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摩擦及破解

2023-04-05钱思达范立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摩擦贸易

□文/钱思达 范立春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人口约有6.6亿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的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的第六大经济体。东南亚国家联盟先后与中国、韩国、日本等六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先后有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加入。本文就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趋势,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应该如何解决贸易摩擦、促进共同合作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2010~2021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增长率几乎达到了200%,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到了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为4,83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1%;自东盟进口额为3,945.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8%,连续第二年东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许多国家相继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投资保护等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这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十年来,连续增长的贸易额数据证明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双边贸易合作上大有可为。然而,由于中国与东盟地缘位置比较靠近,经济发展水平也基本处于同一阶段,产品水平差不多,整体发展水平也很相近,国际分工相似,因此在对外贸易结构上双方存在许多重叠。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天然的竞争性,所以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纠纷。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在贸易合作过程中产生的贸易摩擦及其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摩擦及原因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摩擦种类。东盟于2019年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达5,780.4亿美元,仅次于欧盟。巨量的贸易额再次证明了东盟是中国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在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进出口贸易失衡、商品结构不尽合理、贸易摩擦加剧等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的工业领域,以纺织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业和冶金业等为代表的行业。以纺织业为例,中国和东盟曾经都大力施行过出口导向型战略,中国更是凭借巨大的人口优势吸纳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中国的纺织产业在早年间迅速发展并占领了巨大的世界市场份额。随着近年来中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的低价优势正逐渐丧失。东盟国家迅速抓住了发展机遇,凭借更加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吸引许多国际品牌生产厂商从中国转向东南亚投资建厂,继中国之后,东盟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市场。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数据显示,在1995~2019年间中国遭受来自东盟国家的贸易保障措施所涉及的行业分布十分广泛。其中,钢铁行业是东盟国家针对中国发起贸易保障措施调查最多的产业,超过同期东盟对华贸易保障调查的20%;其次是非金属制品工业,遭到了13起贸易保护调查;位居第三的是纺织工业和金属制品工业,都为8起,占比12%;食品行业占了7起,占比11%;化学行业和制造工业为4起;造纸工业遭到3起调查;文体、工美和娱乐用品、农产品、医药工业、通用设备、橡胶制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均遭受到来自东盟的1起贸易保障调查。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摩擦原因

1、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迅速陷入萧条,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恶劣。以中国和东盟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均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出口公司已经开始将主要销售目标转向国内市场。作为全球工厂,中国以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水平以及低廉的价格占领了许多东盟国家的市场。东盟国家开始出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增加国内就业。当中国出口企业开始抢占东盟国家的国内市场份额时,这些国家就会毫不犹豫地实施贸易防御措施,损害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因此而日益加剧。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对中国商品极其不利的贸易舆论环境,一些国家不惜捏造事实、抹黑污蔑中国企业正常的外贸行为。

2、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竞争加剧。产业内贸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行业内的产品进行贸易的行为。由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与东盟国家的距离比较接近,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比较相似,在国际分工上的地位相似、产业的结构类似,都以劳动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导致中国不可避免地在国际贸易中与东盟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竞争。

3、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从中国自身的进口结构来看,中国的进口产品结构呈两极化趋势:一类是工业原料、能源和农产品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另一类则是高精技术产品。从我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构成结构看,中国从东盟大部分国家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矿物原料、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而东盟却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有着深度依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中国长期对东盟国家保持顺差,同时中国出口的低价低附加值产品对东盟市场的渗透率和占有率持续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摩擦破解之策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设置的贸易壁垒都增加了。受中美贸易战及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加上中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长期以来具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国出口产业正面临着以东盟国家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严峻挑战。因此,减少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展开双边对话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长期、持续地共同努力。

(一)政府和行业方面

1、建立健全和调整贸易政策与合作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国家要加强对于出口企业的规范与监督,防止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引发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摩擦。与此同时,要加强和东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为双边贸易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当摩擦来临时通过积极应诉主动保障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应继续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积极地参与到应对贸易纠纷与摩擦的国际法规的制定与修改工作中,积极地与周边国家展开多边谈判,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合作。

政府应当适当地调整出口战略,摈弃之前以人口优势换取外汇的低价竞争策略,这种策略下的出口多为低技术、低利润和低附加值的产品,既不利于本国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与东盟出口产品的重合度,更容易激化贸易摩擦。与此同时,要改变“以成本优势取胜”的落后思想,转向“以技术优势取胜”的策略,依靠高精技术打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开拓世界市场。这样一来,既优化了本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减轻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

中国与东盟已建交多年,在多领域深化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政策消除非关税障碍与壁垒,全方位应对贸易摩擦。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优化中国-东盟贸易结构,不断调整贸易战略,促进双方多领域合作。中国企业可以与东盟国家政府针对双方感兴趣的科技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以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合作,用技术优势换取经济利益。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以及东盟各国经济发展规划高度契合。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深入推进,双方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10+3”“10+6”等机制的不断完善,该地区深化经贸合作关系将获得新动力。

2、优化我国对东盟的贸易结构。优化贸易结构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贸易内容的优势互补,增强双边贸易关系的紧密性。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产品具有一定的重合度,这是中国与东盟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优化彼此的贸易结构、减少双方贸易摩擦,应当对中国和东盟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随着中国近年来产业升级的加快,中国生产的高质量电子产品、精密仪器正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中国应积极开拓海外高端市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进步。政府应完善知识产权体系,鼓励高技术企业“走出去”,打造自己国家的名牌,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与投资。东盟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天然橡胶、矿物原料、优质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丰富,我国可相应增加对这些资源的进口。

中国在与东盟国家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提高制造业水平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与东盟国家间的服务贸易发展,拓展贸易多元化,避免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的恶性竞争。政府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国服务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东盟国家发展第三产业,改善经济增长方式。

3、重视关于合作共赢的文化宣传。中国政府应当面向国际社会宣传“和平崛起”的理念,申明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会挤压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让更多的国家理解我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理念,为中国的外贸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舆论环境。我国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复兴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参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中国的贡献。中国应当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建立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组织。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搭乘经济发展“快车”的机会,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了“一带一路”合作,我国也已和30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参与中国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对外贸易的重心放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上,与发达国家产生的贸易额也确实占据了我国总体对外贸易额的较大部分,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往只占总贸易额的一小部分,加上发展中国家自身影响力有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政府和企业对于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中发生贸易摩擦的忽视与不重视。正是因为我国外贸企业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不重视助长了这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和无端贸易救济措施的嚣张气焰。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开始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贸易,努力协商解决与东盟国家发生的贸易摩擦。

(二)企业方面

1、企业规范自身管理、运用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我国企业自身管理。我国企业应熟练运用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从财务制度、资金分配、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向国际规则靠拢。中国企业应当充分掌握和严格遵守WTO的相关规则,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开拓国外市场,但与此同时也要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畏惧昂贵的诉讼费用,聘请具有优秀专业能力的法务团队。我国的外贸企业在遭遇他国政府和组织的不公正对待时要敢于积极应诉,利用WTO规则据理力争。由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领域广泛、贸易种类繁多,且东盟中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导致我国企业在解决与东盟国家间产生的贸易摩擦时难免会面临繁琐的手续和诉讼过程,我国企业应当保持充足的耐心,根据不同国家各自的外贸法规中的具体内容制定具体应诉计划,合理地开展应诉工作,展现大国企业的风度。

2、加强技术创新,改善出口结构。企业可以积极吸纳国内外的高质量人才,通过人才质量的优化来推动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凭借高技术产品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要想真正打开世界市场,就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否则只会陷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企业在进入东盟国家市场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该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寻找企业自身的优势点,打造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这样才能避免与东盟企业出现产品同质化而带来恶性竞争。

3、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合作。中国与东盟产生的贸易摩擦,不仅牵涉到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也影响着东盟国家当地进口商的利益。东盟当地进口商实际上与我国企业存在共同利益,倘若中国企业的正常贸易行为被一国政府无端定性为倾销,那么高额的反倾销税最终还是落到当地进口商的头上并最终由该国消费者来买单。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加强与东盟国家进口商的合作,充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与当地进口商共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以及东盟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建立工业加工中心或建立合资企业来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通过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和增加就业等方式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以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东盟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好感度。如此一来,便可达成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摩擦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贸易统计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