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实施路径
2023-04-05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校本实践研究”是北京市“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关注课题,致力于思政课一体化校本探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在思政课教学中关注小、初、高各学段的学情需要,推动教学主题学段化,主题内容多样化,围绕同一教育主题,采取多样形式,从纵向学段分层推进,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实施路径。
◎ 青少年党史学习的现状及实施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史教育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和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相关教育实践,重点探讨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的现状及其一体化实施路径。
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的现状
一是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的误区。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主要通过历史或专题史教学来实现对青少年的党史教学。通过学业考试评价机制推动学生学习党史,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为了测试而学党史知识点”的错误认知。二是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的难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气势恢宏,内容丰富,领域广博,体系完备。如此丰富的史实,青少年很难系统、完整地学习党史。
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的工作要求
一是贴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当选用相应的教育方法。二是强化党史学习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目的是通过我党百年峥嵘史唤起广大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以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党史教育的特点,可以将党史教育的目标分为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两个方面,这两个教育目标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三是促进党史学习的实践性与行动性。我校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开展不同学段的一体化党史学习,教育目标层层深入,小学阶段主要是让青少年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在情感上萌生对党的深深的热爱;中学阶段主要是萌生加入党组织并成为党组织的一员的想法,并逐步树立起用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事业的远大志向。
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的优化路径
一是创新党史学习话语体系,坚持学术语系与青年语系相结合。话语体系是青少年党史教育的先决条件,从目前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感染力不强等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史教育的话语体系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不匹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话语体系转型上下功夫。要用合适的话语体系讲好“红色故事”,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要使用合适的话语体系使各学段的青少年都能在党史学习中感受到党史教育的内涵。
二是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空间路径,坚持育人课堂有机联动。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真实的、立体的光荣史,因此青少年党史教育也要利用立体的教育空间实现全方位育人。首先利用课堂的优势全方位地向青少年展示党史,使其可以全方位系统地学习党史的知识点;其次要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史的熏陶;最后要合理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开辟多元渠道和教育阵地,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党史学习需求,推进党史教育一体化实践。第二,坚持育人课堂有机联动。首先是加强党史教育课程的校内联动,将思政课和其他课程进行有机联动。其次,学校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学习党史,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拓宽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方法,提升党史教育的质量。
三是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融合,将党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青少年党史学习是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教育。党史教育是让青少年选择信仰、培养价值观的重要教育手段。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实践创新和模式探索,做好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一要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二要用好先进红色人物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队伍。
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富强和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才能做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还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品行端正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光荣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履行的历史任务。
【本文系2022 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关注课题“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D2022-13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李婉秋)
◎ 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校本实践路径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有效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学段、有层次地开展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素养,增强思政课持续性的育人价值,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依托校本课程平台,从教学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探索了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校本实践路径。
教学内容校本化的实践路径
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校本化处理,要基于学情需要: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处时代的生活实际;二是了解学生在思政学科中的学习需要,如认知水平、能力层级、情感倾向等。关注学生所处的时代发展,探索时政热点主体类的校本实践。关注学生思政学科学习需要,探索教材补充拓展类的校本实践。
时政热点主题类的校本实践 坚持反映时代要求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原则,也是推动小初高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共同指向。要贴近学生实际,就要关注学生所处的时代,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以时事热点作为共同主题,将主题学段化,在各学段开展有层次的教学,能够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
教材补充拓展类的校本实践 我校是海淀北部地区学校,学生知识水平薄弱,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模块的学习中,学生普遍表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难以理解与掌握,遇到关于市场经济的现实问题情境,更是难以灵活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市场思维不强。“经济与社会”必修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解决我校学生对于价格、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疑惑。因此,我校开展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奥秘”经济学类校本课程,为“经济与社会”模块中市场经济部分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与现实情境拓展。该课程在同一时政主题或内容主线下,小学侧重个人生活体验,习惯培养;初中侧重社会性的思辨、理性认知;高中侧重从国家社会角度思考法律、政策、制度的制定依据,科学决策的智慧,公共参与能力培养等。把握各学段的侧重点,是有效设计一体化思政校本课程的重要原则。
教学形式校本化的实践路径
根据小初高各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和思政学科兴趣特点,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实施策略。在本校探索中,总结了突出实践的“活动式”主题教育实践和基于学情的“分解式”深度学习实践两方面的实践路径。
一是突出实践的“活动式”主题教育实践。我们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推动实践教学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我校一贯注重落实“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过各种思政学科活动,如建党百年纪念主题活动、辩论社团等。其中,法治教育方面开展的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增强了各学段学生的法治体验,具有显著的校本特色。
二是基于学情的“分解式”深度学习实践。思政教学落实深度学习理念中,要考虑本校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布置开放性强、需要自主查找资料的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必修课程开展大单元深度学习基础上,要针对各学段政治学习薄弱的同学开设相关补充性校本课程,对必修课的大单元学习进行适当的“分解动作”。“分解式”深度学习校本课程旨在实现情境和探究任务的设计要便于学生理解与运用,根据探究问题预设相应的评价层级,学生基本能够实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推进新的教育改革创新举措时,既要紧跟教改大趋势,把握共性要求,也要精研学情,保证素养落地。我校深入研究小初高一体化的思政教育规律,从内容主题到教育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探索有层次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方式,关注真实的人,解决真实问题,彰显校本特色,增强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推动思政课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
【本文系2022 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关注课题“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D2022-13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李越)
◎ 学习党史,育社会主义新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学生的党史教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21 年2 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高中思想政治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党史教育为高中政治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课堂探索思路。
“党史+政治”模式体现育人价值和素养价值的统一
党史教育和高中政治课都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育人价值是统一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奋斗历史。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伟大实践是生动的教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史教育和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学史明理即懂得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党的执政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史增信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是学生政治认同学科素养的体现。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与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二者有共同的素养价值指向,讲清党史,讲好党史,有利于使政治课让中学生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在素养和能力上真正有所提高。
“党史+政治”模式有效开展路径探索
一是以党史资源为素材,开展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以历史为线索,讲述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和指南。一个个党史故事就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适合学生讨论的核心议题,以党史为背景创设情境,通过方法指引、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课堂,学生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提高。二是巧用红色资源,打造活动型课程。党在百年发展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围绕议题,设计以红色资源为背景的学科活动。依据学情探索采用演讲、采访、观后感、读书分享会、分享红歌背后的故事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的新模式,在促进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过程中渗透党史教育。三是依托党团活动,促进“小课堂和大社会”结合。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党员教师占比高达60%,党组织开展了民主学习会、手抄党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系列党团活动。除课堂主阵地之外,政治教师还可以联合学校党组织和团委,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例如,借助“学雷锋日—桶前值守”活动,学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奉献精神等。在党团活动中,将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是一项凝心聚力的基础工程,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将党史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坚持育人与素养相统一,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本文系2022 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关注课题“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D2022-13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王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