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整合的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2023-04-05张玲莉涂超群

南方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规模化集群村庄

张玲莉 ,涂超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10)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任务,是重中之重,然而产业振兴的关键是高效地对乡村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推动乡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1-3]。早期我国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各个乡村的产业发展往往是单打独斗,然而一个村庄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其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难以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另外,相邻各村庄之间产业发展出现同质化问题,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比较弱,发展动力不足。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很多地区乡村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也意识到单打独斗的不足之处,于是不少地区的村庄开始联合起来,整合各村的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形成了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幅提高了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 广东省乡村发展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东省的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广东省西北部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乡村发展差距十分明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西北部山区农村村民的收入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居住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乡村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十分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虽然西北部山区农村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普遍没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整合开发利用,尤其是各村的土地细碎且分散于各农户,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导致其乡村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相对来说,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乡村建设要明显好很多,村民的收入水平和居住环境、乡村产业经济水平都比较高。有些地方的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例如,广州市从化区的西和万花风情小镇采用乡村产业集群模式发展花卉产业,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38家,花卉投产面积约1.1万亩,从化区的兰花、多肉植物和苗木等花卉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市场,实现年生产总值8亿元[4]。除了得益于从化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当地政府大量资金以及政策支持外,更主要的是政府部门对乡村资源进行高效科学的整合,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乡村集群发展模式。

然而,不管是广东省的珠三角核心城市,还是广东省西北部区域的乡村振兴建设中,都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与不足。首先,乡村建设规划仍主要从单个村庄开展,很多乡村建设仍停留在修路、刷墙等居住环境改造的表面功夫上,缺乏以乡村资源为纽带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区域整体规划;其次,很多地方的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资金,资金利用效益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同时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渠道不通畅,比较难介入,因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此外,很多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主动开拓创新意识,对村干部缺乏有效监督。

2 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乡村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所有能开发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总称,包括土地资源、林矿资源、人力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政策资源等[5],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高效科学地开发利用乡村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效益最大化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问题。

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模式是指多个村庄以资源整合为纽带进行联合协同发展,通过将各村的特色资源进行高效科学的整合开发利用,实现乡村资源价值效益的最大化,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乡村经济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模式,首先,必须改变过去各个村庄“单打独斗”的局面,注重以乡村特色资源进行区域性统筹规划,各村庄以其各自资源的内在关联进行联合,通过对资源的充分挖掘、梳理、评估与整合,共同规划,协同发展,使各村庄间产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走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对乡村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发展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比如,土地资源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或学习“南街村”土地集体化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耕种或开发利用。最后,资源整合型乡村建设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政府扶持资金应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地方,使政府扶持资金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地用于乡村的道路翻建、房屋墙面翻新等地方,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发展。

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相对于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1)通过资源整合,乡村间联合协同发展,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乡村产业同质化和恶性竞争问题。

2)以乡村特色资源进行区域性统筹规划,有利于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农村发展格局,构建良好城乡发展局面。

3)通过对乡村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整合,能更好地吸引社会投资,有效地盘活乡村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益。

4)通过对乡村设施的统筹共建,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与浪费,提升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

虽然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也是今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方向。但乡村集群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与统筹规划、乡村之间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具有关联性等相关条件,并且需处理好各村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多头管理等问题,并非简单地把相邻几个村庄捆绑在一起就可以形成的。

3 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低效粗放,乡村产业规模小、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乡村产业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通过与周边相邻村庄进行资源整合,开展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可有效提升乡村产业经济效益,是广东地区乡村振兴可行的发展模式,但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一般很难自发产生,要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可行的策略机制进行引导与运作。

3.1 构建土地资源整合机制

土地资源是乡村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土地分散于各农户,使农村土地处于细碎分散状态。早期工业不发达,生产力比较落后,对于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农业来说,调动了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崛起与生产力的提高,这种小农传统耕种方式的农业生产效率极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农民没有了生产积极性,绝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土地抛荒现象。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生产了,甚至开始阻碍我国农业发展。

要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之路。因此,必须将农村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如何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有以下两种相对可行的方式:

1)“南街村”模式。由村民自愿提出申请,将不愿意耕种的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统一规模化耕种,由村委成立专门的农业生产组织机构,如南街村的“五队一站”——水利队、积肥队、蔬菜队、农机队、大田管理专业队和良种科研站[6],土地委托农业生产的启动资金可由政府提供资助,同时村集体每年给土地委托村民发放收益分红资金和免费口粮。

2)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村民可从中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和分红[7-9]。不管哪种方式,都必须在村民自愿和充分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开展。将土地进行集中规模化农业生产,可有效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同时为村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将大部分农民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3.2 构建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

要推动广东农村地区开展乡村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先充分挖掘乡村资源,进行高效科学的整合开发利用。构建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有助于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乡村集群发展,通过对广东地区农村资源进行全面的摸底普查,获得乡村资源详细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完成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构建乡村资源整合智能分析数据查询平台,有利于政府与企业对乡村资源进行快速查询与分析判断,发掘各村庄乡村资源关联性,更有效精准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实现乡村集群发展,从而更好地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乡村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3.3 构建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机制

目前,广东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村庄建设规划仍然是单一的村庄规划,西北部山区尤为突出,这种缺乏全局统筹的单一村庄规划容易导致村庄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乡村产业的规模化,且容易引起乡村产业的同质化问题[10]。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规划是以乡村资源为纽带,对具有资源相关性的多个村庄进行区域性全局统筹发展建设规划,从而形成乡村集群发展。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规划必须以从区域内乡村资源数据中获得的乡村资源关联性分析结果为基础,先从区、县层面统筹划分各农村地区主要功能与特色产业,引导乡村集群发展,再从乡镇层面对各个乡村集群发展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最后从乡村集群层面对各村庄进行具体建设发展规划,构建“县、镇、村”三级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规划机制。

3.4 构建乡村集群发展管理机制

资源整合型乡村集群发展需要多个村庄协同合作,只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多方协同管理机制,使集群内各村庄形成一个整体,才能保障乡村群落高效有序健康发展[11-12]。首先,建立多方协同的乡村集群建设运营机制。乡村集群发展必须是政、企、村、户四方有效的协同,成立多方协同的乡村集群建设管理联合委员会,负责乡村集群发展的具体项目建设管理事务。政府负责乡村集群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财政资金扶持以及监督等工作;企业是投资者,负责乡村集群发展建设和乡村产业市场运营;村委是乡村集群发展建设的参与主体,协助企业参与乡村产业项目运营管理和监督;村民将个人资源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具有乡村产业项目的参与权、监督权和项目收益分红权。其次,建立多方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由政府、企业、村委、村民代表组建乡村集群分配委员会,各方利益诉求通过该组织进行协商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利益分配约束机制,各方分配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公平公开合理分配,并接受各方的监督。最后,建立多方协同监管机制。以政府机构为主导,成立由政府、企业、各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多方协同的乡村集群建设监管委员会,对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利益分配过程等进行全面监督,发现问题可直接向政府监管部门反馈,并有权要求乡村集群建设管理联合委员会及时整改,定期出台监管报告,每年向乡村集群村民代表大会汇报审核情况。

3.5 构建有效的乡村集群村干部反腐机制

村干部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负责村务管理,本应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导者,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一些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村民无法正常行使监督权。构建有效的乡村集群村干部反腐机制,可保障乡村集群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保障村民的利益[13-14]。首先,优化村干部选举程序,村干部候选人必须精挑细选,候选资格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选举过程必须全员参与、全程录像记录,做到公开透明、可溯源,对于贿选等违纪操纵选举者,必须严肃查处、终身禁止参选。其次,实行村干部年终考核制,每年年终举行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干部进行考核,凡村干部有腐败行为或考核不合格,当场启动罢免程序。最后,构建多层多方监督机制,乡镇领导每年定期对村干部开展监督巡查,设立村民、企业接待日,调动村民监督积极性,对举报村干部违纪行为属实的给予奖励,同时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直接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每年制定村务监督报告向村民代表大会汇报。

4 结语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是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本研究提出了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分析广东省乡村发展现状得出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并提出了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以此为广东省农村实现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与方法。

猜你喜欢

规模化集群村庄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