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3-04-05周绍友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明建设文化

周绍友

(中国共产党梁山县委员会党校,山东 济宁 272600)

引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它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生存的空间,即乡村社会的萎缩,乡村的文化地位的下降,乡村的文化主导作用的削弱,乡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如何强化乡村文化、建构现代乡村的新形式,就是当前乡村转型和推进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强化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精神文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乡村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是以发展“乡风文明”作为其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优良乡村文化的精髓,是乡村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乡风文明”的繁荣和乡村是否具有优良的乡村文化,都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成败。而能否复兴乡村文化,更是检验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能否达到的一个关键指标。增强乡村文明的功能,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必须强化乡村的人文精神,以促进乡村的发展。而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要想真正地实现乡村的复兴,除了要有坚实的物质条件,还要有积极的精神文化。乡村的文化价值观与伦理思想,就是对传统儒家所提倡的仁爱、诚信、和谐的思想的延续,也是符合新时期乡村发展要求的一种先进的文明[1]。所以,新时期的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乡村面貌,还可以促进乡村的发展。

2.要激活乡村的活力,必须强化乡村文化的构建

乡村社会整体发展的根本在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乡村自身发展潜力的发挥取决于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农户。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乡村主体素质,改变其被动状态。所以,能否培养起乡村的主导力量,并使其成为乡村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乡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改变其被动地位。因此,必须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的投资,发展乡村的教育,使乡村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要从乡村中发掘出一些正面的元素,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充分挖掘先进乡村文化中所蕴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涵养乡风、文明,使广大乡村群众有更多的自觉性和自觉性,从而为乡村的近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强化乡村文化是构建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

突破城乡发展障碍,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整合,建立新型乡村社会结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的一个重大目标。乡村文化在乡村中的作用是实现乡村的和谐发展,而乡村的优良传统又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都市文化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一种文化,而乡村是以农业为主体的[2]。乡村文化是一种具有历史特色和传统特色的文化,这种传统主要表现在乡村居民的衣食住行、道德风尚、思想观念、民俗礼仪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在现代化的都市中,注重营造美好的家园,与安宁祥和的乡风是密不可分的,而乡村的文化则必须依靠先进的都市文明来进行。因此,应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的建设,按照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乡村的乡村文化,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全面、深层次地融合。

二、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困境

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乡村文化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乡村社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新的难题和新的问题。持续扩大的城镇化导致乡村文化的低落,受到发展观念的制约,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文化的发展,文化建设的人才短缺,这些都阻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

1.注重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发展

对事情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既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又是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创造新的工作环境。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强化乡村文化的作用,就无法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好的乡村文明。首先,乡村基层组织缺乏对“五位一体”发展思想的理解。乡村基层党组织历来重视发展,将发展的速度当作工作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房地产和招商引资等具有显著效果的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尽管这样做对乡村的建设和乡村的建设和乡村的生产和居住问题都是有益的。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乡村的文化建构往往向乡村的发展退却,而作为乡村文化载体的地方资源则很可能遭到毁坏。其次,乡村群众的总体道德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集体意识比较滞后。

2.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

首先,由于对乡村文化建构的主体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了乡村居民的主体性的丧失。乡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传承与革新,对乡村居民进行文化建构的主体性觉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乡村居民并没有把自己视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意识到乡村文化和他们自身生活的联系,以及乡村文明建设对于他们自身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其次,乡村文化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的乡村文化人才对乡村文化、乡土环境有着清楚的认识,与乡土有着天生的亲近之情,对乡村文化有着浓厚的归属感,是乡村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乡村文化教育在选拔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却常常偏重于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当地的文化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第四,乡村文化人才的引入与激发还不健全[3]。乡村的文明建设离不开专门的人才。而在贫困、欠发达的中西部,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以及乡村的相应的文化服务设施,以及缺乏专业的人才。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1.突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隔阂,开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融合新格局

第一,要在都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将先进的都市文明要素融入乡村,使得乡村的人文精神更加富有时代感。在乡村,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要把优秀的城市文明元素融入乡村,从而促进乡村的文明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公共资源整合、城乡管理一体化进程中,必须把乡村作为重点。要积极地将城市的文化商品和优秀的文化人员有序地流向乡村。第二,要充分利用乡村的文化价值观。按照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国情,结合地方特色,发掘出优良的乡土元素,将优良元素传播到城市。以乡村特色和先进的都市文明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城乡文化联系[4]。

2.从乡村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乡村思想品德建设

首先要充分利用乡土优秀的乡村文化对乡村的启蒙功能,以提升乡村社区的文明水平。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推动乡村传统的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乡村社会的优良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观念,强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第二,要大力发展乡村贤人的精神。在广大的乡村,乡村人在生产、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乡贤”文化,这种“乡贤”的传承与革新,可以促进乡村的凝聚力,维护乡村的秩序。“乡贤”是一种集大成者的乡村文化,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是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是维护乡村社会的治安、教育人民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利用“五老”(党员、干部、退伍军人、教师、专家)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乡村的社会问题,遏制了乡村的不良风气。其次,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乡村的主要成员是乡村的居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源于乡村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它是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向往中形成的,因此,乡村的文化素养是影响乡村整体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乡村整体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乡村的乡村教育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年长的乡村教师普遍存在着较低的文化素养。为此,必须在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要不断地增加乡村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把乡村的经济收入全部投入到乡村的文化事业中去。第三,要转变“注重知识”的误区,树立“五育并举”的思想;要提高乡村群众道德素质,让他们既能成才又能成才,又能做得更好。在乡村中小学教学中,要将优秀的乡村文化融入乡村中小学教育中,例如,开设传统文艺课、农业技艺手工课,讲好身边故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教育,让当地农民从各个中了解和熟知乡村文化产生的来源和背景,深层内涵、所具有的特色、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从而培养农民的乡土意识和乡土情结。

3.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支持,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首先,要构建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优秀人才队伍。第一,要构建一种新的吸引机制。从引入“金钱福利”到“情感引进”,以情感导向、科学计划等方法,为乡村优秀的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每个人都需要完成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的则是为了继承乡村的文化而努力,他们既拥有深厚的职业素养,又乐于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复兴乡村的文明。必须在感情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为乡村的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他们的梦想。第二,要健全现有的人才引入与奖励制度。乡村的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引进,而且要留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地加强和健全人才的引入与奖励,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5]。一个健全的人才奖励体系,除了要有业绩评价,还要有价值、有奖有优。为了实现公平、公开和公正,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指标。对文化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乡村文化教育的重点是发展乡村的人文教育,把现代文明和发展的思想,结合到乡村的日常教育之中。其次,要激发农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自觉意识,激发起乡村文化的建设积极性。要把乡村的文化建设作为乡村的主体,建立在乡村的基础上。尽管乡村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但归根结底,它还是在乡村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出来的,仍然是对其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因此,乡村的文化建设要从乡村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出发。只有把乡村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为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制订乡村文化奖励制度

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各种文化设施,对广大人民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该村通过举办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娱活动,争取每周组织一次文娱、每月一次的电影、一次广泛的群众阅读、宣传先进文明、使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机构作为主要的工作场所,对在乡村文化活动中有较好成绩的村进行以奖代补。与此同时,乡村特色文化工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乡村可以通过强化推广和示范,积极创建“乡村工业文化”示范点,促进乡村文化企业品牌的树立。从而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文化的发展思路,从而推动现代乡村工业文化的发展。制定扶持乡村发展的扶持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利用民俗文化,把传统文化的资源转化为工业的优势,以农业特色工业发展为旅游景区,组织乡村文化艺术节、文化旅游、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项目,营造文化新的文化景观。

5.改善乡村文化服务的使用情况,以适应乡村的需要

一是要转变以往只注重施工而忽视经营的传统。乡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既要高品质,又要有高品质的经营。在完成各项工作后,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使用、维护和考核制度,并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营状况进行不定时的考核,对运营状况较好的乡村,可以适当地予以支持和奖励。二是要理解乡村的真实的精神需要。这就需要各文化供给单位多深入乡村,多听取民意,多了解乡村的真实文化需要,才能因村制宜、按需供给,避免盲目供给。

6.加强乡村的集体意识,充实乡村的精神文化

乡村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传承后无人继承,以及乡村生活的焦虑,这些都与当前乡村集体活动的匮乏和村民集体意识的缺失有关。要抓住节日期间大批外出人员回乡这一关键的时间点,结合乡村的农业生产,及时组织具有乡村特色和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要搞好文化宣传,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文体娱乐,要以各种形式组建乡村文化体育队伍。为了促进乡村文化的交流,各乡镇可以举办文化交流会,比如在乡村建设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举办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文化娱乐项目。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乡村的文化建设当中,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增强他们的集体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最终的目标就是解除他们的焦虑和对他们的归属感。

结语

文化是振兴我国乡村的基石,同时也是乡村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分析了当前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如何改变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理念、提高农民对教育的关注、拓展乡村社会的资源配置、强化乡村社会的隐性宣传等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指导参考。

猜你喜欢

文明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对不文明说“不”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