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4-05宋云婷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办学监管院校

宋云婷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3)

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境办学的主要形式,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同时积极推动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对跨境办学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地方高校资源和条件有限,项目建设面临着很多挑战,从挑战中寻找机遇是其长久发展的必然道路。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况

1.中外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从1993年开始,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出台,形成了早期制度框架。随着时间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制度也逐渐规范化,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目前,全国层面出台的与中外合作办学高度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已经有20多部,较为全面地构筑了一套宏观保障制度体系。

2.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规模与分布

截至2022年11月,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近1000个,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200余个。从高等院校本科层次及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上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很不均衡,由东部至西部逐渐减少,部分区域甚至没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种分布情况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和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多为平原,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东部地区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形成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在东部地区更加密集。随着中国东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因地制宜,挖掘西部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可以有效缩短与东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之间的差距,形成东西部地区相互辅助的新局面。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幅度增加,已逐渐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已开始加大在地方院校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大部分地方高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方面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也会面临一些困境。想要突破现有困境,地方院校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开发特有资源,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二、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目标与地方高校现实条件不匹配

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借助海外优质教学理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国内外两种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拓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跨国境的学术交流和讲座,国内外优秀学者和教授有机会深入探讨教学和管理理念与方法,既可以宣传中国优良教育传统,又可以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同时提高国内教师双语授课的能力,促进教师和管理人员团队的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第三,加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通过中外双方的深入合作和交流,不仅提升教学效果,更加快了产学研进程,产学研的发展也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中外合作办学为国内高校搭建了一个走向世界的平台,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社会。

地方高校在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往往设立以上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能否实现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的规划缺乏现实基础。同时,由于大部分地方高校在资金、资源和知名度等方面均达不到中央部属高校的层次,因此地方高校通常很难和国外一流大学达成合作,当地方院校降低合作院校的要求时,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并提升的空间又会被压缩,难以达成办学目标。理想目标和实际条件的不匹配会对项目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长此以往,项目无法从合作中提升教学质量,更无法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带来积极影响。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团队建设不完善

地方高校在管理方面权力较为集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籍教师通常是由学校的国际交流部门和学院管理人员直接对接,中外双方教师缺乏直接沟通。同时,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外教通常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在固定学期来到国内校园进行授课,在授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外教很难抽出完整时间和中方教师深入沟通并互相学习,探讨教学方法、经验和方法等。因此,外籍教师对中方教师的教学习惯不了解,中方教师也难以学到国外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导致教师团队建设和中外合作项目的发展停滞,难以实现合作办学的目标。

近三年来,由于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大部分外籍教师无法到国内线下完成教学工作,只能采用线上授课的形式,加上国家之间时差因素,中外双方教师的沟通更加困难,教师团队难以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汲取营养并发展壮大,反而额外增加了双方沟通的工作量,对合作办学的长久发展不利。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难度大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专业课程难度和饱和度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由于受到学费高、课业压力大和社会普及度低等因素影响,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学生的分数通常低于其他专业。然而,中外合作项目的课程负担也比较繁重,项目不仅要增加相应英文基础课程,还要增加双语或全英文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这却是很多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欠缺的部分。

以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和酒店管理(中美合作)这两个项目为例,该项目均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并获得教育部批准,属于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范围内。从2017至2021近五年的招生数据显示,录取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在494至523的范围内,而其中高考英语平均成绩在112至117的范围内,其中最低分低至70分上下。由于招生压力,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很难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其中的英语成绩提出严格要求,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繁重的课程压力,会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因此教师只能选择降低难度或删减一部分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学生由于英语水平较低,在和外籍教师沟通交流时存在明显障碍,难以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4.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不严格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建设关乎了合作项目的未来持续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从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到现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政策文件的不断颁布和修正,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质量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相关部门的监管停留在对于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稳定性的管理,对教学内容上的监管还不到位。一些地方院校认为,教育质量建设就是完成教育部提出的各项规定与要求,但是忽略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关于项目的教学、师资、课程等决定了项目质量的因素。其次,从监管形式上来看,监管主要是依靠主管部门,缺乏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持续性监管。

三、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研究

1.精准定位中外合作办学目标

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全球化”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办学目标,贯彻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充分结合中外双方的优势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实现学术交流的平台,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中外资源共享。在制定中外合作办学目标时,地方院校要注意目标和现实条件的匹配,不要好高骛远,过高的目标反而对项目未来的可持续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在定位办学目标时,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观念,使得中外合作办学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资源共享的优势,将地方高校和外放合作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高效地整合,解决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打破其发展的局限性,进一步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目标。

2.求同存异,建设中外教师团队

中外教师团队是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核心,也是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外教师团队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外来教育理念或将地方高校的教育方法贯彻始终,而是要以相互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采纳外方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地方高等教育特色,建立起一个集中外教学优势于一体的教学团队,让中外双方教师在团队中都能发挥特长,互相促进。

中外教师团队应该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首先,“同”体现在中外双方教师共同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一切站在学生未来发展和需求的出发点上,来进行教学活动。针对共同的教学目标,中外双方教师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所擅长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职业规划,选择最适合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既能满足国内就业需要、也能带来国际化新鲜血液的教学模式,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其次,针对中外教师之间存在的“异”,需要积极沟通交流。影响中外双方教师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让双方的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然而教学理念的不同恰恰可以作为双方深入交流的话题,通过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碰撞,加强相互的文化理解,有效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困难,创造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教学团队。

3.合理制定招生标准和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结合专业特征和语言要求,制定合理的招生标准,对学生的外语成绩提出明确要求,经审核通过后形成招生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生工作,确保录取的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外语水平来完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习任务,保证项目的教学质量。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通过资助贫困生、减免学费和高质量就业等方式来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优质生源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根源上解决人才培养难度大的问题。

在教学模式上,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拥有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性。地方院校可以着重关注学生的薄弱项并予以加强,比如在低年级适当增加和专业英语有关的基础课程,弥补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不足。同时,中外双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难度专科课程进行分工合作,在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课程上配备相应中方教师进行辅助,中方教师既可以帮助外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还可以开设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在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地方院校还可以尽可能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利用线上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监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首先,为了推动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发展,从监管层面上,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的法律政策会对合作办学提供保障并对其未来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有助于项目顺利形成和发展,在过程中注重定期监管和评估,确保办学质量,同时针对国家间不同政策要求,明确学历认证和学分互换的标准,为项目持续运行带来便利。

其次,从地方高校的角度,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是该项目持续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而学校是对办学质量进行监管的主要负责方,因此地方高校需要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完善的教育规划和目标,并按照该目标不断落实和改进,建立一个自我监管机制。地方高校借助自我监管机制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堂、学生、教师等多方的监管,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把控中外双方教师聘任的标准并定期考核,从多方面监管保证办学质量。

最后,由于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和地方高校的自我监管很难全覆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同方面呈现的办学效果,社会的监管对项目办学质量的保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监管可以采用第三方非营利机构监管的形式,其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监管的角度往往是不同的,第三方非营利机构可以站在专业角度对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监管并给出评估意见,有利于建立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估体系,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的持续提升做好保障。

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在地方高等院校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位置,也是高等教育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针对地方高校的特征,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地方院校想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质量,首先要明确办学目标,其次要建立优质的教学团队,制定合理的招生标准和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对办学质量进行严格监管,进而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目标。

猜你喜欢

办学监管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