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策略优化与价值延展

2023-04-05朱家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文化产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爱好者受众

朱家俊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全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湖南省长沙花鼓戏等民间艺术的发展,为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现理性分析全媒体对民间艺术传播的推动作用,持续优化民间艺术的传播方法,深入探讨当前民间艺术传播实践中难点堵点的解决策略,对进一步拓宽民间艺术的传播路径,延伸其价值,推动全媒体赋能优秀传统艺术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全媒体视域下,优秀民间艺术需要利用科技来增强体验感,将科技与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进行融合,不断提高民间艺术传播的精准性与有效性,理性分析传播实践中面临的难点与痛点,持续探索民间艺术视角广、深度化的体验模式,为民间艺术的良性发展凝聚力量。

湖南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的现状分析

湖南省孕育有长沙湘绣、湖南民间剪纸、长沙花鼓戏等十多个优秀民间艺术品牌,在长期发展中,其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1]。这些民间艺术品牌不同程度地尝试用新媒体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传播群体的不断扩大既满足了民间艺术品牌的传播需求,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内涵,又拓宽了民间艺术的传播渠道。

如由湖南木偶皮影中心制作的,在国际木偶节斩获最佳剧目奖的《人狼同舞》,在作品传播上,其首先通过《潇湘晨报》等报刊及时发布作品创作的相关信息,吸引皮影艺术行业的专家与爱好者的关注,利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提高关注度[2];其次,将剧目排练过程与细节在专业网站及专题论坛上与爱好者进行实时交流互动,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再次,对演出全程进行录制,并及时把视频通过各种路径上传到平台网站,供没有在现场观看演出的爱好者进行赏析和评论;最后,在作品上线后,把受众对演出的感受与体会以及剧评等及时进行整理并发表在各类媒介上。

《人狼同舞》这一民间艺术作品在传播与推介过程中,既尝试了全媒体间的优势整合与时空互补,也推动了湖南民间艺术作品的联动与融合传播。但在民间艺术的全媒体传播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民间艺术的传播过程把控困难,传播主体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传播内容不易筛选与甄别,传播平台功能急需拓展优化等。总的来说,全媒体时代,民间艺术传播正面临着在传统媒体时代未曾面对过的诸多问题。

全媒体视域下湖南民间艺术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

全媒体视域下,湖南民间艺术的传播存在环节较难控制与把握、线上传播平台不够完善、传播重点筛选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信息的实时性把关与反馈困难,“把关人”身份面临新挑战

传播学奠基者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把关人”担当着决定信息是否参与流通的“门禁者”身份,此“门区”存在于信息源和受众之间,决定信息能否转入互动渠道,同时其在渠道中对信息进行正向引导与过滤把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失。众所周知,新媒体时代的民间艺术支持“去中心化”传播,也就是说,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传受身份正日益趋同,传播者“把关人”的特权逐步弱化,在艺术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互动场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把关人”要想自己控制信息,并随时接收到互动信息,就显得有心无力。

同时,全媒体背景下,迅捷性、及时性成为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资讯“把关者”身份的可行性受到怀疑。现今,全媒体全面支持各类用户“无限制”上传、转发有关民间艺术的信息,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众多艺术主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全社会都支持多点发布与融合传播,迅捷的传播方式造成“把关人”的繁忙,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低劣的民间艺术作品充斥在各个网络平台,而“把关人”却难以应对,无力处理。

此外,全媒体时代,海量的民间艺术信息使民间艺术爱好者“应接不暇”,对艺术信息的导向与质量缺乏辨别能力,这给资讯“把关人”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工作人员很难实时、高效、精准地把控各类民间艺术平台每天更新的资讯,尤其是面对艺术虚拟社区中大量的帖子以及民间艺术播客中的海量视频时。因此,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巨大的海量信息审核量对“把关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技术催生众多数字化传播路径,传播平台功能亟待优化

新媒体传播路径繁多,类型繁杂,有RSS、虚拟社区、数字电视、IPTV、门户网站,等等。新媒体技术为信息互动与传播平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前,湖南省民间艺术的传播主要依托虚拟社区、播客以及门户网站等,其应加强通过移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与传承。

当前,湖南民间艺术传播平台功能有待拓展,传播方式仍需创新,其在规模化传播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湖南民间艺术的传播大都需要政府支持,依托财政拨款搭建了功能不全的门户网站,网站的板块偏少偏散,亟待优化,且未针对不同的民间艺术开设专题栏目,许多板块点击进去后并没有内容,频频跳出“正在建设中”“资源被删”等提示,信息更新迟缓,相关资讯过时,网站维护不足,无法满足受众需求,新媒体的优势未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且相当多的视频既打不开,也无法下载。此外,艺术虚拟社区与艺术论坛的活跃度不高,互动交流较少。

海量信息导致艺术资讯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传播内容甄别不便

“传播有道,内容为王。”内容是传播的核心和初心,是传播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间艺术资讯的内容广泛,涵盖民间艺术的相关信息、基本常识、主流趋势及商业价值;民间艺术的传播路径多,除常见路径外,还包括人物动画、主播形象等新载体。数字化技术为民间艺术的多样化传播提供了支持,即通过对民间艺术传播符号与特征进行动态化、形象化、数字化处理,使各类艺术作品互融互通,统一融合,并储存在海量化、多样化文本与媒体“资源库”中。数字化技术促进了民间艺术信息的丰富化和颗粒化,数字化技术的赋能极大地丰富和优化了民间艺术的传播内容与推介方式。且还能依托数字化技术对民间艺术的精髓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传播热点。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既扩大了艺术信息传播的宽度和广度,又提高了艺术传播的深度。

然而,丰富且多维的民间艺术信息会分散关注者的注意力,使受众难以寻找各类民间艺术信息的核心内容与重点信息。通过受众采访不难得知,新媒体平台上大量信息的冲击使受众产生了疲倦和无助感,这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让部分民间艺术爱好者望而却步,甚至不得不放弃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资讯。因此,如何更好地帮助受众获取其所需的信息,成为民间艺术通过新媒体传播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湖南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当前,新媒体融合传播、多路径立体推介的民间艺术传播方式已经初具规模。要想解决全媒体背景下民间艺术传播存在的问题,就要系统梳理,深度思考,注重细节,探寻优化策略,尽快解决上述难点与堵点,全面促进湖南省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和高效传播。

引育并举,全面提升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主体的专业水平和媒介素养

在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的融合互动模式中,民间艺术的传播主体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推动各类民间艺术资讯的传播。要想有效把控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的环节,就必须全面提升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主体的专业水平和媒介素养,使从业者能灵活应对传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好各种关系,切实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3]。

首先,提高广大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基本素养与欣赏水平。民间艺术的全媒体传播使得民间艺术的传播者与爱好者的身份实现统一。施拉姆的“自助餐厅”理论提出,餐厅的食客不仅仅是就餐者,也可以是厨师,这两种角色既能结合自身喜好选择食品原材料,自主决定就餐形式,还能依据各自的口味与喜好自制食物,并把有自己特色的食物分享给其他受众与爱好者,当然也能交换品尝他人制作的食物。而在民间艺术的全媒体传播中,媒体用户不仅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其能自主制作和上传作品,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但是,民间艺术的受众主要为民间艺术业余爱好者,他们并不熟知民间艺术的起源、精髓、呈现方式与剧目等,因此在传播与分享中经常出现误解误读,或只为满足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民间艺术的传播内容过于娱乐化,从而使得民间艺术缺失原汁原味的内涵特质与文化特征,这样必将造成民间艺术传播的低俗化与无序化。所以,要想实现民间艺术的正面传播,就要全面提升民间艺术爱好者的艺术修养与专业涵养,让业余爱好者也可以深度把控民间艺术的核心价值与内涵精髓,制作出较高水准的传播资讯,分享给更多受众。

其次,持续培养一批专业水准高、文化涵养好的民间艺术传播者。众所周知,在民间艺术传播中,根据对传播的影响力来划分,处于第二个层次的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从业人员通常由政府主导的艺术保护机构中的专职从业人员、民间艺术团体的成员以及专业民间艺术传承人等组成。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技能与艺术素养。此群体主导着各类民间艺术的传播趋向与价值追求,他们既熟悉民间艺术的起源,又了解民间艺术的传播要点,因此传播内容的把关效果主要决定于这个群体的能力与素质。

但就现状而言,大部分艺术从业者未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不具备新媒体传播的综合素质。个中缘由很多,包括大多民间艺术主要为舞台表演艺术,民间艺术传承人习惯于通过现场表演传播民间艺术,不善于甚至不屑于用其他方式传播民间艺术,他们不主张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对民间艺术进行颗粒化、碎片化传播与分享。再加上多数传承人年龄较大,较难掌握和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更有甚者反对通过新媒体传播民间艺术。但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民间艺术爱好者或传承者无法阻挡这一趋势,时代要求其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因此,对广大艺术专业从业人员开展有效培训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艺术专业从业人员应尽快熟悉并彻底掌握利用新媒体开展民间艺术传播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受众期待,为各类优秀民间艺术开创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推介路径。

软硬结合,逐步加强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和功能维护

在民间艺术传播中,媒体是中介,是资讯的物理载体。数字化传播活动需要依托强大便捷的新平台才能顺利地开展,所以要使民间艺术获得更好的创新发展,就要加强对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和功能维护。

首先,加大对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支持力度。当前,各类民间艺术团体资金有限,平台建设经验不足,效果不佳。政府等相关部门与专业媒体要支持优秀民间艺术传播平台建设,并根据不同民间艺术的特点开发行之有效的传播模式,让广大民间艺术传播平台更具特色与活力。此外,可聘请或外包各类艺术网站与数字艺术博物馆,加强对专业平台的运营维护,确保服务器畅通快速,保障艺术信息的实时更新。

其次,搭建全方位、全时空的民间艺术传播平台。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民间艺术爱好者期待能实现“泛在”资讯获取与分享,其具备实时获取特征,支持全时空浏览与上传,将艺术传播主体从电脑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对艺术信息的“泛在”接收与传播。如民间艺术微信公众号等,其为民间艺术开辟了一个实时传播的空间,能更有效地推进各类艺术信息的实时高效传播。

与时俱进,及时优化民间艺术全媒体传播内容的筛选和开发模式

首先,快节奏地持续更新民间艺术资讯。在全媒体背景下,民间艺术资讯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传播内容的信息量之大,传播与转载的速度之快超出想象。要想持续更新内容,就需要艺术专业从业人员积极主动面对,尽快研究并破解传播中的难点与痛点,积累新的经验,及时优化传播策略,以不断满足全媒体时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引导大众坚持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最终逐步凝聚出各具特色、包容互通的艺术追求。

其次,创新性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轻松获取资讯成为可能,这种开放性的传播模式能让受众在互联网上自由“冲浪”,只用搜索引擎即可精准获取所需信息。但在重复的下载和复制中,民间艺术的相关信息面临同质化困境,这将造成民间艺术特色的“缺失”。因此,在全媒体传播中,传播主体应依托民间艺术的独特性,创造性地开发独具特色的艺术项目,如数字交互游戏、虚拟社区等,为受众提供高水准、独特的艺术资讯,为湖南民间艺术注入新内涵,创新传播形式,促进湖南民间艺术的不断繁荣与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爱好者受众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蝴蝶爱好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直播答题爱好者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