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G基金刍议

2023-04-05施一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基金责任

□文/施一唯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山东·烟台)

[提要] “双碳”背景下,我国的ESG基金发展迅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鉴于此,笔者从ESG的国际经验出发,对我国ESG基金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国内ESG基金“责任”与“利益”的终极博弈。同时,指出我国ESG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引言

ESG投资理念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其核心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习近平于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在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让低碳发展与绿色转型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很多企业都开始积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一些汽车、家电、手机制造商纷纷转型转产,开始生产防疫物资。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2035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明确地反映了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基金公司纷纷推出了与ESG有关的环保、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的主题基金,并表现出持续的增长态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截至2021年10月底,泛ESG基金规模达到了5,492.42亿元。虽然近几年来,经济笼罩在全球变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但是ESG投资依然是资本市场的一抹亮色,是未来绿色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ESG基金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将成为引人向善的主题基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日益认识到环境生态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ESG基金的国际经验

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简称ESG,是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ESG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些机构投资者因为宗教信仰,禁止投资有10%以上营业收入来自化石、能源、酒精、赌博、核能源、烟草或武器的公司。为了解决早期因重经济而轻环境带来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根据当时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倡议,提出了ESG投资的初步构想。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建立,再次推动了ESG的发展,ESG三个维度与未来的投资决策相融合。与此同时,高盛在同年发表了ESG的研究报告,并对ESG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化绿色发展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ESG的投资发展理念被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所追捧。在未来的运营和发展中,企业将ESG理念与其结合起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正向收益,而机构投资者也纷纷开始发展ESG主题的基金产品。到2021年,全球ESG基金规模已经达到2.7443万亿美元。

二、我国ESG基金发展现状

(一)数量爆发式增长。目前,国内ESG基金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各基金公司纷纷将ESG理念融入到其投资策略中,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第一批ESG基金诞生于2005年,2015年之前成长较慢。由于ESG基金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2015~2021年ESG基金增长势头显著,数量逐渐攀升,每年新增10只以上。其中,2021年ESG基金数量更是爆发式地增长,实现了一个指数级的飞跃。在这些基金中,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泛ESG基金的规模在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6.27%,而泛ESG公募基金规模由上年的1,209.7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492.42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欧美国家成熟的ESG基金,我国的ESG基金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纯ESG基金多数成立于2021年,主要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为主,且均采用ESG优选策略。

(二)投资类型单一。目前,ESG基金投资类型以股票型和混合型为主,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ESG基金的风格是高流动性和低估值的。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其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考量,因为只有高回报的基金,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虽然股票型和混合型的风险很高,但是它的回报却是无可比拟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能否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基金公司为了追求超额收益(Alpha),会在ESG的三个维度上做出一些权重调整以达到业绩的优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ESG投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仍然把投资收益排在首位。

(三)策略类型集中。相对于纯ESG基金综合考量三个因素,泛ESG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仅参考了ESG三大维度中的一项或者两项,仅通过行业层面的筛选来体现ESG的投资理念。目前,352只泛ESG公募基金中,5只采用了公司治理优选概念,6只采用了绿色低碳优选概念,59只采用了ESG优选概念,209只是基于是否以节能环保为业务来进行筛选,2只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布的抗疫主题债券基金,另有71只剔除类ESG基金使用了剔除ESG方面表现较差的成分股的筛选方法。ESG基金采取了更加集中的战略,基金公司非常重视标的企业,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其次是ESG优选和ESG剔除,极少数采用公司治理优选和绿色低碳优选的策略。

(四)行业分布集中。目前,ESG基金的持仓标的重点集中在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这些行业与ESG基金环保、社会责任的主题背道而驰,一方面主要因为“双碳”战略的实施,许多工业、材料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加大环保等绿色支出,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共赢;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在追求Alpha时,是否对权重进行调整,根据自建的评级系统给想要投资的企业打出一个高分。因为从其重仓股来看,很多基金的重仓股都是以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酒类产品为代表,而且对此公告中并未进行披露说明。白酒类在我国有强大的市场,并且毛利率非常高,利润非常大,茅台五粮液属于白酒类的标杆企业,投资者和基金经理都非常偏爱此类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这也是“醉酒”的原因之一。反观国外,对于酒精、化石、能源等有负面影响的企业,有严格的禁入规定,而国内重仓名单里,白酒股长期霸榜,ESG基金“醉酒”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ESG的三大维度来考虑,公司治理是基金公司选择持仓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五)总结。ESG基金的国际经验给我国ESG的发展提供了参考,ESG投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基金公司纷纷成立ESG基金。将ESG的三大维度与自身的投资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重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同时又关注上市公司在环境、公司治理、社会责任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陈宁(2019)通过比较国内外ESG的发展现状,认为我国ESG发展水平较低,国外ESG的发展对我国的ESG体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ESG基金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ESG基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基金是一种投资者的投资手段,目的在于获取收益。而ESG基金的本质是ESG,而非基金,若无法平衡ESG责任和利益两者的关系,那么ESG基金吸引的不再是绿色投资人。我国目前的ESG基金存在着难以权衡责任和利益的矛盾,缺乏有效的ESG投资决策机制,且相关的信息披露体系和绩效评价工具也尚未成熟。我国ESG基金尚在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漂绿”现象严重。ESG投资策略得到了多方的关注,近年来,ESG主题基金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漂绿”现象也随之发生。即有冠以低碳环保的基金在选股策略中未涉及绿色产业相关领域,甚至其持仓与ESG毫无联系。目前,许多基金都十分注重ESG的理念,但出于业绩的考虑,仍将公司治理、盈利水平放在首位,比如提高公司治理(G)的比重,使基金的绩效达到最优。

由于ESG基金管理人对环境、社会等考量因素较少,导致缺乏对上市公司绿色贡献度的评价和测算。并且被投资企业的年报中披露的信息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对于环境和社会因素多以文字披露,基金经理无法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测算和评价,多方因素导致ESG基金“漂绿”现象严重,这也加大了绿色投资人的识别难度。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目前,ESG相关披露数据少,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有关的信息,在ESG方面的投资实践很少。ESG信息渠道的匮乏、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限制ESG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有关ESG的披露是属于强制性和鼓励性并存,ESG信息披露不充分也是目前ESG基金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在公告中以财务指标披露为主,有关环境和社会的非财务因素无法通过具体的指标数据进行衡量,只能通过ESG报告进行披露。所以,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ESG投资人,能从这两方面的披露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我国目前有关ESG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披露规定,缺少可比性,由于参考的数据有限,这也给基金经理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无法有效地识别被投资企业是否符合ESG基金的主题理念。

(三)缺少高度适配的绩效评价体系。ESG的责任投资是一种以股东利益为核心的长远投资观念,在选择持仓标的时,应将环境效益、社会贡献和公司治理三个因素综合考量。而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无法评估非财务信息,无法评估是否达到ESG基金的主题需求。现阶段的基金公司都是自建的ESG评级系统,打分的标准参差不齐,所以国内缺少一套高度适配的ESG基金绩效评价体系。

四、建议及展望

(一)建议

1、鼓励第三方审核。为了减少ESG基金“漂绿”现象,监管机构应该鼓励企业对ESG披露进行审计,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帮助提高企业和基金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可信度和价值。避免因宽松的ESG信息披露和缺失的第三方审核,造成严重的“漂绿”现象,能够更好地帮助绿色投资人有效识别“漂绿”风险的公司,选择真正践行ESG的主题基金。

2、完善ESG披露制度。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和不及时给ESG基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我国目前有关ESG的披露是属于强制性和鼓励性并存,应该加快完善ESG披露制度,逐步转向ESG强制性披露。由此可以有效地解决ESG信息不透明化的问题,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参考。例如,对ESG披露报告的格式、内容、时间等进行统一的规定,这样可以提高ESG信息质量的可信度,帮助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3、建立高度适配的ESG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ESG绩效评价体系,所以构建高度适配的ESG绩效评价体系任务艰巨并且意义重大。因此,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例如MSCI和晨星ESG基金评价方法。在构建适合我国ESG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过程中,一方面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环境因素进行考量。不论是指标的选取,还是评估数据的获取,因地制宜才能使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平衡;另一方面要使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股东的价值相结合,既要保证股东的利益,又要兼顾股东的社会价值。

(二)展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具有“ESG”投资理念的国际资本。ESG的责任理念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在未来国内的市场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ESG主题基金。但与国外成熟的ESG基金市场相比,我国的ESG基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结合第三方审核和完善的ESG信息披露制度,构建高度适配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ESG基金平衡“责任”与“利益”,未来的ESG基金不会是更“基金”,而是更“ESG”。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基金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