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2023-04-05王天舒

建筑与装饰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路工程锚杆边坡

王天舒

岳西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 安徽 安庆 246600

引言

公路属于国内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是否安全﹑便利存在莫大联系。同时,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公路路网日益发达,覆盖的面积与里程数据呈现持续增多的趋势,所以,控制好公路质量十分关键。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而言,路基边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强化对路基边坡的防护则能显著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1 路基边坡需要防护的主要原因

在公路工程施工作业中,其路基边坡的土壤种类﹑建设规模具有一定差别,路基边坡发生滑坡﹑坍塌等问题较常出现,所以,必须要对引起路基边坡受损的因素加以排查,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路基边坡容易发生坍塌,这是由于每处施工现场的土壤地质都会有所差别,通常来说,路基边坡坍塌又可细分成落石﹑滑动﹑流动3种类型,而这3类状况有可能一同发生也可能单独发生。落石类坍塌一般是因为形成落石的土层被裂面切割成数个小块,由于其中的裂缝不能直接观测发现,从而在时间的持续推移下,此种裂缝慢慢扩大,尤其是在地表水量较多的情况下,水会灌满裂缝,最后引起坍塌现象;滑动类坍塌的主要形成原因为,边坡岩层受到外力作用,沿着岩层中间的软弱区域发生滑动,引起此种现象的原因一般为施工作业时对原本的结构造成了破坏,使之失去稳定,引起较多松散物质的聚集,从而发生坍塌现象;流动类坍塌一般为基层土壤土质比较松软,长期受到大量地表水浸泡作用或者遭受大雨冲蚀以后,促使土层间发生流动,最终发生坍塌问题[1]。各种类型的坍塌均会使公路受到严重损坏,不利于人们安全出行,必须要定期加以检查与修复,以此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概率。此外,路基边坡坡面与坡脚冲刷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工程施工质量有所缺陷,则容易发生沟壑纵横的情况。不管是边坡坍塌,或者是坡面受损,都和路基地质﹑气候环境具有直接联系,所以,一定要对各个区域展开经验分析,掌握雨季给路基坡面带来的影响程度,同时按照有关情况确定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检查与维护工作,从而确保及时察觉与处理问题,保障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条件。

2 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的要点

2.1 确保路基的平整度符合要求

路基的平整度情况和道路通车安全程度存在直接关联,而且还决定着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在此方面必须要落实下述两项要点:①利用路基施工技术规章制度开展施工作业;②公路工程正常通车以后,需做好路基防护工作,及时排除各方面风险,以此确保公路质量过关。

2.2 保证施工材料的规范性

对于公路工程的路基施工作业,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属于十分关键的一环。在挑选施工材料时,必须要符合下述三项:①严格遵守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与行业规范标准选取含水量﹑强度等参数都合格的材料:②依照路基设计强度与稳定性要求确定材料挑选条件;③保障路基施工材料的质量,选取资质过关﹑市场信誉良好的供货商。

2.3 防止路基裂缝问题的发生

因为公路工程中时常发生路基裂缝问题,使得公路施工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为确保路基建设质量,防止出现裂缝问题,需注意下述两项要求:①严格遵照标准化要求开展施工作业,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②使用收缩性较低的砼材料[2]。

3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3.1 在坡面种植草木、植被或铺设草皮等措施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愈发重视,对于路基防护施工技术中的绿植防护应用较为普遍。栽植草木既可以提升土壤的湿润度,还能进行雨水的吸收,以免因为暴雨天气而让路基受到过度冲刷,另外还能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按照实地需求,可将绿植防护划分为多种类型:①直接种植。挑选存活率较高﹑根茎发达的本地植物,如此能控制投入的资金成本,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②直接铺设草皮。此种方式操作起来方便﹑简单,环保效益较佳。对于绿植的挑选,可结合公路工程所处地形与地理位置加以决定,可供挑选的有树木﹑灌木以及草丛等,要能自不同季节﹑气候﹑地形条件下,对雨水的冲蚀作用起到有效的防护效果。既能够增加公路沿线的绿化覆盖率,还能提高路基的稳固性,使得公路工程安全性更具保障。

3.2 防滑桩施工技术

应用此技术时,必须要严格遵照施工图纸的相关要求,确保施工作业的规范化开展。在正式施工前,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展开勘察和研究,如地质﹑水文﹑地形﹑斜坡坡率等,根据工程具体状况来对施工图纸展开分析,保障施工效果。在施工期间必须要对开挖桩孔加强管控,降低对原有地基稳固性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施工期间能够把各种障碍有效排除,提高施工效率。此外,抗滑桩一般是在旱季开展施工作业,由于此时环境温度相对比较高,就必须要加强对桩身裂缝的防控,落实护壁施工作业,并对混凝土结构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

3.3 干砌片石施工技术

该技术一般运用在易发生风化﹑植物种类较少的软岩路基之中,此种环境复杂性较强,路基防护工程的开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干砌片石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对于施工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施工作业时,需遵从下述流程开展各项工作:首先,对路基表部的杂石加以处理,防范技术使用期间以及后期施工作业中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其次,对施工现场展开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展开评估。比如,对于风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就要按照风化地基的自然环境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而对含砂石比例偏大的地基中,必须要做好多余砂石的处理工作,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基础[4];最后,要将路面地基防护范围增大,在开展路基防护处理时,要明确防护的具体范围,再进行种植土的回填,以此确保路基周围取得更好的绿化效果。

3.4 挡土墙施工

挡土墙所发挥的作用为支撑山坡土体﹑路基填土,防止其稳定性下降或者出现变形现象,主要包括了墙面﹑墙背﹑基地﹑墙顶﹑墙踵﹑墙趾等。按照其特性的区别,又可把挡土墙划分成锚定式﹑重力式﹑薄壁式﹑加筋土式等。在开展挡土墙施工作业之前,工作人员需先进行前期规划与施工场地的排水处理,对基坑状态加以检测,若其一直保持干燥状态而且能满足施工标准之时,便可遵照有关要求开展施工活动。开挖基坑边坡时,应按照施工现场条件选取合适的机械设备,按照基坑图纸挑选对应的施工方式与流程,还要对每一阶段的挖掘质量实行检测。其后,再核查所挑选的石料质量﹑规格参数﹑数量﹑粒径等,采取相互交错的方法来合理搭配石料。若石坑中具有太多裂缝,便可使用砂浆加以处理,基于砂浆的黏性提高石坑总体承载能力与结构稳定程度。在进行挡土墙的建设时,必须依照设计图纸明确伸缩缝的具体位置,还要在对应位置布置适当数量的泄水孔。为了提高墙体整体性能,在镶面环节可以使用浆砌粗料石。当挡土墙的强度﹑质量以及规格都能满足相应施工标准以后,便可开展反滤层的修建,还要按照工程要求对反滤层底端﹑顶层建设黏土隔水层[5]。

应当格外注意的是,如果将泄水孔设置在高于地面的防水墙上,就要采取交错的方法加以排列,并且必须要把间距调控在2~3m范围。对于墙面反滤层的修建,需要以砂砾为主要建材,厚度设置为0.5m左右。沉降缝应当设计在地形突变的位置,或者设置在墙身纵向每间距5-10m的位置,宽度则要设为大约2cm,还要在沿着墙顶部﹑外侧﹑内部的区域填充沥青麻絮,而且填入深度不得低于15cm。最后,使用M10水泥砂浆对沉降缝表部实行勾凹修饰处理。

3.5 锚杆框施工技术

此项防护技术对于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技能水平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在运用此技术之前,施工企业可以先安排参与施工的人员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教育,让其更加全面的掌握锚杆框施工措施与施工要点。对于锚杆框的设计环节,有关人员必须要全方面掌握各项关键数据,准确测量计算出会对锚杆框施工效果带来影响的有关参数。而且,还要把锚杆荷载设置为不超过124kN。在施工之前,应当随机抽选占总数目3%的锚杆开展拉拔测试。在具体施工作业时,一定要严格遵照从上到下的次序,根据施工流程手册实施每一环节的施工操作,还要对路堑分级阶段实行加固处理。在有效提高锚杆框结构稳固性﹑牢靠性﹑耐久性的基础上,显著减少施工问题与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挖掘施工阶段,要采取一挖到底的方式,按照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进度确定开发计划,选取性能优秀的挖掘设备或者螺旋式钻孔机辅助施工,尽量防止采用分段式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此外,有关人员还需使用监测设备﹑信息系统对整体挖掘环节加以监测,及时发觉挖掘期间具有的问题以及异常情况,再将此作为参照及时对锚杆框施工作出合理调整。当施工完毕,要求对每一部分的施工质量实行全方位监测,满足建设标准以后,可使用高压喷气设备清理钻孔中的杂质或者是多余的材料,从而保证后续施工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在锚杆入孔阶段,应按照安全规定与工艺标准开展各项操作,如果孔壁存在掉块情况,便要立即将锚杆移除,清理孔洞内残留的掉落物,再次实行锚杆安装。此外,还需注意的是,锚杆入孔深度必须要和设计图纸参数一致,若发生严重误差,则必须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以调整。

3.6 抛丸施工

抛丸施工也就是在路基防护工程中,借助抛丸机对路面实行抛丸处理,以此清理公路路面上的杂物﹑灰尘﹑土壤等,以此提升路面平整性,再按照公路施工的实际状况实施抛丸机的调试,选取适宜的丸料,明确其相应的尺寸,保证公路工程投入使用后可供车辆平稳通行。采取该项施工技术之前,施工人员还需开展对应的准备工作,将抛丸施工区域充分清理干净,保证路面不会存在任何杂物或者是废弃物。而且,应当按照合适的顺序开展施工作业,把控好施工速率,若桥面浮浆太厚的情况下,要将抛丸机公路设置在每分钟三百转左右;相反,若是浮浆比较薄,则要把抛丸机公路控制在每分钟一千至一千八百转范围内,以免存在遗漏。需采取全断面法进行施工作业,每一工作面的长度都不得超过3cm,如果抛丸机已经停工,则作业人员应当把机器移动到施工区域中长度大约在30cm的位置,再次开展施工作业。

3.7 打磨处理技术

此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路面粗糙程度,清除路表的碎石与各种杂质,让路面得到有效加固。通常情况下,打磨技术是使用磨削机开展打磨作业,在开始打磨之前,作业人员应当预先掌握公路工程的实际状况,再决定打磨程度,对路面实行针对性的打磨压实,以此提升路面密度。经过打磨处理,能让公路工程整体抗压性能大幅提升,而且,路基中所使用的防护材料也能更加深入路面,提升路基防护效果。

4 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时,怎样提升其路基防护水平是当前建设领域高度关注的一项问题。对此,必须要根据具体状况,了解各方面要素,合理采取防滑桩﹑锚杆框架等技术,以保障路基防护施工效果。另外,也要积极对现有技术和施工方式加以创新改进,推动我国公路事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公路工程锚杆边坡
这边山 那边坡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实践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各阶段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
基于SLOPE/W的边坡稳定分析
基于不同软件对高边坡稳定计算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