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成为家校双向奔赴的共育契机

2023-04-05

江苏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共育劳动家长

金 晶

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成果频出。2022 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标志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

全民关注的劳动教育探索热潮纷涌,劳动教育成果丰富多彩。然而,伴随着迭起的浪潮,不难发现,“城市农场”“校园菜地”比比皆是,“劳动清单”层出不穷,“打卡任务”竞争激烈……相信在此过程中,有与情景案例主人公乐乐母子相似烦恼的同学与家长不在少数。这样的烦恼折射了哪些问题呢?

一、聚焦问题

一是重劳动轻教育的认知。我国著名学者黄济先生认为:“劳动如果没有与之相伴随的教育,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观情景案例:学校开展劳动达人评比活动,活动任务是上传孩子的劳动照片,可是教师有没有在过程中设置必要的教育引导元素呢?家长认为,劳动过、锻炼过就好了,作业都还来不及做,潜台词当然是做作业更加重要……以上无一不在警示我们: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用劳动任务替代劳动教育设计的现象,这是一种“重劳轻育”的典型现象。

二是劳动教育评价缺失。完备的评价机制是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有力保障。在情景中,劳动达人评选活动的标准和依据就是家长在班级群中上传的“每日劳动照片”。作为一项评比活动,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评价标准是否得当:一张照片是否足以说明学生的劳动能力,家长的单方上传是否能全面体现孩子活动的参与……这都在启示我们:劳动教育评价应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

三是家校共育边界不清。教育部门主抓、家长积极参与、教师先行示范,是共育的良好样态。情景中的乐乐妈妈对老师要求的拍照任务显然不予认同,认为拍照工作是属于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应隶属于被“双减”减去的那部分“负担”。家长没有厘清“双减”真正的内涵,教师没有把握好以劳动作为共育路径的一个契机,双方缺少协作的意识,未能把握共育的内涵。

二、理性分析

情景案例中的这些现象在教育实践中并不鲜见,这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

从家长角度看:学业焦虑席卷。“劳动过、锻炼过就好了嘛,做作业都来不及”,一句下意识的吐槽值得深思。在乐乐妈妈的视角下,作业的重要性一定是在劳动之前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其认知中,劳动教育的价值远远不及智育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基于学业焦虑情绪的席卷,忽视劳动教育功能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在各科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与“劳动”要素相结合的特质。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因为过度重视学业成果,而武断割裂劳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是断不可取的。

从学校角度看:活动设计低效。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全新的时代特色。既有时间概念的“新”,又有基于时代背景变化带来的劳动教育内涵之“新”。情景中虽没有阐述学校劳动达人评选的具体劳动任务,但基本可以明确来源于学生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内容,这样的内涵解读是不足以涵盖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的。告别简单粗糙的“家务劳动”式的任务布置,转向关注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引导,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

从学生角度看:自我教育欠缺。喜欢被表扬和肯定是儿童的天性。情景中乐乐对于被批评的在意以及对评选达人的期待是可以被理解和认同的。但是这样的需求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劳动教育的意义不是让学生获得一次“达人”的荣誉称号,而是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自由的创造、快乐的收获、美好的情感,劳动应该是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一味地用荣誉称号等外力引导,并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策略支持

那么如何助力“乐乐妈妈们”摆脱打卡困境,引导“乐乐们”真正体验劳动的价值与幸福,使劳动教育成为家校双向奔赴的共育契机呢?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

1.基于学生立场的教育观念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劳动教育也是为了人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劳动精神的责任。要实现以劳育人,班主任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立场,尊重本学段学生、本地域学生的学情特点,让班级学生掌握适用于自身的劳动技能,逐级养成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劳动素养,感悟可贵的劳动精神。

2.渗透隐性教育的实践思路

单纯地创设一个劳动现场,让学生学习劳作、出力出汗,并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作为班主任,要系统建构主题班会。此外,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学科渗透理念下的劳动教育也是隐形的间接课程。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离不开每一门学科的“润物细无声”。语文学科中讴歌古今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学作品,数学学科中体验思维趣味的脑力劳动成就感,历史学科中反映劳动元素的民俗风物……无一不是助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课程元素。班主任应该协同任课教师,形成融合渗透的意识,将劳动育人的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中。

3.搭建协作互动的活动平台

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生活不劳动,生活即教育。仅囿于家务劳动的劳动教育是狭隘的,仅让学生单方面动起来的劳动教育是单薄的。班主任要鼓励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参与劳动,体验出力流汗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要积极向学校反馈,为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搭建平台,充分调动社区、社会场域资源,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在劳动过程中看见孩子的成长。合力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全程“浸润式”的家校共育“场”。

4.丰富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多维的,因此,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班主任既要考虑劳动教育过程中多主体的特质,考虑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与家长参评,甚至是社区共评;又要考虑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素养等多维内容的表现,以及在不同维度下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还要考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化烦琐的过程,精准捕捉学生的劳动收获。

劳动创造美好人生,劳动创造未来世界。劳动教育,不止于学校、课堂,还要延伸到家庭、社会,折射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期待我们通力协作,让劳动成为一场联动共进的双向奔赴!

猜你喜欢

共育劳动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