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OD导向下的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策略

2023-04-05马尚敏

关键词:宜居公园特色

马尚敏

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党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必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会议明确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1]。建设宜居环境和公园城市建设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内容,特别是针对高质量城市建设,增添丰富多样的宜居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更是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

生态导向发展模式(EOD)是1999年由美国学者霍纳蔡夫斯基(Honachefsky)所提出的一种城市绿色生态开发模式,其主要强调必须将区域生态价值、绿色基础服务与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充分结合,并提出“生态优先”的规划思想[2]。以生态为根本的规划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得到广泛的认可。与传统保护的理念不同,“生态优先”更强调以“生态”为方向引导城市的开发建设活动,从而推动“生态导向”思想得到全面发展[3]。EOD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生态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环境、资源之间所表现出的供需失衡,并因此引发的生态遭受到严重破坏、环境遭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制定了以天人合一、人文关怀为核心思想的发展模式[4]。EOD最主要的价值取向、目标与可持续发理念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强调自然与经济能够实现协调共存,更好的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展现优先地位,更好的带动社会经济活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5]。

目前,关于EOD模式的学术研究聚焦于建设生态城市、生态规划和公园城市三个方面内容。有的学者结合绿地系统提出了EOD模式应对策略,同时将该模式运用到了广西贵港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也有学者基于EOD视角提出针对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和分析模型[7];还有学者通过实际案例提出基于EOD发展导向的景观规划策略,助力城市实现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发展建设[8]。关于如何通过EOD模式建设宜居公园城市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某市公园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宜居公园建设为抓手,构建起EOD模式下的宜居公园规划策略,以期望为生态城市发展提供建议。

1 建设宜居公园城市的概念

全球视角下,对于将人工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已经形成诸多相关思想理论,包括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等。这些思想理论为建设宜居公园城市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国相关理论的应用主要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而逐渐凸现。就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到2020年底,我国城镇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0%,仅仅只花费了70余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300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城镇化持续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各种城市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自然的山水姿态,生态体系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城市绿色空间面临着被逐步蚕食的危机,生态环境容量也表现出非常突出的持续下降特征等,我国先后针对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9]。以上探索也均是针对如何加强自然与人和谐共生、如何塑造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同的关系而逐步展开。

公园城市的提出本身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这不仅能够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够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不仅能够针对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发展问题,又能够着眼于新时代新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思想,始终坚持“五位一体”,落实协调、创新、开放、绿色以及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逐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新型城市形态塑造,更好的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0]。

根据国际定义标准以及人民的期望,某市针对宜居公园城市内涵进行了提炼,提出了阶段性认知,即公园城市应当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必须始终围绕人民需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与公园形态的相互融合,实现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生产生活空间均能够实现有机融合,从而推动城市、人文、环境、经济能够得到高度统一,构建起全新的城市形态。

2 公园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2.1 本底水域特色

浙江省嘉兴市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中国水城,潮、湖、河、海并存,中心城区水网密布,水域面积高达70%,堪比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嘉兴现有水系以三环、八条放射状河道为主干河道,这些河道历史悠久,水面开阔,河道宽度在 50~80米。嘉兴水环境历史价值高,形态特征良好,与城市水乳交融,在整个城市景观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建构嘉兴城市形象特色的核心要素,是嘉兴水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水系绿带串联了嘉兴绝大部分公园绿地,形成了较好的绿色网络格局。水网空间布局与沿河绿带景观带共同形成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意境基础。

2.2 中心城区公园

在现状水系和景观绿带组成的空间结构中,现存6个全市性公园、3个区域性公园、4个社区性公园、7个专类公园、5个带状公园。公园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但是,中心城区新老公园在景观效果方面上还存在较多不足。如老公园的植物绿荫效果很好,但是公园的功能呈现单一现象,主题性较弱并且公园布局形式特色缺失,没有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公园与公园之间的联系较弱,没有形成差异化特色的网络布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公园与水系的结合关系较弱,缺乏对连接公园的绿道的通达性、便捷性、完整性和特色景观的塑造需要对其规划的整体布局进行系统的完善。

2.3 园林工作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该城市持续推进风景园林建设的积极探索,公园绿地的建设也逐渐在总结和学习中得到改进和提高。近几年,某市通过整体性的布局和系统的梳理。

3 生态导向发展模式指导下的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策略

基于生态导向发展模式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要求,将该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从人居环境科学视域,着眼于宜居公园城市生态格局整体性特征,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能够完美融合,从而提升公园游憩体系的系统性。并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帮助风景园林能够融入到全域中,更好的推动发展,展现出风景园林修复生态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作用,并达到复合功能和塑造绿色空间的主体性作用,带领城市展现特色风貌与自然空间形态的引领性作用,为推动自然与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存,以及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宜居公园城市生态格局提供支撑。现提出以下几点实践策略:

3.1 构建全域整体的城市公园系统

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系统完善的公园体系,基于全域整体的公园体系是公园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主体空间和主要系统,是满足城乡居民现实需求以及推动城市建设基本工作的基础。建立于系统整体性的宜居公园城市,需要打破地区行政边界的局限,朝着全域空间整合的方向持续迈进,从全域视角协调公园建设用地利用,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不同类别公园功能的完善,如游憩功能为主的公园向复合功能公园的转型,实现场景营造、形态优美公园向宜居生源、产业融合的公园推进。根据某市的具体情况来看,构建起以城市廊道(道路绿地、城市水系)和板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城市公园四大体系的宜居公园城市,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公园形成系统性、全域性、功能性、均衡性、特色性和产业性的全域公园大格局。

1、城市廊道:主要是指构建支撑全域公园游憩体系以及生态廊道体系。其中,道路绿地是城市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们以网状和线状形式将整个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环境卫生、美化市容、丰富城市艺术面貌、组织城市交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1987年,日本学者青木阳提出“绿视率”概念,主要指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代表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道路绿地以其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2、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空间主要骨架,城市水系也是城市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绿化主要围绕扩大沿河绿地用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 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 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规划通过“水脉、绿脉、文脉”全局梳理,以提点、连线、带面的方式对临水空间进行系统性景观布局和整合,打造成为集历史写照、生态示范、文化载体、生活舞台、城乡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滨水空间。

3、斑块公园:指主要以自然生态群落、植物为特色的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遗址公园、特色生态公园等。植物公园规划布局是以“一心、一带、多区”的空间形态。中央景观带及行政管理区块、科研及引种驯化区块、植物科普展示区块、水乡农耕景观区块和滨水防护林带五大功能区块构建起植物园的总体框架,形成以休闲、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兼顾科学研究的市级综合性植物园。森林公园通过规划改造以展示古运河文化,开展传统水上游活动为特色,在营造城市森林,生态湿地的同时,将其建设成风景怡人,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和乡野自然趣味的生态风光。对文山修道院、瓶山公园、子城等文物古迹保护和传统风貌为特色的古遗址公园实施保护修复,并形成支撑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石,将适宜游憩且能够面向公众开放的区域设定为统一的生态公园。

3.2 构建“九水连心”为特色的公园格局系统

基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视角,从“点、线、面”出发形成级配合理、布局均衡、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体系,构建了诸多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主要体现在包括九水格局特色、意境水乡特色、运河文化特色、整体空间特色在内的几个方面。

1、九水格局特色:基于历史形成“蛛状水系+圩田聚落”的基础格局,构建“九水连心”空间格局,形成以南湖及内环城河为核心,向外联通包括苏州塘在内的“九条”河流,升级和改造了诸多贯穿中心城区不同类别的公园子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江南水网布局。构建以杭州塘、长水塘、海盐塘、平湖塘、嘉善塘、长纤塘、苏州塘、新塍塘为核心,以周边主要道路为界,将中心城区分为八片。每片依据现有主要入城道路、滨河绿地、公共绿地的历史、人文文化和绿化现状等,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地。

2、意境水乡特色。“九水连心”生态本底规划遵循自然规律,创造了江南水乡“生境-画境-意境”特色生态三境。生境体现在“繁华古镇,傍水而居”;画境体现在“秀水泱泱”,意境体现在“两岸花堤,一路亭台”等美景中。充分融合了对自然本底和传统美学思考,充分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提升了城市生态文化内涵,塑造了新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体现了“国际标准、国家示范、嘉兴特色”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

3、运河文化特色。从全域的系统性、整体性层面出发,设定全域绿色生态空间的发展底线,积极落实大运河的水生态治理和修复。对大运河生态功能和景观环境进行修补,推进大运河周边的文化、生态、经济与景观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自然化保护,推进硬质斑驳岸的生态化修复,促使公园城市功能得以复合、自然生态、特色鲜明与开合有致的滨水空间。

4、整体空间特色。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都市绿心”向外围拓展的放射状空间布局,与周边形成圈层抬升、多中心聚集的发展模式。通过空间整体层面的网络化、多中心布局,构建起全新的生态空间、城市空间和谐相融、嵌套耦合的整体发展空间形态格局。此外,生态优先理念聚集了更多优势资源导入,带动城市的生态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共同提升,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本文基于EOD模式引导下,以某市宜居城市公园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宜居城市公园建设着手,探索了某市的生态特点与特征,从中整理出了生态建设在城市绿地中展现出的功能与作用,以明确的目标引导出了城市绿地发展的宏观构建策略,实现了城市中生物多样化、安全性的持续发展,打造起了水网和湿地保护的多种类廊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公园。

猜你喜欢

宜居公园特色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宜居的海底城市
在公园里玩
中医的特色
宜居大化
完美的特色党建
宜居星球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