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远程教育的终身学习路径与机制研究*

2023-04-05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人培训职业

孙 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政策背景

为了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工程人才。可持续竞争力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育教学理念、体系、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有革命性的突破。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健全道德技术与工作、学习相联系的教育机制,应完善评估机制,规范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教育培训合作,改善学校管理的多样化格局,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协同教育,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行为者参与各种职业培训。推动建立资质框架,探索将学历与专业资格联系起来的方法[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职业技术培训的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培训(技能)类型特点,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布局,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推进教育改革,应当充分利用在线教育,鼓励终身学习,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灵活地改进注册和学习系统,对于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相互承认和转化渠道一定要优化或简化[2]。

二、发展现状

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传统产业逐渐转型,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使得劳动者已有的职业知识技能急剧老化。参与高等继续教育学习的大多是在职人员,这些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继续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职业发展,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和理论内容,完善补充技术技能,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最终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远程教育通过现代通信网络进行学术和非学术的教育和培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主要使用现代网络通讯以及各种软件或媒体进行远程学习和交流。这种新的教育形式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人们终身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手段,被称为现代远程学习教育[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满足于以记忆验证型和线性顺序过程的学习方式,而是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并行化和迭代性安排。加大综合性实战训练比例,在不断的反馈过程中增强对于知识的领悟与应用,以学习的流动性和演化性来打造全新的教学形态。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一是面向社会大众,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只要网络覆盖的区域,就能实现远程学习;二是转变了教学形式,从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尤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主动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的达到性。学生只有“学会寻求知识”,独立定义学习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第三,将函授培训和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资源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媒体资源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4]。

三、思路举措

1.构建灵活畅通的运行机制

在21世纪,中国员工教育培训的改革和发展正朝着建立以开放和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终身教育体系大步前进。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首次规定,所有劳动者都应该有机会参与职业培训,并应该有机会得到终身培训,确保每一位企业合格岗位的劳动者至少获得一次资格提升,确保任何寻求培训的企业家都能有机会参加创业培训,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满足优化并改善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的需要[5]。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机构,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应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职业学校和大学是教育机制的主要机构,应当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1.提高职业培训行业教育一体化;2.建立并优化校企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工学结合;3.推动远程网络教育,促进校企合作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6]。

2.坚守立德树人的时代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远程教育,既要重视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中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又要重视人才培养企业“现场+实践”文化共融育人。素质是一种信念、一种文化、一种内在驱动力。在立足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构建智慧的德育教育教学平台,创设网络育人云课堂,通过网络教育教学,实施优质师资模块化协同授课,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络课堂”,指导教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挖掘立德树人元素,包括“内容引导+查阅资料+探讨反馈”,将企业价值理念、先进的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渗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开设网络专题课堂,促进线上课堂教学质量。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将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人文素质与身心素质等相结合,鼓励学生广泛参与,通过构建各项目、各任务的思维导图。在整个远程教学中完成内容引导、思考问题、课程中立德树人元素、课程立德树人目标、立德树人案例等教学反馈,提高远程教学效果。

依托学校的教育网络双平台,在“立德树人”框架下,深度挖掘平台在教学、服务、实践等方面的功能,通过网络德育输出,以“微”破题,凭借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学生的需求通过“微宣讲”“易调查”“易问卷”“微投票”等搭建“微平台”,聚焦多彩网络文化活动,贴近实际教育教学“微元素”将育人成效落地。促进新思想入脑入心,促学习、提质量,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借力“微平台”构建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学校与企业的高职院校远程教育教学大平台。开设“互联网+互动课堂”,搭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傅与教师、师傅与学生交流互动平台。通过“云教室”“线上论坛”促进交流与互动。

3.校企远程协同推进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学习可以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机构培训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有效举措,是促进人才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有效手段。现代学徒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整个培训过程,将培训规格与行业需求联系起来,将培训内容与行业技能要求关联起来,并将培训流程与行业工作流程结合起来。

因此,学校与合作企业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二者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资源及管理措施,解决学生、企业师傅、指导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因异地或是距离较远产生的困难。针对此类问题,学校与合作企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教学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合作教学。

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数字教育服务新生态。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把握好网络这个“最大变量”,主动占领网络“主阵地”,激发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工程师在设备的制造、使用各方面的创新。二是多方协同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资源开发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进一步实现基于多种载体的全方位线上育人平台的形成。形成“云”窗口、“云”动力、“云”服务的三大重要抓手,努力丰富“云”上学习资源,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创造了广宽的空间;以校园化、年轻化的学生的才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以“云”上教育在建筑、机电、商贸、物流等领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依托教育智能技术,构建“互联网+课堂”的远程协同云平台。一是指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课程资源,借助“教学端”与“学习端”的链接,立足个性化教学需求,以典型性工作过程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夯实实践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及参与效果;二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熟悉“线上”教学环境,建立“课堂实时评价+阶段性评价+企校综合评价+证明性评价”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方法,灵活把握远程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等;三是企业师傅与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对话,及时沟通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改正,进而更好的支持远程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双师型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职教教师队伍。一是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二是构建一个信息化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职教教师。一是职业教育培训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二是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必须过硬,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三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协同者,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四是将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实现远程协作语言学习。通过交互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创建一个以“互联网+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在时代革新和科技进步的时代下,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校企合作育人,共同开发教材”是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攻坚行动。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7]。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加强立体化和数字化教材建设。一是提高教学标准更新的频率,建议每两至三年将新技术和新工艺纳入教学内容,至少在教学内容汇总有所涉猎;应把典型生产案例吸收融入到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先进标准吸收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是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互联网+教材”的模式开发教材配套的APP客户端,远程学员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APP客户端通过虚拟现实的手段,采用全息识别技术,应用3ds Max等多种工具,将教材中的平面图转化成可360°旋转的三维模型。还可以通过手机的二维码扫描APP或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进行扫描识别,查看对应知识点的拓展阅读资料以及案例图片。三是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在活页式教材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设想最终工作成果并进行自我控制的独立学习。

四、研究启示与展望

人才的培养其内涵和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以行业型为特点的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短时间里提供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随着大规模人才的需求,要坚持可持续竞争力人才的培养[8]。

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教育联系就业的中心组合,三者互为补充,构成教育的整体,缺一不可。这三者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要素。欲打造不同类型教育与产业企业紧密合作的新格局,关键在于寻找正确的突破口。若突破口寻找正确,则可事半功倍。建议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提升教育和产业合作的紧密程度。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化校企远程协同融合创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各种APP、网页、QQ、微信、腾讯会议以及各种自行开发设计的应用软件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满足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设立开放路径;营造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灵活体现在时间上的灵活,灵活体现在地点上的灵活,灵活体现在各种登录接口方式的灵活;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知识爆炸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将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打造成“实践共同体”,为新时代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作贡献。

猜你喜欢

育人培训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