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辣椒病虫害特点及防治
2023-04-05赵同为张继华
赵同为,张继华,王 磊
(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400)
我国辣椒的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并且辣椒的品种不断增多,满足了消费者对辣椒的需求。但是在辣椒栽培的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当或者培育技术不完善,会出现病虫害,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为此,应分析辣椒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常见辣椒病虫害的防控方法,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损失。
1 大棚辣椒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
在大棚辣椒种植中,辣椒的品种较多,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较大。在辣椒幼苗阶段,苗期湿度大、温度低以及光照不足都会增加病毒病和猝倒病的发生概率。在定植后,昼夜温差明显、光照不充足,易使辣椒出现白粉病或者炭疽病等[1]。
1.2 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病害
与露地栽培不同,大棚辣椒栽培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如果不科学控制温度和湿度会导致多种病害共同出现,增加诊断的难度,影响防治的效果。
1.3 发病速度快
大棚辣椒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迅速扩散和蔓延,如果采取单一的化学方式,不能起到防治效果,也可能造成药物残留。
1.4 新型病虫害不断出现
大棚辣椒栽培环境比较特殊,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增加,尤其会不断出现生理性病害。
2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每年9 月上旬定植大棚辣椒,可在第二年6 月收获。9 月上旬至10 月上旬是辣椒苗期,该时期是发生根腐病和猝倒病较多的时期,发病初期科学防治不会导致病害扩散和蔓延。辣椒苗期会出现粉虱和茶黄螨,尤其是粉虱,其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在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后,大田中的害虫会逐渐向大棚内转移,从而导致大棚内害虫数量增多。10 月中下旬是辣椒开花坐果期,该时期主要出现病毒病和枯萎病,而根腐病和猝倒病逐渐减少。进入11 月后,辣椒逐渐进入结果期,会出现灰霉病和疫病,并且发病概率明显提高[2]。
3 大棚辣椒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不同辣椒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同,在选择辣椒品种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种子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点科学选择种子,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
3.1.2 浸泡种子
选好种子后要用温水浸泡,水温控制在55 ℃左右,将种子均匀地放在水中浸泡,时间为10 min,连续搅拌后取出种子,然后在清水中冲洗,浸泡0.5 d 后催芽。此外,还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泡种子,时间为2 h,或者使用福尔马林300 倍液浸泡种子,时间为0.5 h。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能够预防真菌性病害。
3.1.3 播种前的预防工作
播种前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在高温季节深翻土壤,翻耕深度为20 cm,消灭土壤中的病菌,然后撒施一定数量的麦秸秆,并加入石灰氮或者氢氨化钙颗粒,翻耕后起垄,再覆盖地膜。另外,可以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毒土,也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均匀撒在地表,与土壤搅拌均匀。大棚辣椒栽培要做好棚室消毒工作,选择一定量的福尔马林500 倍液均匀喷雾,闭棚一夜后放风,7~10 d 后定植辣椒。
3.1.4 加强田间管理
在辣椒栽培中,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大棚定期通风,保证辣椒生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预防辣椒病害的传播和扩散。在定植前,应保证底水充足,在种植后要科学灌溉,满足辣椒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为了避免土壤过于湿润或者干燥,灌溉大棚应采取小水漫灌的方式,并控制好灌溉量。此外,在定植前还要施入充足的底肥,可选择有机肥料,在追肥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氮、磷、钾肥的比例,尤其要控制好氮肥的用量,避免辣椒徒长,增加染病概率[3]。
3.1.5 科学轮作
辣椒连作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可以选择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 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2 辣椒幼苗期的病虫害防治
辣椒幼苗期会出现立枯病、蚜虫和茶黄螨。该时期要防控蚜虫和粉虱,可以用尼龙网罩住通风口,控制灌溉量,及时排水。在幼苗阶段可以撒入少量的干土或者草木灰填满缝隙,起到降湿的作用。发现辣椒幼苗染病后及时拔除,并且统一带出大棚外销毁处理。在辣椒幼苗期要做好苗床温度控制工作,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7 ℃,夜间温度不低于15 ℃。在辣椒幼苗期可以选择药剂防治,在辣椒定植前或者定植后,通过喷洒药剂能够预防病害。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防治蚜虫和茶黄螨;选择10%吡虫啉防治蚜虫;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治猝倒病和炭疽病,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3 辣椒定植期和结果期的病虫害防治
定植期和结果期的主要病害为病毒病和灰霉病,主要虫害包括蚜虫和烟粉虱,防治病毒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发现病害后,及时拔除病株,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发现病叶和病花后要集中深埋或者销毁处理,要定期通风和降温,并且控制大棚浇水,采取小水灌溉的方式,防止大棚积水。针对蚜虫和烟粉虱,可以利用黄板诱杀,在大棚内悬挂50 cm×50 cm 的黄板,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4 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4.1 辣椒疫病
4.1.1 主要症状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根、茎、叶和果实。幼苗染病后,根部会出现明显的腐烂状,造成根部快速死亡。成株染病后会导致病斑部位出现水渍状绿色的病斑,之后逐渐发展为褐色。叶片染病后可能开裂或者脱落,茎部的霉菌能够直接进入果实,导致果实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并且可能出现白霉。在染病后期,果实逐渐腐烂,悬挂在树枝上成为僵果。该病病菌能够在病残体中越冬,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大棚浇水后会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增加发病概率。
4.1.2 防治方法
为了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在管理大棚辣椒的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工作,降低大棚湿度,选择晴天小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科学种植,避免连作。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选择无病和无菌土壤进行育苗和栽培。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合理使用肥料,可以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做好苗床土壤处理工作,应用乙磷铝锰锌药剂拌土处理,撒在苗床畦面,均匀耙平播种即可。在辣椒成株期应及时拔除病害植株,并且可以选择乙磷铝锰锌500 倍液灌根处理,也可以选择瑞毒锰锌500 倍液灌溉处理,每隔10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4.2 辣椒炭疽病
4.2.1 主要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为害叶片后会出现水渍状腿绿色病斑,随着病情扩散,病斑逐渐变为圆形,并且有许多小黑点。果实染病后,患病部位会出现水渍状褐色的病斑,之后逐渐扩散,并且生出许多小黑点,干燥时会造成果实破裂。调查研究显示,该病的病菌能够在种子上越冬,病残体存活在土壤中,随着气流和水流传播。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病,尤其是在浇水过多和氮肥用量过大的田块易发病。
4.2.2 防治方法
在日常的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并且做好大棚通风降湿工作。发病初期应选择药剂防治,避免病情扩散,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80%炭疽福美300 倍液防治,隔5~7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防止病害扩散和蔓延。
4.3 辣椒病毒病
4.3.1 主要症状
病毒病又被称为辣椒花叶病毒病,主要为害辣椒顶部叶片,发病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花叶或者黄化,如果植株表面的叶片染病,会出现皱缩的现象,并且果实上面有病斑,甚至会造成果实开裂。当病毒病严重时会使植株出现条斑症状,造成整株叶片脱落,甚至出现畸形的叶片或者叶片不生长,导致辣椒产量和质量下降。蚜虫是辣椒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如果种子携带病菌,在高温干旱的天气下很容易发病,尤其是重茬连作的田块发病严重。
4.3.2 主要防治方法
为了降低病毒病的发生概率,要采取以下防治方法。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在播种前选择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种子,时间为30 min,浸泡完成后催芽处理,再播种。二是做好大棚消毒工作。在前茬作物收获完成后,应选择5%菌毒清300 倍液喷雾消毒,灭杀病菌和蚜虫。三是选择药剂防治。防治花叶病毒病的药剂有多种,可以选择50%菌毒清300 倍液防治,必要时可以加入硫酸锌500 倍液提高防控效果。发病后期,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每隔4~6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3~4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4.4 辣椒青枯病
4.4.1 主要症状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入侵。发病初期,细根部位会出现褐色病斑,一些辣椒的枝条以及叶片会出现萎蔫的现象,随着病情的扩散和蔓延,整个植株会出现明显症状。通常情况下,患病部位的植株地上部分叶片颜色比较淡,之后颜色逐渐变深。如果茎部出现病变,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维管束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易发生在土壤湿度较大的田间。如果土壤温度达到20 ℃,易发生辣椒青枯病;如果温度达到25 ℃,会导致病害出现高峰期;如果温度突然上升,会增加发病概率。
4.4.2 防治方法
青枯病很难彻底根除,要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坚持科学轮作制度,应选择与其他非茄科类的作物轮作两年以上,水旱轮作的效果较好。在整地的过程中加入石灰或者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改善土壤的酸碱度,让土壤呈碱性,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做好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采取营养钵育苗的方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重视健壮秧苗培育工作,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可以选择75%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 倍液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4.5 辣椒灰霉病
4.5.1 发病症状
辣椒幼苗染病后的症状比较明显,患病叶片部位逐渐变成黄色,随着病情的扩散和蔓延,茎基部会逐渐萎缩,发病部位的茎秆会逐渐倒折或者枯萎死亡。叶片染病后发病部位会出现不规则病斑,扩散后病斑会绕茎一周,直接导致叶片枯萎死亡。花器感染灰霉病后,花瓣会产生水渍状褐色的病斑,并且表面会出现一层灰色霉层[4]。
4.5.2 防治技术
为了降低灰霉病的发生概率,应有效控制田间浇水量,避免病情加重。及时摘除患病部位,集中深埋或者烧毁处理。要控制好辣椒的种植密度,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发病后可选择药剂防治,可应用60%多菌灵超微粉800 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600 倍液防治,每隔7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应结合灰霉病的发生情况确定用药次数,提高用药效果。
4.6 辣椒潜叶蝇
4.6.1 为害特点
辣椒潜叶蝇的成虫和幼虫对辣椒的为害比较严重,主要吸食辣椒的叶片部位,并且能够在伤口处产卵,孵化出幼虫,直接为害叶片部位。患病辣椒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虫道,直接影响辣椒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时会造成辣椒叶片脱落,甚至导致辣椒植株死亡[5]。
4.6.2 防治技术
要做好辣椒潜叶蝇的防治工作和引进辣椒植株检疫工作,采取科学轮作的倒茬制度,控制辣椒的栽培密度,保证大棚内辣椒通风透光性良好,提高害虫的防控效果。在大棚内安装防虫网或者安放灭蝇纸,每隔3 d更换1 次,能够有效灭杀成虫。利用该类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释放姬小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防控效果显著。可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在成虫羽化的过程中可选择药剂防治,可选择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也可选择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 d 用药1 次,用药2~3 次,效果明显。
4.7 蚜虫
4.7.1 为害特点
蚜虫对叶片和果实的为害较大,主要吸食叶片的汁液,使被害部位的叶片逐渐黄化,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4.7.2 防治方法
为了提高防治蚜虫的效果,要做好大棚内杂草清理工作,破坏蚜虫生长环境。调查研究显示,蚜虫具有一定的趋灰色特点,可以在大棚内覆盖银灰色地膜,能够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蚜虫对黄色也有一定的趋性,可以在大棚内悬挂黄色诱虫板,要控制好悬挂的高度和密度,提高防控效果。出现蚜虫后,可选择药剂喷洒防治,可以使用48%乐斯本乳油1 200 倍液,每隔7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种植户应明确大棚辣椒出现病虫害的特点,掌握各类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和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减少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辣椒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