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2023-04-06冯卉江苏捷宏普勤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控制点活动管理

文/冯卉 (江苏捷宏普勤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持续发展,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必须要不断地提升组织管理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治理水平。其中内部控制是近些年来企业重点管理的内容,这一手段能够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企业目前尚未形成足够的内部控制管理条件,这一管理活动涉及了预测、控制、监督等行为,关乎战略、资产、报告、合规等目标的落实,并且要将全面控制和关键控制结合,现实执行中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阻碍了实际的管理效果。

因此,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此为方向,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一、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承担的职能有:提升公司经营效果、使企业信息披露具有可靠性、确保企业在合法范畴内实现战略目标、全面控制企业风险。对内部控制进行管理,是保证这一控制活动发挥实质作用的必然手段,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按照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两部分,尽管两种在控制的内容上有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维护企业合法经营,保证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如若从内部会计控制层面来分析,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要求。企业会计信息是整个经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帮助管理者、投资人员、债权人等与企业相关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从中获得支持战略决策的依据,所以,内外部对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正确性有较高要求。然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有复杂的交易来往,业务规模各不相同,人员综合素质具有差异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及时提高全面且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不容易,而且如若缺乏有效管控,会衍生出会计人员蓄意舞弊或者操作失误等行为,当会计信息失真,与之相关的人员在决策时会深受其干扰[1]。基于现实要求,内部控制管理有其必要性。严格执行的内控管理活动中,各个会计岗位有清晰的职责分工,相互牵制,从而防范会计信息在操作中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让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安全。

(2)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环境的关键。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愈加困难,要实现持续发展,赢得经济利益,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内部管理。这要求企业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产权关系,以现代企业管理环境来应对发展要求。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关键,它能够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同样也可以进一步地推动内部控制发挥多元价值,为企业创建现代管理环境提供支持。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时,所创建的内部控制体系首要目标是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然而,财务数据与多个经济行为和部门相关,是否真实可靠,除了与财务部门挂钩,很多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会与业务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作用延伸至了业务端。对其进行管理,同样可以更好地规范企业业务处理环境,提升经济发展水平[2]。

(3)维护企业资产安全的保障。资产无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素,内部控制对资产进行作用,必然会对资产分配、使用的过程进行干预,为了确保资产控制的效果,企业需要规范化管理,以此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不断增加产品类型,有意降低产品成本,而资产的单位价值递增,不断提高的资产价格要求企业对相关环节进行控制,保证资产具有完整性。内部控制管理则是满足现实要求的体现,它可以采用适当控制手段干预财产物资,以岗位分离原则达到资源使用的安全效果,从而让企业减少财务物资的损失,增强经营效益。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深刻认识

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的建设并不成熟,首先主要体现在认知逻辑的缺陷上。一方面,企业在内控管理定义和框架设置上,并没有完全区分内控和风险的关系。这导致执行人员在操作中无法判断风险管理和内控属于平行关系,还是包含关系,两者的混乱使各项内控活动无法顺利推进。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概念层面有一致性,但实施中,又存在两种框架并行的问题。企业则认为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作为核心,是针对管理者需求实施的;而内控体系则将财务报告作为导向,最终是为审计师提供支持的。目前,在企业管理环境中,关于内控相关的阐述缺乏权威性支持,由此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关系没有得到准确定位,这导致企业在实施管理中缺乏经验支持,风险评估和内控流程的设计往往会出现脱节现象[3]。

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管理和制衡关系上缺乏深刻认识。很多企业对于内控的定义仅仅体现在“流程”上面,但蕴含在整个流程中的“魂”却并未受到重视。表现形式上,内控管理是一套流程的管理,然而,其核心功能是制衡,通过在企业业务和财务活动中嵌入相关的制衡性流程来控制风险,保证经济活动合法,财务信息可靠。以企业业务流程来说,在采购数量、价格、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如若在各个程序中渗透审核、审批、验收、监督等控制事项,那么业务流程中拓展出了控制管理程序,这相应创建了一系列制衡机制,能够让企业防控在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风险。然而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内控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丰富经验支持,在业务流程中整合控制流程,实现一体化的运作,企业难以正确把握两者的界限,由此制衡功能很难彻底实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对较弱

在管理水平上,很多企业缺乏精细化和现代化,这在内部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管理体系的薄弱,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则体系。内部控制包含要素较多,诸如授权、审批、关键控制点等,都是内部控制管理必不可少的要素,但要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并不仅仅是设计内部控制要素和规则,还要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执行,显然,很多企业在控制执行上并不合格。部分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缺乏详细的指导规则,或者在规则的制定上缺少完整的操作指导,各处存有灰色地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缺陷,一些业务在实施中出现失控,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上尤为重要,发挥内部控制效果,就需要为企业创造有规则可依据,并严格执行规则的管理机制。

(三)内控管理环境缺少实效性

内控管理环境是提升人员积极性,保证各项内控活动高效实施的关键,但很多企业缺乏优质的内控管理环境,这在不同的内控环节中有具体表现:第一,内部控制目标的设计不合理。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时,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当目标设计出现问题时,那么内控行为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上缺乏清晰思路,没有与经营战略目标结合,如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变革,随着业务模式的变化,那么内控程序就无法有效推进[4]。同时,在内控管理目标上,企业侧重点存在偏差,管理信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未得到高度重视,更多侧重于风险与舞弊问题的防范,从而造成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无法达到平衡状态;第二,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存在偏离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涉及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人员包括管理层、各部门成员等,控制管理的流程渗透在决策、监督、执行等环节,这要求内部控制管理选准关键控制点,提升实质管理效果,以防止内控真空。但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常常忽视关键控制点的执行,将重心放在其他要素的控制上,不仅损耗了大量成本,同时也导致关键控制点无法达到理想控制状态。第三,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现实需求存在差距。不管是业务规模、行业特征,还是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企业间都存有鲜明差异,这决定了内部控制管理要基于企业自身属性来开展。但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累积和内控执行能力,部分企业参照其他企业的模式来实施内控管理,制度的设计缺少个性化和操作性,很难适应企业客观发展要求。加之企业经营业务和发展规模在不断变化,其内部控制环境较差,长期使用单一的内控制度,限制了内控效用的发挥。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和要点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

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任务,在推进过程中,为了顺利实施,取得应有管理效果,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首先是全面性和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管理不是对某一要素的管控,它需要覆盖企业各个经济业务和活动任务,管理要涉及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要综合企业各个要素,比如业务范围、经营规模、风险水平等,确保适应现实要求,并能够结合外部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发展规模作出调整;其次是关键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要突出关键控制点,重视经济行为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点业务;最后是制衡原则。根本上来说,内部控制本身具备制衡功能,但很多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更多关注控制流程,忽视了制衡原则,这表现在权责不明晰、监督不力等。而要真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必须要遵循制衡原则,让权责分配、业务流程以及职能机构得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促进战略经营目标有效落实[5]。

(二)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点

内部控制由五大要素构成,那么关于这一事项执行的管理活动要明确内容,分析不同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其中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环境,包括权责分配、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等,每一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控制效果;风险评估是控制的依据,企业要识别并且分析经营活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以此为依据制定防范策略,最终保证业务活动可以稳定运行;而在风险评估结束之后,控制活动则成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将会影响风险应对的程度,也会推动经营战略目标的落实。最后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点还包括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问题,内部监督需要及时对客观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控制效果,如若发现不足,需正确分析后加以改进。

四、企业应对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完善内控体系,奠定内部控制管理基础

企业做好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必须要完善内控体系,稳固管理基础。这要求企业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和发展状况搭建内控框架,健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等要素,同时每个要素需要承担确切的目标,即财务报告目标、经营目标与合规目标,最后在组织管理流程中严格落实内控要素和内控目标。确切说,企业所形成的内部控制管理项目需要积极组织各个部门和成员,参照详细的规则和任务要求来落实。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着手业务流程的梳理。因为内控体系是针对业务流程中的内控要点作出描述和要求的,其中各个管控行为需要落实到具体业务活动中实施。

(二)强调要点控制,创造严格内控管理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始终要处理好全面控制和关键控制的关系,以此才能创造积极的内控环境。内控中的关键控制点有恰当的授权、内部核查、详尽的记录等。但内部控制包含的五个要素涵盖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形成复杂的有机整体,这决定了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不相同,企业在管理中需要提取关键点进行科学控制。以采购和付款业务流程为例,在内部控制规范这一流程的同时,还需要具体描述关键控制点,即相关人员要检查库存的平衡。如若达到控制定额,则可以办理领用,当定额不足时,需要编制采购方案,在审核后上报采购部门。而采购部门的采购预算需要经过审批,同样属于重要的控制点。最后,企业的经济活动始终围绕资金展开,所以,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点要特别重视资金运动,涉及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环节都应该成为内部控制的重点。

(三)持续优化体系,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而言,含三个独立控制层次,在发展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具体如下:其一为事前监督,即在开展业务前,需对业务处理权限、责任明确,针对直接与客户接触的业务或一般业务,需复核。针对重要业务,需双签,不可一人对业务全过程独立处理;其二,需加强事后监督,即会计部门实施的常规会计核算任务上,对各项业务、岗位实施周期性、日常性核查。同时,对于内控专业岗位的设置,配备工作能力全面、责任心强的人员,在日常展开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并定期就管理结果进行反馈,不断地对人员素质加以优化,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其三,成立审计委员会进行监督控制,以专业化素养及时检查风险的存在,并帮助企业快速化解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管理的必要性,由于企业对内部控制缺乏深刻认知,尚未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自身的内控管理环境薄弱,很多内部控制活动无法执行到位,严重影响了这一管理活动价值的发挥。同样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经营决策的制定和风险防范造成了影响。所以,面对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分配专业人员深究内部控制的内涵和要义,并以自身发展状况和经营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为创建优质内控环境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强化要点的控制,就关键环节提升控制效果,顺应时代趋势,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内部控制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控制点活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