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产养殖机械化进展情况
2023-04-05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周小燕吕占民杨雨琦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周小燕 吕占民 杨雨琦
2022年,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快速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世界渔业和生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2.14 亿吨;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226 亿吨,捕捞渔业产量持续下降,同比下降4.4%,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增长(亚洲占总产量的91.6%),弥补了捕捞渔业产量的下降,但增长率有所放缓。
《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同比增长2.16%。其中,养殖产量5394.41万吨,同比增长3.26%,捕捞产量1295.89万吨,同比下降2.18%,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80.6:19.4(2020年为78.4:21.6),占比持续拉大。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009.38千公顷,同比下降 0.3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25.5千公顷, 同比增长1.50% ,淡水养殖面积4983.87千公顷, 同比下降 1.12% 。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面积比例为28.9∶71.1。
2022年前三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国内水产品产量4514.86万吨,同比增长3.86%。养殖业是产量增长的主力,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631.46万吨,同比增长5.25%;淡水养殖产量2214.4万吨,同比增长4.73%。海洋捕捞产量602.42万吨,同比下降1.59%;淡水捕捞产量66.58万吨,同比下降5.49%。远洋渔业产量165.5万吨,同比增长6.8%。
《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21年数据,养殖产量对应养殖方式的情况是:淡水养殖产量3183.27万吨,其中,池塘养殖2350.8万吨,占73.8%,大水面养殖(包括湖泊、水库、稻田)827.49万吨,占26.0%,网箱养殖27.5万吨,占0.9%,工厂化养殖32.4万吨,占1.0%。海水养殖产量2211.14万吨。其中,浅海养殖1316.3万吨,占59.5%;滩涂养殖(不包括池塘养殖)622.4万吨,占28.1%;池塘养殖281万吨,占12.7%;网箱养殖96.38万吨,占4.4%;工厂化养殖35.5万吨,占1.6%。具体情况如下:
一、池塘工程化成为新的增长点,但不足以大幅提升池塘养殖机械化水平
在池塘养殖标准化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下,投饲环节整体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投饲环节整体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投饵机、饲料投喂船、管道式投料系统和拌料机等水质调控环节中,经济适用、耐用和可靠性高的溶解氧等水质监控设备普遍缺乏,使用成本高、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起捕环节中,起捕机械和吸鱼泵等设备很少使用,仍以传统的人力进行拉网捕捞和装鱼车运输为主。预计2022年池塘养殖机械化率保持平稳增长,增幅预计2%。
1.支撑因素分析。
(1)水产养殖设施化发展已成共识。系统梳理了使用效果较好、但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设施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和装备,将陆基设施化养殖、池塘底排污等设施水产养殖技术模式以及微滤机等装备写入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文件,各地探索了大塘口淡水鱼养殖、高密度推水养殖、集装箱养殖的装备设施,初步形成了淡水鱼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虾蟹池塘绿色健康养殖等一批池塘工程化方案。
(2)“池塘工程化”模式逐渐开始推广。推介了一批“陆基圆池+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集装箱+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池塘底排污水质改良技术、设施水产养殖技术模式,池塘养殖机械化、绿色生态化、管理精准化初见成。少数省市开展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村集体、水产养殖户开展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选择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建立了一批养殖推广基地。
(3)池塘养殖短板弱项在加快补齐。农机化司组织开展了水产养殖短板机具需求目录摸底调查,并指导总站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开展了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装备遴选,遴选推介了一批型号(系列)集污技术装备、水质净化技术装备、水质监测技术装备、尾水处理成套设备,供行业推广示范和养殖户选用。
2.关注点。
1)设施化池塘养殖的进程,将推进池塘养殖机械化水平。池塘设施化养殖模式是我国池塘养殖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优点也符合“碳中和,碳达标”的国家政策指引。目前,水产新型池塘设施化养殖模式在相关政府机构与研究单位的推广升级下,表现出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愈来愈多的渔业从业者和企业参与到了池塘设施化养殖模式的建设转型中。但受养殖规模小而散、养殖土地流转率低、租用时间短和经济实力差等影响,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设施标准化、宜机化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等方面不愿投、不敢投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由于新型智能装备和工程化建设前期投入较大,且产品熟化程度不足,“高效高产”优势缺少实际数据支撑,养殖户未能完全接受大成本投入,导致池塘养殖机械化进展缓慢。
2)清塘、捕捞等已成为制约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问题。目前,池塘清塘、捕捞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8.5%,10.1%,人均管理养殖面积不足50亩,劳动生产成本占总成本10%以上。随着专业捕捞队伍减少和人工成本增高,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水产养殖企业,因缺少捕捞、清整人员及设备,无法规模化开展水产养殖。
3)除非有像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猪生产整县推动带动,池塘养殖的尾水处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进展。受环保要求和池塘升级改造项目带动,一些地区加强了尾水排放管理,但试点的效果还需观望。
二、网箱养殖机械化基础薄弱,深远海网箱机械化水平增幅明显
网箱养殖的3个机械化生产主要环节中,投饲、网衣清洗、起捕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9.8%,17.4%,16%,投饲是最主要的生产环节,网衣拆换、清洗装置在生产中应用不多,主要有网衣高压清洗水枪,依靠人力操控机械,不够安全和自动化,缺乏自动网衣清洗机器人、移动船体高压枪冲洗装置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和清洗效率高的装备;起捕主要依靠半机械化的装备操作。预计2022年,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达到25%。
1.支撑因素分析。
1)淡水网箱继续减少,海水养殖由近沿海向深远海发展,推动养殖装备向着离岸拓展化、大型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且得到政策扶持,预计还将保持快速发展。
2)设施化程度高、抗风浪能力强的深远海养殖设施,能够搭载多种智能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箱体网衣的自动提升、自动投饵以及箱体水质和环境的监测,先进设施装备的应用带来网箱养殖机械化率的提升。
2.关注点。
1)技术创新驱动深远海专业化养殖平台的构建,养殖+休闲+科普等多功能网箱实现了多产业融合,在“养、捕、加”一体化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支撑和物流保障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在深远海持续开展渔业生产,形成工业化养殖新产业。
2)风光互补及波浪能等海上新能源的发展,将成为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的动力主要来源,智能化、专业化养殖装备的技术水平将得以不断提升,实现水产养殖的安全可控和产能经济最大化。
3)受台风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可控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养殖户考虑投资风险,也存在能不用机械设备的就不用、能降低成本的就不投等现象。
三、工厂化养殖机械化水平保持稳定,鱼菜工厂化成为新亮点
工厂化养殖设备比较齐全,机械化率最高。工厂化养殖三个机械化生产主要环节中,增氧、水质调控和监测、尾水处理等养殖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养殖户采用吸鱼泵等起捕机械设备,但受设备性能不稳定、使用成本高、水产品外观受损影响“卖像”等影响,辅助生产装备尚未得到普及应用。
1.支撑因素分析。
1)全国采用循环水养殖生产应用的企业有近200家,所需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开展循环水养殖的企业最多,占25%左右,其次是浙江、广东、新疆、天津、辽宁等。总体而言,还是沿海省份分布较多,内陆地区较少;海水鱼养殖应用多,淡水鱼少。
2)鱼菜工厂化养殖模式趋于成熟,发展势头迅速。在成熟的高密度淡水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支撑下,以水资源和营养物质高效循环利用技术为手段,结合蔬菜设施种植和当地气候特点,鱼菜复合设施种养模式在以西北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充分认可并快速发展,并成功探索了系统运维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其中高密度养殖系统主要采用成熟的工业装备产品优化集成,构建简便,成本低,稳定性高。目前,该模式已被宁夏地区列入渔业产业规划的重点支持方向,并已辐射到新疆、内蒙和青海等地区。
2.关注点。
1)多点精准投喂智能投饵机、适用于不同颗粒投饵机,智能化精准喂料系统(智能投饵机和投饵策略)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2)受国内现有水质监测、疫苗注射等设备还不够成熟、精准度不高等影响,仍存在“无好机用”现象,养殖企业急需物美价廉的循环水养殖辅助生产装备,该类装备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工作有待加强。
四、筏式吊笼与底播养殖设备研发有突破,机械化水平提升潜力大
筏式吊笼与底播养殖机械化程度不到30%,除电动拔笼、电动拔梗等部分轻简化装置外,投苗和采收两大环节主要依靠人力。受养殖品种多样化、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养殖品种的投苗环节处于“无机可用”状态,仍以传统的人工作业为主。可喜的是,今年以来,部分养殖户在试用没有生产标准和安全鉴定的贻贝收割机和紫菜收割机,以及打桩机等少数几种通用机械设备。随着部分设备如牡蛎采收设备、海带采收一体机等设备研制、定型和推广,预计未来几年机械化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1.支撑因素分析。
1)养殖模式宜机化技术研究取得进展,构建了牡蛎多层框架笼养、单绳吊养的宜机化养殖模式,近海生态增养殖设施,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
2)一批采收设备形成样机,开始示范应用。围绕扇贝、牡蛎、贻贝、海带和紫菜等品种,扇贝筏式养殖电动机械化采收工船、牡蛎海上自动收获与清洁系统、贻贝单绳养殖模式的机械化采收装备、筏式养殖海带机械化采收装备、节能环保型紫菜采收工船、底播扇贝半自动化播苗设备、半潜式贝苗底播作业船、杂色蛤播苗装备、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贝苗规格识别计数统计装置、海参采捕机器人等一批采收设备研发取得重大成果,已形成样机并开始示范应用。
3)遴选推广了一批轻简化装备,精准补上水产养殖农机装备短板。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开展了筏式吊养与底播增养殖轻简化技术装备遴选工作,推介了滩涂贝类机械化播苗装备、滩涂贝类生态采捕新装备、水产吊笼清洗机、坛紫菜采收机、牡蛎海上自动收获与清洁系统等一批轻简化机械化技术及装备,在产业和行业内宣传推广,解决无机可用问题。
2.关注点。
1)水产养殖相关装备缺乏标准化。如适用于机械化布放收获的宜机化筏式养殖模式和标准化模块化筏架,吊养贝类收获工艺技术,延绳吊养牡蛎、贻贝标准化设计,以及收获后海上清洗转运等专用系统装备缺乏相应标准。且筏式养殖模式繁多,江苏紫菜基本实现机械化,换到福建又不适用了。
2)贝类收获效率与贝类破损率技术瓶颈未得到突破,给新产品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综上所述,考虑到我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将严重受制于产业调整进程,受制于产业需求以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速度。此外,主要产能(约80%)的池塘和筏式底播养殖无成熟可靠模式可借鉴模仿,所需装备需自主研发但研发能力较弱;大多数省份水产养殖机械化基础薄弱,投入少,底数不清,还未建立起协调推动的机制等因素。
预计2022年末,全国水产机械化水平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福建和广东等部分经济发达、水产养殖产量占比大的省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