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3-04-06王艳辉新化县铁山坝水电管理所

品牌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文/王艳辉 (新化县铁山坝水电管理所)

随着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发展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在行业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事业单位需要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实施力度,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管理理念,在绩效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有序落实预算工作,提升预算管理质量,助推单位健康发展。预算绩效管理贯穿单位各业务领域,事业单位必须有效开展监督与评价工作,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监督,规范和约束相关人员工作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单位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单位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随着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往预算管理体系的弊端逐渐凸显,逐渐与单位需求相脱节,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预算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预算质量,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服务质量,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这一新的概念。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单位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各环节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与调整,在单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第二,有利于单位提高决策质量。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及时掌握和了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对于绩效较差的项目,合理压缩财政支出成本,减少损失;而对于绩效较高的项目,单位需要适当地加大投入,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支出风险管控。

二、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在深化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持续优化和调整内部管理体系,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预算绩效管理层面仍旧存在较多问题。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沉淀闲置问题,甚至是损失浪费加剧。相对而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尚未对预算绩效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化的认知,在实际管理中,过于注重财政资金收支问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财政资金配置失衡,项目资金落实滞后,部门之间的攀比问题越发凸显,甚至是入不敷出,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预算绩效管理对单位有序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积极作用。此外,预算绩效管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是现阶段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动态化追踪与全过程把控。

(二)缺少完善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预算编制制度亟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第一,在编制之前,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部分事业单位轻视预算编制,甚至并未提上日程,导致预算编制进程缓慢,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在预算编制之前,部分事业单位并未提前收集和整合相关数据与指标,导致在编制时,数据资料收集成本加大。第二,编制报告的随意性过大。部分事业单位尚未针对预算编制报告制定统一的格式与标准,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强,导致实际结果与预算存在较大偏差,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编制报告结果的精准性[2]。

另一方面,管理制度缺位。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后续有关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据。但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且工作流程的规范性过低,导致相关工作开展难度过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由多个部分协同负责,但却并未明确划分权责义务,责任主体模糊不清,导致责任互相推诿、业务交叉、重复等问题时常发生,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效率持续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进而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难度。

(三)执行不到位,监督力度薄弱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正确看待各预算管理环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并充分落实预算监督,在确保单位及时掌握各预算环节偏差尤其是预算执行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保证单位进一步行使预算绩效管理职能。从时间上来讲,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应用时间较短,对其的认知不全面,再加上并未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导致相关工作由财务部门一力承担,其他各部门参与效率低下,财务部门既需要承担预算编制工作,还要负责监管预算执行情况,在此情况下,如果财务部门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势必会影响到其监管职能的发挥,制约着单位完善和运行预算监管机制。受财务部门本身的工作性质所影响,财务部门一般会通过财务报表(账目凭证)来监督检查财政资金实际使用现状,但这种监督方式属于事后监督,难以有效监管预算执行全过程,无法科学评估资金使用成效。除此之外,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较低,本身缺少预算执行监管理念,导致资金闲置沉淀、浪费、配置失衡等问题层出不穷,对单位发展产生消极影响[3]。

(四)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流程烦琐复杂,并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反馈机制缺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会对整体管理效果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单位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完善,但合理性不足,有较强的的人为主观性,导致最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影响预算编制工作结果。同时,在内部信息传递交流过程中,信息失真、信息获取滞后、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真实性与实用性。具体来讲,部分原始信息来源不明确,甚至是存在人为捏造现象,导致信息失真,不利于单位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很多原始信息的披露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再加上各部门协调不到位、审批进程缓慢等原因,导致内部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削弱信息的使用价值;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普遍缺少大量、充足的历史资料、文献等予以借鉴,需要单位持续探究,难免会出现一定偏差。

三、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看待预算绩效管理

只有意识上的高度重视,才能够促使事业单位重视后续工作开展,针对后续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支持,以确保相关工作高效落实。第一,管理人员应正确看待预算绩效管理,革新管理理念,自觉承担权责义务,为单位提高相关工作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加强事前控制,科学评估预算支出编制,有效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杜绝“拍脑袋决策”。第三,加强内部信息与沟通,梳理沟通流程,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确保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取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数据,明确问题所在[4]。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事业单位规范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国家和政府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有关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文件,符合我国实际国情,提高政策落实效率,细化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大对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与部门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深入解读和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相关要求,积极构建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内容有效开展绩效管理各项工作,实现工作合力。

同时,针对预算编制制度不完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以提高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的匹配度。第一,加强培训。首先,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以国家政策法规、财会知识等为主题的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能力,确保其在合法的范围内有效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其次,收集单位往年的年度预算编制数据及相关材料,定期组织开展分析工作,吸取经验,总结不足。最后,预算编制人员应主动参与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及时获取信息与数据,深层次了解业务流程,以便于更为客观、全面、系统地进行预算编制。第二,完善数据库。事业单位应妥善保存以往的年度编制数据,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据资料库,为单位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第三,合理安排预算编制过程。一方面,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预算编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在确保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5]。

(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以现有组织结构为基础,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或者是工作效率,有效避免单位组织冗余的同时,提高对预算监督的重视程度,立足实际发展,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并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动态化监督与追踪,及时发现问题,深究原因,从源头上进行优化与调整。事业单位在有效落实监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经验总结工作,查找不足,持续进行整改与完善工作。除此之外,在执行监督环节,事业单位应完善问责机制,严格执行,加强约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监管工作效果,助力单位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四)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掌握实际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后续工作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如A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应以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绩效目标的文件为依据,严格按照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这四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进行打分,汇总后计算得出平均值。

四、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其他措施

(一)健全预算公开制度

对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涉及范围广阔,单位必须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加强预算公开制度建设,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不断提高相关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开性,从而有效减少内部腐败、政企不分等问题。首先,针对第三方中介机构,财政部门应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从事预算绩效考评工作的基本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进而提供更优质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市场良性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应基于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跨区域互审,为单位吸收其他单位成功经验提供平台和途径。最后,事业单位应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公开性,放开权限,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将有价值的意见筛选出来,并加强互动,持续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和有效性[6]。

(二)梳理预算绩效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切入,以有效梳理和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第一,事前绩效评估。即在准备阶段,事业单位应成立专门的事前评估小组,综合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信息数据,科学预测和评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提前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科学制定工作规划,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二,设定预算绩效目标。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预算绩效目标;科学分解并合理分配,坚持权责分明原则,细化各部门、各岗位权责义务,各部门围绕分解后的预算绩效目标,积极进行预算编制,将编制好的预算及时提交至上级部门,由其进行审核批复;上级部门在审核通过后,需要及时送至各部门,各部门按照批复文件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第三,加强执行监管。综合性,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在实际执行中,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绩效执行环节的监管力度,定期就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并积极应对。第四,落实预算绩效评价。通过预算绩效评价,事业单位既可以更好地了解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又可以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管。年末,各部门需要自我评估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做好经验总结,预算绩效管理部门会在此基础上,有效落实绩效评价。第五,提高评价结果使用效率。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事业单位应及时开展分析工作,总结工作经验,清晰不足。及时公示评价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奖惩力度,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和职工,应根据情节轻重针对性地予以处罚,而对于评价结果较优秀的部门和职工应加大激励,以更好地调动各部门参与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知和了解预算绩效管理,正确看待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深入解读和掌握国家政策规定,以此为导向,加强研究与探索,制定符合单位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措施,确保单位有效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作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意识不足,重视程度薄弱、缺少完善的制度体系、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预算绩效评价不准确等,对单位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单位需要加快理念革新进程,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认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预算执行监管,提高预算执行刚性;有效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并合理使用评价结果等,为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