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构建研究*

2023-04-05杨新春郝彦革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教院校人才

杨 涛 杨新春 郝彦革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3)

新时代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提高了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更好迎合社会发展趋势,产教融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方式。产教融合强调的是教学和社会发展、企业单位等有机融合,运用校企合作模式变革传统落后教学模式,构建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拉近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实际,加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度,把提高人才适应性作为重要宗旨和目标,进而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大量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概述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重要责任。基于教育类别角度进行分析,高职院校不同于高等研究型院校与高等普通院校,其定位在于职业性,培育出来的学生是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高技术类人才。高职院校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坚实阵地,培育出的人才具备极强的职业性,可以有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主要包括岗位适应性与社会适应性。伴随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的创新进步,教育和产业融合逐步被赋予职业教育特色,也就是所说的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给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相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实现双赢。第二,职业教育发展与行业部门密切配合。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把企业人才需要以及岗位工作要求作为重要根据。第三,职业院校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促进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提高提供保障[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正确把握:(1)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以及坚持的发展路线必须和社会经济相适应。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发挥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独特优势,为本地区经济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高职院校应该对人才培育目标进行科学确定,找准正确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完善化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2)高职院校办学必须和产业发展密切联系,因此每个企业以及产业部门有必要踊跃参与到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与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在资源上沟通共享,实现优势互补。(3)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和教育部门、产业部门、企业单位等方面的沟通,使得学校教育面向社会以及行业开放,在政策允许和政策指导之下运用创新型办学模式,依靠产业界力量创新办学。(4)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当中应该关注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社会服务这几个层面的整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竭尽所能将课程理论和生产实践整合起来,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同时主动推进基于专业支撑的产业建设工作,提高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2]。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必要性

产教融合是在保持产和教各自独立基础之上进行融合,做到相互依存,实现双赢。产教融合打破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隔阂,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并且在校企合作当中进行权责的恰当分配,在双方的深度密切合作当中整合最优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一是国家政策引导。职业教育的改革进步方向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实产教融合与深度校企合作,以便更好培育合格的技能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所倡导的是建设多样化职业教育模式,提高全社会尤其是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建设的支持度,在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当中打造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国务院把深化产教融合定为职业教育建设基本准则。教育部门指出要结合经济建设要求与人才成长,需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把握促进教育和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这样的核心点,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正是有了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让高职院校日益认识到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二是人才培养新趋势。伴随生产方式的变化,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也给技能人才以及劳动者提出更高标准。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应该把握好时代需要,在教育教学当中有效对接产业以及职业标准。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也在提高。为有效满足企业建设要求,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夯实理论基础之外,还应该持续吸收企业的创新理念以及实践成果。高职院校坚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是适应人才培养趋势的选择,也将更好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提高人才的企业适应性打下基础,提高他们服务企业与社会的能力。三是提高学校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要求。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支持之下,高职院校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并且针对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出培育方案,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设置专业课程,运用学员+职员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到岗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这种方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就业水平与综合竞争力[3]。

2.重要性

产教融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寻求自我突破的新道路。高职院校把产教融合应用到人才培养当中的重要意义和显著优势体现在:第一,给高职学生勤工俭学以及工读结合带来便利,调动他们的学习创造力。高职院校积极创办极具特色的专业产业,实现教学和产业的结合,不单单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还可以给他们勤工俭学提供有利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之下,将课上所学理论恰当用在生产实际之中,在知识应用当中深化理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如此,产教融合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创造热情与探究激情,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创新突破。高职院校把产业建设与专业安排对接起来,给学生提供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机会,并从中获得一定酬劳,可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调动他们实习实训热情。第二,有助于教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业务素质。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理念指导之下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带有学校特色的专业产业,可以给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得教师把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把教研教改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第三,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改革,带动地方经济进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学校设置的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用产教融合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进步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升级带来人力资源支持[4]。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构建方法

1.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模式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当中比较理想化的方式,在职业教育发展当中应用广泛。产学研模式的目标是把学生培育成拥有较强实操能力、职业素质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合格人才。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出来的方案把企业需求作为核心进行育人目标的确定。产学研人才培养可以把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真正做到优势互补,给学生带来优质的教学场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得企业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与各个环节。产学研模式强调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相符,因而基于该模式培育出来的人才正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能够避免出现企业需要和人才供应不对接的问题。产学研模式给企业提出的要求是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场地和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把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生产力。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是产教融合的一个有效方式,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先在企业当中开展实践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教授给学生基本专业思想,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入学教育,引导学生轮岗实践,在差异化的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夯实后续的学习基础。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以及第五学期,学生需要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在第三学期,学生到企业当中开展全顶岗实践学习。在第六学期,学生可以独立上岗,学校以及企业要求学生上岗过程当中完成毕业设计。从整体角度分析工学交替模式不单单能够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还可以提高参与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极强的适应性。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设计实践环节与制定考核标准等过程中,企业都是全面参与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程度极高。学生在该模式之下拥有双重身份,分别是员工与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和企业所需的实践技能连接起来,有效适应工作岗位,承担岗位职责,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避免被社会淘汰。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一个重要类别,重视校企深度合作,在二者的积极合作与共同研究之下确定出人才培育方案,重点是企业和学生签订用人合同,学校与企业在师资、实践基地、技术等层面展开合作,运用校企共同招生与共同人才培养的方式,使得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实现就业。企业要给这些学生提供一定补贴。这样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当中是有条件的,需要建立在校企彼此信赖的基础之上,而且双方在合作方面是自愿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有效对接,把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能够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水平,所以该模式也在推广应用当中日益获得全社会与学校的认可。不过这种模式在推广当中还存在校企地位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在进一步应用当中加强学校对企业的了解,强化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进行全面发挥。

4.“2+1”人才培养模式

2+1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创新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可以把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实训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掌握水平。职业技能掌握能力既涵盖理论掌握熟练度、综合性职业技能,又包括多问题处理能力、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等等。该模式区别于过去的教科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对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训当中迅速掌握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在第一阶段,学生需要在高职院校当中完成两年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完善职业素质。在第二阶段,学生到企业当中完成一年的实习任务,在相应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把习得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当中。企业给学生提供对应劳动报酬。一年后,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考核与毕业评定,给予必要的就业指导。学生在企业当中进行顶岗实习,和企业当中的员工相同,都要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持续运用在肖习得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理论掌握水平,用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该模式可以让毕业生迅速满足企业用人需要,实现毕业生工作能力和岗位工作要求的成功对接。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对应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并且积极完善长效保障机制,也就是对人现有组织机构与制度机制进行综合创新,积极吸收企业优势资源,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以及信赖,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建立互惠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提高育人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必然趋势,同时还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路径。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仅仅可以把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衔接起来,还能够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良好保障。高职院校需要正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目标,坚持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道路,提升行业与企业在高职院校办学当中的参与度,形成多元化办学体制,最大程度上发挥产教融合优势。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人才
人才云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