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创新

2023-04-05张惠萍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张惠萍

(河北省唐山市第九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

编者在编制教科书内容时,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然而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树立“培养真正的人”这一教育理念,深挖教材内容蕴含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与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与运用,为教师开展素质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教师需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学素质能力,突破表面的、浅层的教学内容,深入到各知识点的内部,指导学生领悟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通过谈话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谈话教学法也被称为问答法,教师一般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或者认知经验来回答具体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在师生互动环节运用谈话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目的。教师在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可将谈话教学法与师生互动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更佳的课堂学习效果[1]。

例如,在“享受学习”这节课中,教师可与学生展开谈话交流:“你们觉得学习苦吗?能否具体说一说学习的‘苦’体现在哪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幕幕让自己头疼的学习画面。为了让学生鼓起勇气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应在谈话过程中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放松学生紧绷的情绪,让学生如同平常谈话一般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师在谈话时可适时地引入一些新的问题,承接上一个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主题,挖掘课堂的知识内涵,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你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一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去回顾自己快乐学习的瞬间,了解学习是一个苦与乐交织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在谈话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怎么去有意识地展开快乐的学习?”

学生在回顾以往快乐学习的经验,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会感到快乐。学生就可以将“好奇心”作为快乐学习的一个突破点,探索“如何利用好奇心来展开快乐学习”这个问题,总结快乐学习的一些有用技巧。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这些学习技巧运用进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

二、开展思辨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了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时,展现出正确的精神取向,彰显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教师要实现这一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就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2]。为此,教师可从教材内容中提取一些具有思辨性的知识点,然后组织一个思辨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辨性的互动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精神取向,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生命是否能够永恒”这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来展开辩论。辩论的正方观点是生命是可以永恒的,而辩论的反方观点是生命是不可能永恒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站在正方或反方的角度来展开辩论。在做好选择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正式展开辩论,分别用不同的证据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展开辩论时,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他们都能够深刻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的道理,学会辩证对待生命问题,懂得在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可抵抗的前提下,要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个来之不易的生命都能够绚烂绽放出特有的光彩,让珍视生命的人文情怀永恒传承下去。因为在时间的长河中,还会有其他陆续降临的生命,他们会继承这样的情怀,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从核心素养教育角度来看,学生在辩论中产生了强烈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他们在认知和探索世界奥妙时,往往会遵循自己的观点来展开独立的思考,去了解世界的全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质疑、批判,理性分析和探究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树立起一个必备的科学精神。

三、立足文化自信培育,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

很多青少年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化思想的发展态势。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尚未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实际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是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3]。教师可积极开发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这些教育资源与教材的知识资源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体会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一课中,教材中提及了传统节日文化、文化遗产、汉语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儒家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服装文化等等各种各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搜集或制作微课视频,将这些传统文化的一些典型代表作品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制作“传统节日文化”的微课视频时,可将传统节日起源、节日习俗等方面来展现传统文化的特色。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课堂交流,分别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深入论述自己对这种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组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去了解其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学生对儒家文化产生了兴趣,则可通过小组形式去搜集儒家学说相关的学习材料,了解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究竟推崇了哪些儒家思想,然后将儒家学说倡导的科学思想进行归纳,学生可深入分析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阐述人们在生活中究竟该如何践行这些儒家思想,传承儒家文化。

对其它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可自发组成不同的小组,亲自搜集丰富的学习材料,自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在学生不断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积累文化底蕴,并且树立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四、创设生活性情境,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观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注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让学生形成乐观的个性,放飞青春,张扬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懂得享受生活,享受成长。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创设契合教学主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情境中,体会健康生活、快乐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生出勇气,主动参与快乐的课外活动[4]。

例如,在“集体生活邀请我”一课中,教师可事先录制好青少年参与各种课外社团活动、兴趣活动的日常场景,然后将其制作成一个动态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这个视频中蕴含了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外活动画面,包括:与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跑步、打球、跳绳;在合唱社团与同伴一起排练合唱活动;在舞蹈社团与队友一起跳舞等等。学生在观看动态视频时,会走进生活情境之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些课余活动能够丰富初中生的课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课余生活的多姿多彩;我们可以积极参与这些集体活动,要懂得锻炼健康的体魄,熏陶自己的艺术情操,锻炼自己的不同技能。

在学生不断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形成健康生活观念,养成课外的良好行为习惯,还能增强自己的集体精神,感受到集体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学会向阳而生,塑造乐观的性格。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课余活动,将新课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标。

五、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教师应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到社会生活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尤其是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调查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来。有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遵守社会规则的现象,包括:随意停放车辆、阻塞交通;不排队、随意插队;在旅游景点随意扔垃圾,在建筑物或者其它物体上刻下“xxx到此一游”的字体;看完电影时,人们一窝蜂地从电影院涌出来;在坐公交车时,有人为了抢到座位,快速挤开他人,先一步上车等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分析人们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特征,探讨如何从法律法规、道德风俗等层面来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学生可针对自己的调查结果,为改善当前社会不遵守规则的不良风气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5]。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参与到“维护社会规则”的志愿活动中来,让学生亲自为构筑社会良好风气做出一份贡献。比如,学生可成为交通志愿者,助力交警做好维护社会交通秩序的工作,让“遵守交通规则”深入市民的心中。

教师还需鼓励学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遵守社会规则”这一良好行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及时纠正个人的不良行为。同时,学生也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劝导他人在公共场合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比如当学生发现有人做出了在公共场合吐痰或者往喷水池扔垃圾等行为,可上前提醒、劝导,或者让有关工作人员来予以及时的处理。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

六、让学生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在教师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开发案例资源。因为案例能够反映一些真实的生活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学会结合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教师可选择将合适的案例资源融进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对其中蕴含的实际问题展开探究,探寻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核心素养为主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例如,在“依法行使权利”一课中,教师可引入以下几个案例:(1)xx班的小刘同学买了一支很贵的钢笔,有一天怎么也找不着钢笔,于是生气地要求翻遍全班同学的抽屉、书包,甚至搜身,小王同学不愿意,阻拦对方的这种行为,小刘同学越来越生气,辱骂了小王同学,还扬言要重点搜他的桌子、书包和衣服,小王同学气不过和小刘同学打起了架;(2)在一次足球比赛中,A球队和B球队打得非常激烈,但是部分A球队的球迷看到这个队伍比分落后了不少,对B球队非常不满,迁怒了B球队的球迷,对B球队的球迷进行了辱骂,B球队的球迷试图安抚对方,无果;A球队的球迷气愤之下,向B球队的球迷砸了东西,惹怒了B球队的球迷,现场开始了一场混战。

教师给出了具体的案例之后,鼓励学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案例中涉及到哪些公民权利?谁在不正当使用自己的权利?若不正当使用自己的权利,那么对方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为了避免这样的代价,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们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正确捍卫自己的权利?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利?”

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新学的知识点,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学生还可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对“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解。由此,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师需将核心素养教育全面落实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让学生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积累人文底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辩证对待自己遇到的问题,懂得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增长才干,懂得有序参与社会生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懂得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个人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思想、有抱负、有责任感、有尊严的新时代中学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