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贡献

2023-04-05曹仁杰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践论唯物辩证法李达

○曹仁杰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师。李达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译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是李达晚年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继续奋斗的时期。他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工作和教育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兵”的身份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李达长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1950-1951年,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相继重新发表,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精心撰写了《〈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一边写作一边陆续寄请毛泽东审阅修改。这两本书对推动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毛泽东本人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看完《〈实践论〉解说》第一、二部分后,于1951年3月27日给李达写信道:“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语言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待你的第三部分写完并发表之后,应当出一单行本,以广流传。”并进一步提出:“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两本《解说》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独立研究的科学成果,准确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李达反复强调毛泽东的哲学著作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他在论述中力求讲清毛泽东论点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讲清毛泽东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从而对这些原理作了“独立的光辉的补充”。李达在《〈实践论〉解说》中强调:“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标准。”他在《〈矛盾论〉解说》中指出,毛泽东不仅详尽地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法则的学说,而且具体地巧妙地应用这一学说于革命问题,建立了中国革命理论与政策、方法论与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学说。两本《解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榜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哲学界的新收获。

科学把握李达在新中国成立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必须追溯到他在1926年撰写的《现代社会学》。这是一部密切联系中国革命实际、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专著,代表了当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作。他在1935年撰写的《社会学大纲》,更是一部系统地论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专著,是其长期研究的结晶,也是他这一时期理论工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毛泽东收到李达寄到延安的《社会学大纲》后读了十遍,并作了详细眉批,称赞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并向延安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志作了推荐。《社会学大纲》不是马列著作的一般复述,更不是对外国研究成果的照搬,而是独立完成的作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辨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1961年8月,毛泽东在庐山约李达畅谈了一次理论问题,又一次谈到李达写的《社会学大纲》,说这本书现在还有意义,应该修改一下重新出版。李达欣然接受了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并立即写信给武大哲学系副主任余志宏说:“日前见到毛主席,在谈话中,主席嘱咐我把《社会学大纲》修改出版……我想回校后即开始这一项工作。”并在“旧病未去,新病又增”的身体状况下,立即停止休养,回校带领助手开始工作。这时他的想法有所发展,认为《社会学大纲》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著,没有反映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于是决心重新主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并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室”。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年老多病的李达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社会学大纲》的重版工作之中,集中精力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他对身边人说:“我已经是风烛残年,来日不多了。我还能为党做什么工作呢?就靠这支笔了。我这支笔不能停。哪一天我不行了,我就掷笔而去!”1965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的上册《唯物辩证法大纲》脱稿,他把征求意见稿寄请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并广泛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同时开始指导编写下册《历史唯物论》。他感慨地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快八十岁了,要赶快做!”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李达在“文革”中不幸含冤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他的助手为他完成这部著作,以完成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唯物辩证法大纲》是李达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代表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系统化的新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哲学领域的新成果。

1974年1月,中共中央为李达平反昭雪,李达得以恢复名誉。1977 年,人民出版社找到李达的学术助手陶德麟,委托他将《唯物辩证法大纲》修订出版。陶德麟根据李达生前遗愿,按李达的思路对1965年的送审稿做了修订,1978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以《唯物辩证法大纲》的书名出版。这时距李达去世已经12 年了。该书在《社会学大纲》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并根据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系统阐发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影响,代表了当时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水平。该书出版后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评论者认为:“李达的《现代社会学》《社会学大纲》《唯物辩证法大纲》三部论著是我国三个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除了革命家兼哲学家的毛泽东之外,在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中无人能高出李达者。李达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泰斗。”

李达是一位探索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他最值得尊敬的地方是:他始终唯真理是从,绝不支持或附和那些明显错误的东西。早在建党之前和建党之初,李达就对各种错误思潮作了有力批判,为建党兴党作了理论准备。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发表大量论著,批判社会上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1958年“浮夸风”盛行的时候,他写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的论文,尖锐地指出:“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毕竟还是相当低的。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社会消费品的分配还是不得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既看大的成绩也不忽视小的缺点,才能防止浮夸倾向。”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在教育工作上,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被推选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中国哲学会会长。作为大学校长,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了积极表率。他一直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校师生员工,指导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1953年他就任武汉大学校长,到校后首先抓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创办教职员工的马列主义夜大学。他亲自作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动员报告,带头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史,自己动手编写讲义。二是抽调骨干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他自兼主任,利用暑假时间率领教研室成员认真备课。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的世界观,是指导各门具体科学和各项具体工作的最正确最完备的方法论,在高校中应是“首席科学”“首席课程”,这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行动,也对新时代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实践论唯物辩证法李达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实践论(节选)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WADA运动员行踪报告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