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中地区茶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3-04-05徐希玉吴云强王圣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期
关键词:茶苗间作水肥

徐希玉,李 虎,吴云强,王圣祥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16)

0 引言

鲁中地区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早晚温差较大,土壤及水质优良,有良好的生产绿色及有机茶的环境条件,年降雨量680~860 mm,植被茂密,有很多适合种植茶叶的小气候环境,所产茶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以及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加工的茶叶具有汤清、香浓、耐浸泡的优点,逐渐被茶叶爱好者所青睐。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保护地栽培的普及、成本的降低,北方茶的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也不断提升,涌现出了大量的茶叶种植公司、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茶园环境优美,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鲁中地区茶叶种植在北方茶叶种植中占有重要位置。基于种种优势,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茶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开展了“茶园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育苗

1.1 品种选择

北方茶叶种植将产量、品质和耐寒性放在首位,以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中茶108、黄山种、龙井43、龙井长叶等为主。其抗逆性好,优质丰产,能更好地适应鲁中地区的气候特点[1]。

1.2 苗木引种

茶苗引种在茶苗萌芽前进行,选择信誉良好的单位引种,选抗逆性强、早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茶树品种。一般在惊蛰至春分之间进行,此时茶苗未萌芽,移栽成活率高,恢复生长较快。提前与供苗方定好起苗时间,提前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苗木尽量多带泥土,尽快分级包装起运,缩短运输时间。

1.3 苗木扦插繁育

1.3.1 母本园的选择及插穗的标准

扦插育苗是北方茶园苗木无性繁育的重要方法,扦插繁育的苗木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在当地扦插的茶苗适应性更强,移栽苗不用长途运输,随起苗随栽,极大提高成活率。

要求母本园的茶树品种是优良的无性系苗木,母树生长良好,能剪出高质量的插穗,以提高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对母树提前进行修剪,对较弱的母树加重修剪,使用一定比例的氮磷钾肥促进生长,及时打顶、抹芽,促进插穗木质化。母树经打顶、抹芽半个月左右即可剪取插穗,插穗长度在25 cm以上,茎粗3~5 mm,大部分半木质化,穗条呈浅棕或黄绿色时应及时剪下进行扦插。插穗长度在3 cm左右,带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个成熟健壮叶片,上下剪口要光滑,与母叶有平行的斜面。扦插前,蘸取配制好的生根剂,使用IBA 200 mg/L+NAA 200 mg/L浸沾30 min[2],同时保持水分,扦插时间一般在6~7月份进行。

1.3.2 苗圃地选择及扦插

苗圃地要选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土壤透气性好、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区,pH值在5.0左右,偏碱的应对扦插苗土进行更换,或使用适宜的基质进行扦插。苗床畦宽1~1.2 m。扦插密度根据品种及叶片大小而定,一般行距在8~10 cm,株距在2~3 cm,大叶品种可适当加大株行距。插前浇透水,待至苗床“湿而不粘”即可扦插。叶片朝向一致,深度以叶柄与地面平齐,边插边埋土压实,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扦插后,搭设小拱棚进行保温保湿,同时,在阳光强烈时可使用遮阳网进行遮阴,棚高50~60 cm。

1.3.3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要加强管理,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成活率、苗木质量和出圃时间。要做到及时调整温湿度,温度高及时遮阳降温,适当通风。保持苗圃内无杂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叶婵、螨类、粉虱及茶芽等虫害,并预防病害的发生。前期土壤湿度保持在80%左右,以利生根,生根后保持在75%左右,以利苗木快速生长。茶苗长出2叶时可进行施肥,先淡后浓,少量多次。后期可15~20 d施肥1次,逐渐增加放风次数,以促进成苗。起苗前,浇1次透水,多带土,少伤根,保持叶片与根系完好,尽快进行分级栽植,提高成活率。

1.3.4 营养杯育苗

营养杯育苗移栽成活率更高,适合小规模茶园扦插使用。在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时也常使用,也可部分使用营养杯育苗,出现死苗或弱苗时补栽。

2 建园

2.1 选地整地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丰富、背风向阳、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土无污染的土地建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不高于1 m。规划好道路,种植品种,合理设置小区,合理布置浇灌管道,水量不足的要建蓄水池,修建排水沟。有条件的可采用节水灌溉,布置喷灌与滴灌双系统,可控制茶园生态小环境,实现水肥一体化。

合理整平土地。最好用大拱棚种植,冬天防止冻害的发生,夏季可适当遮阴,提高旱季空气湿度。早春可提早进入生长期,晚秋适当延长生长时间,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如果土壤pH值偏高,可使用硫磺粉、柠檬酸、黄腐酸、腐殖酸、硫酸亚铁、明矾等,调整pH值至5.0左右。全园深翻,开沟,起垄,一次性施入足量有机肥,回填表土。

2.2 移栽

鲁中地区最适宜移栽时间为春季3~4月,秋季9~10月。茶园幼苗栽植后有越冬障碍,春季移栽成活率较高。可采用双行单株、双行双株、双行单株与双株交替或采用单行方式栽植,双行交替插空栽植,大行距1.6~1.8 m,小行距30~40 cm,株距25~40 cm,单行栽植可适当增加密度。

根据苗木大小和栽植方式开定植沟,沟深20~30 cm,要比苗木根长深5 cm,宜深不宜浅,将苗放入定植沟扶正,逐层埋土,压实至不露须根,稍稍上提踩实,使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紧密结合。栽后浇大水,隔3~4天再浇水1次,苗木成活后视天气情况及土壤干湿情况浇水,保持土壤湿度65%~85%。

3 幼龄茶园管理

3.1 遮阳网的搭建

幼苗定植后,要尽快搭建遮阳设施,避免强烈的阳光将苗木烤死。现代茶园一般都建有大拱棚,或连栋大棚,兼有搭建遮阳和冬天防冻功能,使用年限长,省工省时,遮阳网搭建方便。小拱棚可用竹竿或竹片搭建,上面覆盖遮阳网,两侧用地锚固定,遮阳网视情况选用40%~70%遮阳率。也可利用间作植物遮阳,要提前规划好品种,提前种植。

3.2 水肥管理

茶苗栽植时,除一次性施足基肥外,还应根据生长情况定期施肥,施用基肥1次/年,在离根茎30 cm左右开沟施入。追肥主要补充氮磷钾等速效肥,前期要少量多次施用,后期逐渐加大施肥量,还可结合浇水施用速溶性肥料,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茶园大多在山区,易出现干旱情况,视土壤墒情及时补水。有条件的茶园铺设微喷微滴灌设施,可以改变茶园小气候环境,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节约水资源,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茶园生产效率。

3.3 茶园间作

幼龄茶园行距较大,在大行之间可间作其他作物,以改善小气候环境,为茶树提供适当的遮阴,互相促进生长,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养分、水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前期收入。根据栽植年限,可进行茶粮间作、茶果间作、茶绿肥间作等,如初栽茶苗可稀植,玉米给茶苗遮阴。豆科植物有良好的固氮作用,可促进茶树生长,减少氮肥使用量。茶与绿肥间作,及时刈割,翻入地下,增加茶园有基质含量。大豆、绿豆、花生与苜蓿,都是很好的间作作物。

3.4 定型修剪

目的是促使多发枝,培养骨干枝以形成宽大的树冠,由于顶端优势的影响,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慢,分支细弱,树冠形成慢。定型修剪抑制主枝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增加侧枝数量和粗度。增加枝叶生长量,同时促进根系生长,使其根深叶茂。根据鲁中地区气候特点,一般在春季和秋季修剪,即惊蛰或霜降前后,修剪2~3次。第1次在茶苗生长至30 cm以上时,剪至20 cm左右,第2次剪至上次剪口15~20 cm,第3次再上移15~20 cm。经3次修剪基本达到50 cm左右,骨干基本形成,辅以打顶和轻采、轻剪,形成树冠和采摘面。

4 成龄茶园管理

4.1 水肥管理

茶园进入大量采摘期,此时水肥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速效性肥料。施肥时期为10~11月份,地上部停止生长后立即进行,施肥部位在离根茎10 cm以外,开沟施入厩肥或堆肥1 500~2 500 kg,或饼肥100~150 kg、过磷酸钙20~50 kg、硫酸钾10~20 kg。追肥是根据茶树生长特点、生产茶类的需求,施茶树专用复合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互相配合,使茶树营养平衡,其施肥原则是以根部施肥为主、叶面施肥为辅,结合微滴灌,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催芽肥在开春后施用,春茶采收后施用第2次,夏茶采收后施用第3次,以氮肥为主,产100 kg干茶需铵态氮10~15 kg。3~4龄树氮磷钾比例为2:1:1或2.5:2:1,成龄树以4:2:1或4:1:1较为合适[3]。微肥可使用饼肥加有益菌发酵液,添加氨基酸、腐殖酸等配制的肥料,或使用专用微肥。浇水结合施肥进行,要保持树体始终处于不干不湿的状态。

4.2 茶园耕作

茶园是一次栽植,多年采收,这势必造成土壤板结,可通过施肥、除草等进行浅耕,将生长杂草翻入地下,既增加了有机质,又疏松了土壤。另外,茶园覆草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减少雨水冲刷,保墒节水,抑草促根,防止茶树冻害,提质增产增效。

4.3 茶树修剪

经过定型修剪的茶树基本成型,进入采摘期的茶树也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剪去茶树顶端生长不整齐的枝条,使采摘面形成整齐的平面或弧形。部分细弱枝、病虫枝、鸡爪枝要深度修剪。对衰老树要重度修剪,使其促发新枝,更新树冠。

4.4 茶园冬季管理

茶树停止生长后施足基肥,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浇足越冬水,之后对茶棚进行覆盖,一般用塑料薄膜覆盖。第二年春天,棚内温度达到25℃~28℃时,通风,逐渐增加放风次数,3月底4月初,揭去棚膜。

4.5 病虫害防治

茶园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螨类、茶蚜、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刺蛾等;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等。病虫害的防治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注意病虫害种类,保持生物平衡,构建合理生物种群,降低茶园虫害总量,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调控作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科学用药。利用昆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茶毛虫、卷叶蛾成虫等。此外,还可以利用色板诱杀、糖醋诱杀等。定期清洁茶园,将病虫枯枝带出茶园。注意施肥平衡,避免过剩或营养不良,提高抗病能力。

5 茶叶采收

茶叶采收分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人工采收成本较高,特别是北方茶园,规模相对较小,采茶熟练工人少,较茶叶主产区采摘熟练程度低,相对人工成本高,适合加工高档茶叶。茶园应适度增加规模,注重采茶工人培训。机械化采收采摘速度快,是茶叶采收的发展方向。机械化采收对树体伤害更大,应加强茶园管理,多出优质茶叶,提高经济效益[4]。

猜你喜欢

茶苗间作水肥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