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策略研究
2023-04-05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吴 丹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综述观点、自评互评、随堂检测等环节的具体表现,以口头、书面和肢体语言等反馈方式评价学生……予以学生有针对性地鼓励,指导或建议。”评价语言是课堂多样化评价形式的一环,其内容对象丰富多元,包含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完成成果、学习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水平等。良好的评价语言能有效构筑师生课堂情感链接,架起良性互动的桥梁,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应用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具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评价语言与学生积极互动,能在衔接知识教学的同时予以学生关注感。学生能受良性情感互动的驱使,更加重视自身课堂表现,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具有差异性,能根据当前学情、学生能力水平和互动表现做出差异化调整。这一灵活教学能顺应学生差异化心理发展特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英语语言体系的建构。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融入能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程度的缺失予以补充。教师可以运用评价语言进行思路点拨,调动学生主观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自觉自发地延伸学习深度,拓宽课堂探究思路。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应用评价语言的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从评价尺度、评价原则、评价内容三个角度出发,在满足评价语言基本要求的同时落实评价语言的多元功能,使评价语言在英语课堂发挥实效,创造“锦上添花”的教育效果。
(一)把握评价尺度,弹性设计评价语言
把握评价语言的尺度,即控制好语言表达程度。这要求教师紧扣评价的准绳,既不过分夸大赏识教育,为学生带来错误的能力水平程度认知,又能理性看待学生错误,不打击学生自信心,以有益的、必要的错误促进学生失败心态的转变。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言:“被肯定是人最本质的精神需求。”赏识性语言是英语学科教学中最为基础,最为有效的语言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正确回馈、良性互动、取得较好表现时借助评价语言搭配肢体语言予以学生肯定,使学生获得良性学习回馈,进而唤醒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课堂配合、参与质量;在学生出现错误回答或消极表现时,教师不要急于提醒、略过或批评,可以发挥语言的艺术,弹性化评价学习中的失误,促使学生立足积极角度看待个人错误,不怕试错,乐于参与,勇于表达。
例如,在牛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My family》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grandpa、grandma等词汇时,常常将二者混淆,在听力环节出现认知偏差。此时,教师的评价语言需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课堂表达欲。面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不要用“Who can help her?”类语言急于略过,可以再播放一次,予以学生仔细辨认的机会。假设学生重听后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则可以用欣赏的表情、态度和“Wonderful!”等肯定性语言表示鼓励;假设学生仍旧给出错误答案,教师可以真诚地表示:“你为大家成功指出两个易混淆词汇,其他同学在聆听类似词汇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样,大家下次就都不会出错了。”衡量有度的评价语言能保护学生表达欲,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评价原则,确保语言真实丰富
评价教学需遵循真实性、丰富性原则。首先,教师可以立足客观事实看待评价语言问题,在学生出现失误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可以委婉,但不宜扭曲事实,一切评价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的评价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评价语言发挥实效;其次,教师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评价语言,使评价语言指向性更强,内容更具体。单一、平泛的评价语言会弱化价值功能,难以引起学生重视。而教师的评价越清晰具体,其说服力越强,越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结合评价语言目标延展评价语言,进一步向学生传递关注、关怀等情绪,助力学生积极互动情感的萌生和良好学习态度的维持。
以牛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How many?》一课教学为例,在学生看图对话环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自主造句情况,进而分析学情,了解个体学生对于本课新词汇、句式的掌握程度。学生口齿清楚地运用本课所学的新知词汇“eleven”造句:“I can see eleven stars.”教师可以结合其优点给出评价语言:“发音很标准!而且本句包含了本课新学的句子和新词,活学活用,完成得很棒!”该评价既真实地点名该同学回答的优越之处,又具体丰富地指出优秀标准。其他学生收到信号,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了解到对话造句的优秀标准为“发音标准”和“应用新知”两个评价依据。在后续对话练习中,班级学生格外注意两个标准的落实,使课堂口语练习呈现较好效果。遵循评价真实、客观、丰富的评价语言原则,能有效提升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三)优化评价内容,强调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不但重视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更着眼于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体现评价的增值性。”这一评价教学指导建议要求教师以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性表现,将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表现作为课堂评价语言的基本依据。教师可以注意规避天赋性、特征性表扬,使评价的落点以学生课堂回馈为导向,向学生呈递“着眼于当下”这一观念,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学习心态发展,提升当前阶段的教学品质。
例如,在牛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上册Hobbies教学中,学生能用“like+ving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个人兴趣爱好问题:“I like taking photos.”这时,教师不宜用“How smart you are!”“Clever girl”来形容学生,而应以“The syntax is so precise!”强调学生当前、该问题中的学习表现。表示“聪明,有语言天赋”等评价语言会予以学生错误的价值导向,使学生误以为学习成功来源于天赋而非当前的努力。而针对当前学生表现给出的具体评价则能规避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对当前发展幅度的重视程度,强化学生努力的重要性。
要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体系,教师需从评价尺度、原则、内容角度展开深度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弹性化评价语言,理性看待学生问题,把握赏识教育尺度;教师可以遵循评价教学真实性、丰富性原则,以期提升评价的说服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评价语言的具体内容,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展开评价设计,促使学生关注当下学习表现,为课堂教学品质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