活动的绝对自由化。究其实质,“新闻自由”将媒体和政府置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割裂了新闻媒体与广大人民的普遍联系。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各种虚假言论、破坏和谐稳定的言论。西方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的排斥甚至于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意图,是增加社会舆论引导难度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但是,在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同时,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意愿更加强烈,社会共识凝聚难度不断加大[8]。社会利益关系问题,是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重要问题,广泛的社会舆论源自不同群体对于社会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作为社会存在,倒映在人民的思想上层建筑领域,呈现为不同阶层及人群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进而演化为导致社会舆论不和谐的重要因素。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导致的思想观念的良莠不齐,对社会舆论影响至深,一方面是民生的真实体现,另一方面也提醒着我们,要正视人民的发展问题,致力于解决经济社会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社会舆论能否健康发展,同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紧密相关,而这有赖于从根本上对发展现状的不断改善。

(三)互联网领域信息传播的两大难题

第一,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西强东弱”,我们并未完全掌控国际舆论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7]起源于美国的互联网,是国际社会新闻舆论交流的主要载体,美国对互联网根服务器、IP地址等的一家独大,使其牢牢掌控国际社会舆论的发布及传播,威胁着我国的网络舆论安全。

第二,由于互联网领域大量“信息茧房”频生,受众的信息获取受到了限制。拉扎斯菲尔德在伊及调查时提出了“选择性接触”的假说[9],即受众更加倾向于接触并注意那些同自身观点、喜好等相一致的内容,而对于那些违背现有观点、喜好的信息内容,则通常予以回避的态度。互联网领域,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被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推送至受众一端,形成了大量“信息茧房”,极大地证实了这一假说。“信息茧房”虽然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各自不同的审美喜好,但也因难以使受众触及自身喜好以外的信息,而极大地降低了其自身审美品位乃至价值理念进步的可能性,增加了不同网络圈层受众的认知差距。信息茧房内受众信息获取量的有限性,同互联网领域信息总量无限性,二者间的矛盾,是形成受众间的认知壁垒、衍生出众多互联网文化圈层的重要原因。网络信息茧房使得网络信息愈加碎片化、零散化,使得互联网领域,社会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

三、社会舆论引导的强化路径

(一)树立科学的舆论引导观念

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和调整,都有可能导致社会舆论的分歧与不和谐。诚然,这种分歧属于人民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指出,对于这种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10]在进行舆论引导工作时,应明晰舆论的种种暂时性的不和谐,是属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故而要保持应有的引导耐心。只有以正确的心态平和地面对,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提升引导效率进而做好思想工作,进而积极地教育和引导化解分歧,才能使不和谐的社会舆论不至于演变成为巨大的舆论冲突甚至社会冲突,继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平衡分歧变分歧为一致。

人民群众是社会舆论引导的主体力量,因而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克服旁观者的心态,置身事内地看问题。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客观问题,不同群体呈现出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客观问题深浅不一的认识能力,旁观者心态即将其自身置于事件之外,或事不关己地嘲讽,或故意夸大必然存在的客观问题,这种的旁观者的心态,只能单方面地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无法看到与其相统一的前进性。一味地抨击和嘲讽,只会逐渐地将自身置于社会发展的对立面,而真正的有所作为,理应克服旁观者的心态,积极地贡献自身力量,积极主动做引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集体主义观念,积极扫除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自由等的影响。只有扫除狭隘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才能将只在意个人得失的价值取向,转变为集体主义,才能真正置身事内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抨击和嘲讽。同时,面对舆论中对党和国家的非理性指责,才能主动化解,进而真正地担当起社会主人翁的角色,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提升舆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首先,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一方面,舆论引导者要以政治角度思考问题,以政治思路分析问题,对舆论进行准确的政治判断。不仅需要将事实性置于新闻性的前置位,不欺骗不虚假,还要有筛查有选择地报道和引导,即面对破坏稳定、危害社会主义、违背党和人民意志的非法言论,要在第一时间铲除,并对谣言散播者进行坚决的惩罚,及时地发布官方信息把握舆论、作以澄清,同时大力弘扬提升凝聚力主旋律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人们意识到,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合法权利,但言论自由有着特定的法律范围,并不等同于可以肆意胡说。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是及时化解舆论风险,确保政治安全的应有之义,更是充分保障好人民基本权利的必然之举,提升舆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将有效地强化社会舆论引导。

其次,要发扬批判精神。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11]1920年,毛泽东在回复蔡和森的信中,就罗素的长沙演说进行评价,并称之为“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12]”。即便面对罗素这样一位大哲学家,毛泽东依旧对其采取批判地借鉴。毛泽东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敢于坚持真理直面错误,自信且大胆地作斗争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13]中国崛起的客观现实,意味着我们的道路及模式是正确的,更是科学的。当面对“威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14]等西方理论对中国的解读和评判,我们要在完善学术体系、明确学术范畴的基础上主动发声,勇于批判和斗争,为自身正名,同时还要着手于方法及视角的创新,深入挖掘研究资本主义内在弊病并有针对性地作出正面回应,以理论反击直指其要害,对学术领域中的政治路线错误及意识形态错误等,进行及时有力回击。

最后,要站稳人民立场,确保舆论引导始终朝着广大人民的利益方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确保舆论的正确性,重要一点在于要站稳人民立场,时刻深入群众。将人民立场贯穿于舆论引导工作的始终,是解决人民需要,确保舆论方向正确的根本之处。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把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听听消息,听听舆论,有缺点有错误的改正一下。这一条搞不好就不行。”[15]要认真倾听并吸取人民的建议,做到舆论的及时反馈,站好人民的立场,以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为落脚点,和谐带动舆论的和谐、人民的团结。另一方面,站稳人民立场意味着社会舆论引导要起到增进人民团结、提升社会凝聚力的作用。日益进步更新的技术手段、媒体形式实则为了更好地展现信息内容,根本受众即为广大人民,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故而社会舆论引导要时刻考虑内容、准确把握信息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推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推力进而促进人民关切问题的解决。只有牢牢地坚守人民立场,才能使舆论引导工作切实地朝向广大人民的利益方向,才能促进各方面工作真正满足人民的客观需求。

(三)全面巩固党的舆论引导阵地

一方面,要推动技术更新,大力提升舆论监管,严把网络信息质量关,严打网络不良信息。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6]不良网络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认知,极大地拉低了受众的审美及品味,对于受众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不可仅注重吸引受众和获取流量而轻视了自身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一要不断扩大监管范围,不断消除不良信息存在的一切可能,坚决打击一切反动、色情、虚假的违规违法信息,并大力整顿一切哗众、低俗、软色情等“打法律擦边球”的信息;二要不断加大监管深度,应对并处理好日趋多样化、隐蔽化的网络不良信息,提高精准辨识力度、拓宽信息举报途径,形成严整的全民监管系统;三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营造良好氛围,规定的建立、制度的完善,将促使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人谨其言,慎其行,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社会效用,进而维护好自身媒体形象,有效地参与到舆论治理的重要环节中。全媒体时代下,任何个人主观言论,都不再无关他人,任一言论及信息的发表,都有可能演变成为某种舆论风向,并造成范围广大的舆论影响。以技术更新推动舆论监管,严把网络信息质量关,有利于广大网民自身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全面提升网络信息质量。

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交流平台,持续推进政民互动。首先,各级党组织要把握好全媒体时代特点,利用好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符合时代要求和受众需求的新媒体形式,及时主动地发布权威信息并与公众互动交流,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理论;其次,要不断畅通意见反馈渠道,促进人民建言献策,精准挖掘民意,并做好答复工作,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广泛的人民参与度,是推动人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是全方位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要建设好意见反馈机制,管理好意见反馈平台,使公民更好地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政府更好地宣传、人民更好地发声,有利于舆论引导工作更好地推进,进而在高质量的政民互动中,全面巩固党的舆论引导阵地。

全面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维持好舆论阵地稳定,是全体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党都应严阵以待,各级党组织也应积极配合,加强党群的协同作用,做舆论的管理者和疏导者。舆论阵地的稳定问题关乎于整体舆论乃至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实践者和践行者,人人都是主体。发挥好各自本领,各条工作战线统筹发力,是建设好舆情反馈机制,全面巩固舆论阵地的内在要求。要以政治过关、业务过硬的组织队伍,全面巩固党的舆论阵地,并形成坚实稳固的社会舆论整体。只有全面提升社会舆论引导能力,确保社会舆论的和谐安定,才能保证好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固。

(四)推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力

首先,要发扬批判精神。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17]1920年,毛泽东在回复蔡和森的信中,就罗素的长沙演说进行评价,并称之为“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18]”。即便面对罗素这样一位大哲学家,毛泽东依旧对其采取批判地借鉴。毛泽东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敢于坚持真理直面错误,自信且大胆地作斗争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19]中国崛起的客观现实,意味着我们的道路及模式是正确的,更是科学的。当面对“威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20]等对中国的解读和评判,我们要在完善学术体系、明确学术范畴的基础上主动发声,勇于批判和斗争,为自身正名,同时还要着手于方法及视角的创新,深入挖掘研究资本主义内在弊病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正面回应,以理论反击直指其要害,并及时有力回击。

其次,要以自身事实说话。以自身事实说话意味着敢于亮剑,不畏畏缩缩,更意味着实事求是。我们要打破西方垄断,摆脱西方既定框架,要立足于本国的客观实践,明晰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复兴道路,是与西方根本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当代体现。20世纪初的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各种思潮自此涌入。毛泽东曾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21]而最终毛泽东历史必然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对真理的追逐一方面源于毛泽东广泛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更源于他具有对自身思想实事求是的反思意识。可以说,实事求是正是他一次次地批判以“左”倾、右倾为代表的种种错误理论,一次次地挽救中国革命的根本所在。毛泽东的敢想敢说,正是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更是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应有之义。

最后,要明确引导方法。首先,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者,了解人民喜好、创新话语方式,是架起理论话语和大众话语间的桥梁、打破不同知识水平大众认知壁垒的重要方式方法;其次,要立足现实地引导。既不夸夸其谈、天花乱坠,又不蹑手蹑脚、噤若寒蝉,要宣扬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说得科学说得准确;最后,要及时有效地引导。面对西方媒体擅长的扭曲及丑化,一要营造起全社会话语主人意识,不传谣不信谣,对自身言语负责,二要及时发声,公布最新进展并坚决惩治不法分子,在深入群众中,贴近人民心声,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

猜你喜欢

舆论受众信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