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资源统筹 注重风险防范为服务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3-04-05忻州市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3年1期
关键词:财政

■忻州市财政局

2021年10月,在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林武书记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反映、引领高质量发展‘三个体系’:一是目标和标准体系,牵引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二是任务和举措体系,明确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三是政策和制度体系,筑牢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2021年12月,在忻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朱晓东书记强调,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推动六大领域实现全面突破的目标任务。财政作为党委政府履职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承担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等重要职能,是保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发展任务日益加重、民生需求不断扩张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境况,科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发挥“四大效应”,防范“四大风险”,推动集中财力办大事迭代升级,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忻州市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困难不足

(一)形势任务

从发展战略目标看,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支持推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产城融合、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六大重点领域全面突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做实“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和大项目专题协调机制。

从重大项目任务看,支持加快集大原高铁、雄忻高铁、太忻大道、忻原大道、繁峙滹源通用机场、原平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间高效联通融合;支持加快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新型绿色能源、现代服务业、文旅康养、特优高效农业七大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加快忻州长城博物馆(园)建设,依托优势资源,支持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特色艺术街区;支持加快太忻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支持加快公共服务共享融合。

从财政支持手段看,需要持续激活财政潜能,盘活存量、创造增量,持续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债券倾斜支持力度,实现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功能放大、国有资源集约利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二)困难不足

一是财源根基不稳。忻州市属于资源依赖型城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供给冲击、需求收缩,经济下行、回升承压。新兴产业薄弱、新动能培育不足,财政收入更多依赖于传统的煤、铁、铝、电等传统产业,非税收入多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财税实现高质量增长面临着较大压力。

二是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现处于收支“紧平衡”状态,且短期不会改变。随着政府偿债压力高峰的来临,财政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同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间断影响和资源价格的回落,财政持续增收面临一定困难。

三是资金效益不高。财政资金存在短缺和闲置并存的矛盾。个别预算单位年底结余多、回收率高,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足,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要加强资源统筹,也要坚守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管理。

二、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积极发挥“四大效应”

(一)聚焦现有财力,更加注重财政资源统筹的集聚效应

坚持系统集成观念,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把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把分散在各个口子、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的各类资金统筹配置,集中用于落实省、市重大发展战略。

一是推进四本预算有机衔接。科室与科室之间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有机整体,统筹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形成的政府“四本预算”统编、统批、统管,加速推进四本预算在相对完整、独立基础上的有机衔接,逐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二是全力盘活沉淀存量资金。在财政资金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把工作中心更多地放在盘活存量上。贯彻“零基预算”理念,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从预算源头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公务支出,节用裕民。全面盘活用好结转结余资金等各类存量资金,把低效无效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对上年末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地区或部门,适当压缩下年预算安排规模。对各级沉淀的存量资金,建立健全财政账户清理工作机制。加大部门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部门资金与预算拨款统筹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部门增支需求。

三是强化专项资金全面整合。以预算管理“一个口子支出”为导向,打破部门间利益格局,按照“统筹安排、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负其责”的原则,强化专项资金全方位、实质性整合。加强对现有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情况的摸底工作,核对、界定专项资金情况,分门别类、归并整合建立项目库,避免用途相近、重复交叉和资金浪费,打造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平台,提高市县统筹使用资金的能力和空间,切实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二)聚焦政策工具,努力发挥财政资源统筹的组合效应

一是减税降费与财源建设同步发力。减税降费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是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关键一招。目的是为了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最终涵养税源、做大财源。落实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要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充分调动部门单位、各县(市、区)、企业“三个积极性”,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培植财源。充分利用好产业转型发展、创优营商环境、财源建设等政策成果,积极发挥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的有利因素,科学预测风险矛盾,精准研判经济形势,依法依规组织征缴各项税费收入,不断完善收入监控机制,动态掌握组织收入进度,推进税源建设,不断优化财政收入质量。超前谋划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向上精准对接,争取更大政策资金红利。

二是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组合出击。辩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除运用好直接投入、项目补助、奖励补贴、政府专项债券等传统方式外,积极筹划财政国资协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方法,更多采取财政注资贴息、产业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风险补偿、股权投资、PPP等新型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降低经营成本。

(三)聚焦监管问效,有力提升财政资源统筹的评价效应

“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要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要建立完善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并加强结果应用,推动重点绩效评价提质扩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大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配合,聚焦重点行业、专项领域,建立健全以政府部门财会监督为主导的体系框架,积极探索财政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综合运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强化对市、县、区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事务所职业质量检查,围绕财税政策落实、防范化解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等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逐步提升监督效能,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

(四)聚焦财税改革,积极实现财政资源统筹的整体效应

一要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把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协同推进财税改革与财政管理,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二要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分段推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着力提高财政预算编制的战略性、前瞻性、精准性。三要广泛争取各方理解支持,调动各方力量,压实各方责任,更加注重协同高效;坚持全市财政“一盘棋”,鼓励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三、坚守财政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四大风险”

(一)强化动态平衡能力,防范收支失衡风险

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积极应对财力年均增量不及刚性支出增量需求的挑战,落实开源节流各项措施,确保完成财政动态平衡重大任务。在落实减税降费基础上,加强四本预算统筹衔接和公共资源综合管理,树立“大财源”理念,统筹各类公共资源引导带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办大事。树牢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压减无效低效、非急需非刚性,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推进支出标准化建设,严格按轻重缓急、量入为出安排预算,切实优化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必要时通过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平衡。

(二)强化精准投向能力,防范重点领域治理风险

一是民生保障标准只增不减,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激励企业发挥稳岗主力军作用,加大力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扶持,在特殊就业形势下更好发挥政府稳就业作用。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的民生事项,补短板强弱项。二是科技产业投入力度不减、强度不降,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调动各方要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政银合作联动,发挥财政政策对银行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压力。落实相关要求,支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企业研发和技术改造提升工程等,引导对新兴市场主体加大投入。三是政府投资项目保持合理规模,优化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确保城市建设规模与财政保障能力相匹配。在合法合规的前期下,进一步转变投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项目,缓解财政支出压力。继续同步编制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与年度投资计划,完善市县两级财政承受论证联动机制,强化预算限额约束,扎实做好前期评估,合理安排项目预算。

(三)强化全面绩效管理能力,防范财政支出低效率风险

一是强化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科学防范政策运行风险。新增支出必须按要求开展绩效事前评估,积极防范过度追求高标准,过度保障。二是加强投资项目绩效全过程管理,切实提升投资项目运行效率。针对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投资估算不准,建设成本超概算等问题,建立项目绩效事前评估和绩效目标审查制度,作为项目储备和立项批复的前置要件。三是推动部门县区绩效评价迈上新台阶。重点从收入预算编制及执行质量、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政府性债务管理、预决算公开、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基础工作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强化考核的引导激励作用,倒逼各级财政整体绩效提升。

(四)强化政府性债务科学管控能力,防范债务偿付风险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划清公共服务与企业市场的边界,明确各级支出责任,硬化预算约束和减少超发展水平的阶段工程。处理好新增债券和债务化解的关系,防范债务规模上升风险。拓宽化债渠道,统筹各类资金、资源,盘活各类闲置资产,确保化债任务不折不扣完成。逐步减少债务总体规模,加强一般预算收入组织,保持土地收入稳定,促进综合财力的稳定增长,防范债务率上升。持续分类推进高成本债务置换,缓解利息支出压力。坚守政府与企业债务边界,严防变相融资行为。强化区域总体平衡、项目逐个平衡、短期内资金动态平衡相结合,严防经营性债务风险向财政风险传导。

猜你喜欢

财政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长治财政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会计控制与财政运行关系考略*——以唐宋应在账为中心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探讨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