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理论探索

2023-04-05北京市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张鹏

工会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产业工人生产力

□北京市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张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17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并多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五年来,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自觉坚定,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会、企业和广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结果,是在实践实干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大举措

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由产业革命而产生的”。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中,马克思起草了为后来各国共产党制定党纲和党章奠定依据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其中第7 条规定:“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中国共产党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到了自己旗帜上,就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坚强基石,始终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也成为了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产业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过重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实践,夯实了产业工人队伍基层基础,勾勒出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的一幅幅画面。产业工人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组部从2018 年开始连续4 年共下达产业工人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59.1 万名;产业工人数量进一步增长,近3 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业工人进一步涌入,2020 年全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达8400 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新生力量。工人阶级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则进一步筑牢夯实了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一个突出的历史贡献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领导工人运动以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成为工人阶级的使命任务,只是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核心要素就是劳动,即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赋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时代召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谱写壮丽而崭新的篇章。”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进一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改革正是激发职工这一创新主体活力动力的关键之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实践,推动了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7 亿人次的产业工人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职工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正在加快形成;劳模先进、大国工匠、最美职工不断涌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创造最伟大成为时代风尚。

生产力发展永无止境,深化改革也永无止境。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实操层面不断调适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忠实贯彻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也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理论源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依靠工人阶级是依靠包括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和管理者在内的工人阶级整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其本质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同时也应是改革成果的获得者、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仅要依靠产业工人,还要维护和服务好广大产业工人,提高政治地位,改善经济待遇,畅通发展通道,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以人为本、探索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实践,彰显了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书写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精彩篇章。政治地位得到改善,产业工人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职业教育逐步加强,建立了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实现贯通;全国职工服务阵地遍地开花,户外劳动者之家、暖心驿站等达到7.8 万个;维权实效不断提升,集体协商提质扩面,民主管理落地见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如火如荼。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品格,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着力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体现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产业工人生产力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产业工人新时代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