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情景剧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内蕴与实践路径*

2023-04-05

江苏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情景剧道德校园

张 蓉

校园情景剧是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探讨校园情景剧的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实施路径,充分挖掘其在道德教育领域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一、校园情景剧的基本内涵

校园情景剧的产生与心理剧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剧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于20 世纪20 年代创立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20 世纪80 年代,心理剧被介绍到中国,并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衍生出了校园心理情景剧,即一种以校园为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这一方式在各大中小学校迅速流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1997 年,西南交通大学首开四川省校园心理情景剧教育活动先河;2006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合作开展了以“倾听儿童心声”为主题的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心理情景剧在中国10 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并于2007 年在北京市景山学校举行了展示大会。随着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运用,它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还发挥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作用。校园情景剧这个名称也随之被提出。2009 年,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小学德育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2009 爱我中华——全国小学课本剧暨校园情景剧评选活动”,要求校园情景剧以小品、话剧、小歌舞剧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表演发生在校园内有趣的凡人小事。

校园情景剧的内涵与范畴都和校园心理情景剧不同。校园情景剧的编排是以学生为主体,其主题不限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涉及校园欺凌防治、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网瘾预防、经典传承、环境保护等。总的看来,校园情景剧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按照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强调寓教于乐。校园情景剧兼具审美与教育的功能。从审美性来看,它具有戏剧艺术的一切要素,如剧本、演员、观众等,其表演形式涉及话剧、歌舞剧、音乐剧、小品、哑剧等,其呈现手段包括舞台剧和微视频等。这种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呈现手段使校园情景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受众产生立体的审美体验。长期以来,人们都非常喜爱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常从观赏的戏剧中捡拾乐趣,获取知识,认识历史、社会和人生。作为中国本土化改造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校园情景剧始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其教育功能更是不言而喻。在校园情景剧活动中,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校园生活创作和演出,将抽象的知识或观念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营造真实的情境,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校园情景剧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内蕴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儿童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的新挑战,这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要“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2017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六大德育途径之一的“活动育人”要求: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校园情景剧集中诠释了道德教育的实质,符合新时代道德教育发展的要求。

1.校园情景剧为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彰显创造了条件

当代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道德规范的接受者,是被动的规训对象,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校园情景剧从编导到演出,主体均是学生,这不仅为学生自身诉求的表达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自我性格的张扬创造了条件。在校园情景剧的编、排、演中,学生需要围绕日常生活,通过信息材料的分析、剧本的创作、角色的扮演,主动探索、发现、思考及解决身边的问题。这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信心的树立、合作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作用。

信息社会的发展,拍摄微视频成为校园情景剧的一个主要呈现手段,这也契合了当代学生“数字原住民”的特点。他们喜欢使用各种数字技术来处理错综复杂的信息、表现自我。校园情景剧的微视频呈现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校园情景剧是客观审视学生道德现状的新方式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所说:“如果我生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了。我在那里是既不能表现道德,也不能表现罪恶的。”[1]道德源于社会生活,只有源于人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够引发人们内心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校园情景剧反映的是当代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成长故事,它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校园情景剧通过情境创设,再现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人际或社会难题,让学生以演员或观众的身份参与这一暗含真实问题的情境之中,做出相应的反应,展现自己真实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这不仅便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进行引导;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在有“我”参与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构建自我道德认知体系,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3.校园情景剧是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只有在道德实践中,学生才能明确道德标准,提高道德行为能力,使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向自律,成为知行合一的道德主体。传统道德教育往往采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灌输的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正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批判的,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2]。校园情景剧彰显了道德教育的体验性特征,强调情境育人、活动育人。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校园情景剧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自觉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指导自我行为,从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间接习得。依靠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提高产生积极行为的频率。校园情景剧活动模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看校园情景剧,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对类似问题时的有效解决方式。因此,体验性是校园情景剧的最大魅力所在,通过开展校园情景剧活动,可以有效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风气。

三、校园情景剧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实践路径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应结合新时代学校德育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校园情景剧的特色,创新校园情景剧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路径,切实发挥校园情景剧的德育作用,力求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出彩。

1.立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能真正参与,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达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协调发展。为此,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启发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以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角色投入校园情景剧活动中。在和学生商讨确定主题,并确保主题的合理性之后,教师要充分相信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地进行剧本创作,展开角色分配、排练准备和正式演出。学生通过剧本台词、角色扮演来表达他们的内心需要和情感诉求,而这也能让学生观众受到感染,接受情景剧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当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尚缺乏校园情景剧编排的经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过多干涉,要注意体现儿童的立场,发出儿童的声音,让校园情景剧充满童趣童味,避免校园情景剧的成人化、程式化。例如:2017 年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情景剧电视大赛以“弘扬核心价值观,讲好成长小故事”为主题,用学生身边的故事以及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贴近度和感染力。学生们表演了以诚信为主题的《一元风波》《负荆请罪》《诚信超市》,以爱国为主题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升旗手》《非遗文化之南京白局》,以文明为主题的《小黄车说法》《文明的名义》,以友善为主题的《我是霸王龙》《友善花儿朵朵开》等生动有趣的校园情景剧。

2.题材选择应以贴近学生生活为特点

具有确定的主题,是校园情景剧的重要特征之一。校园情景剧的独特魅力在于“用身边人反映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情景剧的素材和题材都应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否则会产生空洞虚幻的缺陷。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日常生活的热点问题和共同关心的话题,选取各年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事件来进行主题设计,明确教育目标,再以此为基础构建剧本。一些地方就很注意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校园情景剧。如南京市从2015 年开始举办“南京市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情景剧大赛”,采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情景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2020 年以“珍爱生命·安全自护”为主题,最终进入决赛的22所学校的参赛代表队展现了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安全自护的学习与理解。

3.协调好观赏性和教育性的关系

作为当前学校德育的一种新的重要载体,教育性是校园情景剧的应有之义。一些校园情景剧虽然选题合适,但在编排演出上过于注重形式,追求服化道精美和表现方式的标新立异,导致剧情内容苍白、表演浮夸,娱乐性有余而教育性不足,大大削弱了校园情景剧的德育功能。因此,校园情景剧的开展需要协调观赏性和教育性的关系,注重寓教于乐,切实发挥教育作用。

对校园情景剧来说,观赏性是充分实现作品教育性的有效途径,教育性是增强作品观赏性的重要依据,二者是不可或缺的关系。抽取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很好地实现校园情景剧的全部价值。只有观赏性强,校园情景剧才能吸引儿童观看和体会,才能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3]面对一件文艺作品,选择观赏与否是第一步,然后观赏者才会去考虑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但对校园情景剧观赏性的强调,不能以牺牲教育性为代价。校园情景剧之所以能在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在于它的教育性。目前,在各地开展的中小学校园情景剧大赛中,最终脱颖而出的作品无不是观赏性和教育性极强的作品,既养眼又养心。这些作品不仅主题鲜明,立意深远,人物形象生动,而且表演朴实,服装、道具及配乐设计和谐,具有艺术感染力,发人深省。

4.建立“编—排—演—议”的完整环节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教育方法,校园情景剧有着一套完整的环节,这也是其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校园情景剧的教育要素不仅体现在创作剧本、排练、演出等环节,也体现在演出后的交流环节。在校园情景剧活动中,表演结束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教育目的,演出之后的分享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编剧、演员和观众在演出结束后展开互动,交流剧情,分享感受,搜寻生活过程中与主角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校园情景剧,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省思,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剧目所传递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校园情景剧的完整实施过程至少应该包括“编—排—演—议”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

剧本是校园情景剧的基础,剧本的创作不同于学生平时的作文,既需要符合戏剧规律,有紧凑、完整的戏剧情节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歌唱、舞台指示等,又需要根据主题融入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对于剧本创作者(学生)和指导者(教师)来说,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剧本并非易事。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社团活动中,注意训练学生的剧本写作能力,如语文课上结合写作教学来讲解文学戏剧剧本的创作要点,道德与法治课上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教育手段,课外活动中成立学生剧团进行专门训练等。而这一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教育理论水平的过程。剧本完成后,可以让剧本创作的核心成员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导演组,自行分工合作。他们需要在学生群体中招募演员,分配角色;需要带领演员研读剧本,表达对角色的理解和看法,讲解剧情和角色特点,明确相关要求;需要让演员熟悉台词、揣摩角色表情行为,组织演员排练每一幕剧情。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提出建议,帮助演出团队协调成员关系。校园情景剧正式演出的方式可以是舞台呈现,也可以是拍摄微视频。在演出开始前,现场的演员服装造型、场景布置、灯光音乐、摄影摄像等都必须准备到位;表演中,演员要全心投入、默契配合,注重表现角色的感情变化。一般来说,校园情景剧的表演并不需要学生演员具有专业水准,只要动作和表情具有感染力。舞台表演或视频播放之后,指导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和观众)一起进行交流分享,总结提升,加强教育效果。校园情景剧“编—排—演—议”四个环节的实施需要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全体师生的合作下发挥作用。

校园情景剧是一种正处于探索阶段的道德教育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今后的实践中,除了举办各级各类的校园情景剧赛事活动,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校园情景剧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情景剧道德校园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情景剧)一江之水
浅议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剧创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