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
2023-04-05李茹
李 茹
单元要求
1.结合所学的说明文,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写作指导
说明性的文章属于“实用文”,其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那么,如何理解这三种顺序呢?
(1)时间顺序。法布尔的《蝉》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是按照蝉由“出洞”到“上树”再到“脱壳”直到“成虫”这样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的。像这种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我们称之为时间顺序。
举例:古今、春夏秋冬、早晚、先后……
类似的还有介绍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毛宁在《梦回繁华》一文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是按照“画面开卷”“画卷中段”“画卷后段”这样由前到后的顺序来介绍的。像这种按照事物空间存在形式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空间顺序。
举例:里外、上下、前后、左右、南北……
空间顺序比较适合用来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处山水等。
(3)逻辑顺序。叶圣陶在介绍《苏州园林》时,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中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时,先列举恐龙化石现象,然后提出质疑,再进行解疑,直到介绍板块学说。像这种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按照事物事理内部联系来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
举例: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由主到次、原因到结果……
逻辑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比如介绍一个熟悉的公园时,我们会选择空间顺序;介绍手机的发展时,我们会选择时间顺序。
有时也会按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的顺序。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比如《中国石拱桥》,先由一般石拱桥写到中国石拱桥,再写有代表性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对于读者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如《大自然的语言》,先列举物候现象,再说明物候成因,这样便于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一篇说明文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兼用其他顺序。比如《梦回繁华》中,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但是在第四、五段则是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来展开的。
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