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创新
2023-04-06覃妍
覃 妍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六堡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自六堡茶于明朝年间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正式得名以来,六堡茶从崇山峻岭的深山中走出,被大众所熟知,并于清朝年间渐渐开始兴盛[1]。广西苍梧县作为六堡茶的发源地,勤劳的苍梧人民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制茶历史中,赋予了六堡茶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独特而珍贵的茶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全面落实,人们对六堡茶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愈发得到重视。在加大对六堡茶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利用六堡茶的迅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通过推广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这将是六堡茶新的时代使命。
1 新时代下六堡茶的价值演变
1.1 延续历史文化脉络的文化价值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六堡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便成为了苍梧县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之一,迸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新的时代价值。除了继承和发扬六堡茶原有的文化内涵外,苍梧县致力于创造性地将六堡茶融入新时代乡村建设中,“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背后的重情重礼成为了促进乡村善治的推手,延绵百里的茶园里藏着当代建设生态文明的答案,依托茶文化成立的特色文化品牌让村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文化自信”,而历经千年而不散的茶香让离乡的人心中总是萦绕着一抹乡愁,最终让他们选择为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代下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新的沃土滋养,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
1.2 引导审美趋势的美学价值
六堡茶的茶艺是六堡茶美学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学者认为,六堡茶的茶艺吸收了道家的致虚守静、儒家的人生境界和佛家的禅悟境界,同时结合岭南地区民俗文化和精神追求,呈现出“修身立德,自强精进”的美学思想[2]。
随着现代美学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美学认识的不断提高,六堡茶的美学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有着新的延伸和发展。新时代下,六堡茶的独特之美不仅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美育育人的作用,也对我们树立“大国自信”的思想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六堡茶独特的美学元素在滋养人们心灵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修养更是塑造乡村的美丽元素,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灵感来源。
1.3 促进产业兴旺的经济价值
学者苏宏汉在《苍梧六堡茶叶之调查》中曾写道:“查苍梧最大之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之茶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 (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 每年出口者,产额总在六十万担以上。”[3]可见,六堡茶自古以来便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我国“旅游+”战略的实施,茶旅融合让六堡茶的经济价值增添了新的时代特性。近年来苍梧县关于茶旅融合模式的探索已有一定成果,无论是依托山清水秀的茶园风光而建立的六堡生态旅游区,还是六堡镇先后获得的“中国名茶之乡”等头衔,都为苍梧县茶旅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生命力,让新时代下六堡茶的经济价值得到了盘活和复苏。
2 新时代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现状
2.1 制定六堡茶保护利用规划,实行严格管控
近年来,苍梧县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六堡茶制定保护利用规划,使六堡茶保护利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梧州市政府于2008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发布了《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2009年)等六部政策文件确保六堡茶在产业化的同时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4]。2021年9月17日,梧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了《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至此,苍梧县有了正式的地方性法规保障六堡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
2.2 重视六堡茶文脉传承,保护六堡茶传统特色
近年来,随着六堡茶热潮的兴起和国家对地方传统文化重视,苍梧县日益重视对六堡茶历史、文化、工艺、科研成果的挖掘和整理。如苍梧县六堡镇对六堡茶贸易源头——“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渊源进行挖掘整理,投入资金重点修复一些体现六堡茶文化的古建筑如茶亭、茶仓等,并将六堡茶所衍生的采茶戏、茶歌等传统民俗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另外,2017年苍梧县在六堡镇建立了六堡茶博物馆[5],将六堡茶丰富的知识与文化收藏于古朴典雅的博物馆中,在让各地参观博物馆的人们体会到六堡茶文化特色和魅力构成的同时,也系统性地将六堡茶保护和传承下来。
2.3 有效开发利用,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新时代背景下,苍梧县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对六堡茶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2022年,苍梧县茶园面积达13.66万亩,种植面积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3.17倍,并在茶园建设中不断推动六堡茶由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苍梧县不忘加强六堡茶的产业品牌建设,凝聚力量扶持优秀六堡茶企业,并在国内外开展六堡茶展销活动,致力于扩大六堡茶市场,让六堡茶之名响彻全球。
另外,结合近年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苍梧县各村镇努力打造以六堡茶为主体的茶旅产业发展路线,将六堡茶全方位融入到当地的旅游环节之中,形成了集观光、体验、度假、养生为一体的茶旅融合路线。另外,为吸引更多游客,苍梧县政府通过依托六堡茶大力开展旅游节庆活动,举办六堡茶技艺大赛、开展六堡茶交流活动等,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茶旅产业的发展,对于苍梧县更好地传承传统六堡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新时代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由于六堡茶知名度的提升,许多人开始急功近利,无节制地开发茶叶种植园导致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日趋脆弱。与此同时,苍梧县在利用六堡茶资源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游客在观光茶园时,会有随意采摘茶叶及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发生,这使得茶园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加。对六堡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3.2 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六堡茶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是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现代手工制茶技艺不仅人力投入较大,且社会经济产出也较低,现代年轻人大多都不愿学习制茶技艺,现有的传承人呈现老龄化趋势;二是六堡茶保护和利用创新人才不足。由于苍梧县教育水平相对不高,当地人很难对六堡茶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能沿着前人的老路“摸石头过河”,导致六堡茶逐渐脱离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和消费需求;最后,有关部门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重视性不强。在新时代背景下六堡茶急需综合性人才来对六堡茶进行发掘和利用,虽然目前有关部门在积极推进六堡茶的宣传推广工作,但并未面向大众广泛招揽相关人才去主动深挖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对六堡茶产业进行统筹规划。
3.3 对茶文化认识不够深入
尽管六堡茶现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必需品,但茶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被人们忽视。人们之所以对茶文化认识不足,一是因为只重视茶叶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而忽视了茶文化对于茶叶产业的作用。二是因为地方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仍显欠缺。六堡茶作为苍梧县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当地政府对六堡茶的宣传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六堡茶文化的价值认识却严重不足[6]。苍梧县在对六堡茶进行宣传推广时,其背后的六堡茶文化内涵并没有被广泛地宣传。
3.4 保护利用的资金不足
当前六堡茶保护利用工作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六堡茶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基础十分有限,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大多都不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投入大于产出的六堡茶保护与利用工作难以自行实现反哺作用,政府的经济负担也因此逐年加重;另一方面,六堡茶保护利用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短时间内资金得不到回笼,加之在两广地区外的普通民众对六堡茶仍有着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外地投资者很容易质疑六堡茶的保护利用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最终能否取得的收益产生疑虑,从而让六堡茶保护利用工作难以吸引外地资金的注入。
4 新时代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创新路径
4.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六堡茶可持续发展
4.1.1 科学规划茶园建设。在开发六堡茶资源的过程中应注重实施以保护为主的策略。以维护茶园原生态为前提,苍梧县政府首先应该发挥管理职能,对六堡茶种植区的建设和开发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例如严格划定茶叶加工厂与茶园的距离、规定使用有机肥料和农药、茶园内明确划分种植区、观赏区、试验区以及禁止茶园内人工设施和景观泛滥等,从而避免茶园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发生。
4.1.2 加强茶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苍梧县应该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宣传,让当地茶农意识到落后的耕作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对茶园进行生态保护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并主动去加强茶园水土治理,改善茶区生态种植模式,促进茶园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另外,对所有到茶区旅游的导游、游客都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景区应树立宣传保护生态的标识、发放生态保护宣传册等以启迪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还可以开发基于生态保护的茶文化旅游项目,通过系列茶文化旅游活动,向消费者和游客宣传对茶园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价值和精神。
4.1.3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和完善保护六堡茶生态原产地的地方性法规和管理规章,将相应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具体、程序地进行立法规定,并从立法保护、司法保护、普遍监督、广泛参与等多方面入手,让保证生态安全的法律法规真正生根落地,从而更好地恢复六堡茶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让六堡茶可持续发展。
4.2 重视人才培养,构筑六堡茶保护利用根基
4.2.1 培养六堡茶传承人才。为了培养六堡茶传承性人才,首先应积极推荐熟悉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列入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保障传承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并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六堡茶保护的重任;另外,传承人应打破传统收徒观念,转变为开放式收徒,积极带徒传艺,接收所有真心投身于六堡茶事业的年轻人入门学习。茶学研究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可做主办单位,每年举办年度茶艺大赛、开展茶艺表演等,以吸引青年人才对六堡茶的关注和青睐;最后,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传承教育工作,如在高校开设茶艺学科或增设茶艺选修课、开展六堡茶制作技艺培训班、建设六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等,培养新生代传承人以遏制当前传承人的老龄化趋势。
4.2.2 培养创意型人才。当前六堡茶产业中存在的创意设计人才的缺失问题必须针对性解决。首先,六堡茶企业可通过向全世界各地招聘及企业内部加强培养等方式获得人才,同时六堡茶行业应该经常组织面向普罗大众的六堡茶创新竞赛,从这些比赛中发现并挖掘创意型人才;另外,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完善有效激励政策,真正让各项良好福利优惠落地生根,以激励人才到六堡茶相关行业任职和创业。
4.2.3 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目前苍梧县严重缺乏能对六堡茶文化进行研发、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使得六堡茶的保护利用陷入瓶颈。目前来说,人才教育机构的可以增设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还可设置一定学时的自然科学课程,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复合能力的高级人才。
4.3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活化六堡茶保护利用能量
为了拓展对六堡茶保护利用的专项经费投入,一方面政府首先要依法依规建立与六堡茶保护利用工作相适应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将六堡茶保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并设置六堡茶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专项资金。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寻求与电视台、文化企业、高校等单位的合作,组织人员带着六堡茶相关项目出去推介和宣传,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外地资本参与到当地六堡茶的保护利用开发中来。另外,还应该激活本地各方资金的利用,让苍梧县内的各方资本和各类人员参与到六堡茶的保护利用开发中,通过乡土情怀吸引乡贤回乡参与六堡茶保护利用项目的开发。
4.4 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推动六堡茶文化发展
4.4.1 加深人民对六堡茶的认识。为了增强当地民众对六堡茶文化的认识和唤起对六堡茶文化保护的责任感,首先,当地宣传单位应全面融入六堡茶相关内容,例如开设六堡茶文化宣讲会、与电视台、报社合作开设六堡茶专栏等,增大六堡茶文化与公众的接触面;再者,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推进六堡茶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对六堡茶文化的认识;最后,政府事业单位应出资建设六堡茶文化展厅或活动体验中心。例如建设六堡茶博物馆、举办茶文化主题展览等,以供社会公众认识、了解和学习六堡茶文化。
4.4.2 创新传统六堡茶文化内容。六堡茶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在根植于时代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一,要不断推动传统六堡茶文化与现代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互联网、VR、AR等新技术对传统六堡茶文化内容进行创新,并借助网络手段扩大推广传播途径与力度,弘扬六堡茶文化的深厚内涵,让六堡茶文化的影响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二,探索六堡茶文化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在实践中打造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让六堡茶文化深入人心。
4.4.3 推动六堡茶文化产业发展。在六堡茶保护利用工作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六堡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投入资金尽力六堡茶文化产业激励机制,并积极引导并吸引社会经济组织进入六堡茶文化产业市场,打造六堡茶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品产业链。六堡茶手艺人和传承人的思想观念应开始转变,借助现代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让苍梧县外的人也能认识到六堡茶,学习到六堡茶文化,从而扩大六堡茶文化产品的受众和消费市场。
5 结语
作为广西重要的茶叶代表,六堡茶承载着传承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也寄托着茶农们通过发展六堡茶产业过上小康生活的愿望。在新时代背景下,当前对六堡茶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对六堡茶文化认识薄弱,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资金和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在明确六堡茶新的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导,深挖和推广六堡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并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大资金投入,从而让六堡茶走出广西,走出中国,在世界人民的眼前重现当年“茶船古道”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