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3-04-05田亮凤安顺市平坝区安平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田亮凤 安顺市平坝区安平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现阶段,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加大。农家书屋是一种由政府部门组织并加以落实的利国惠民工程,在农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农家工程活动建设的组成部分。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全方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但由于农村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农民传统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农家书屋的运营状况并不是很理想,难以充分发挥其实质作用。因此农家书屋要根据农民的阅读需要,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强化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克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农村书屋的利用效益,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食粮。基于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针对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策略展开相关研究。
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新时期农家书屋的建设力度,真正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家书屋项目对构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压缩城市文化空间,保证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动能和主要内容。在此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农家书屋建设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而在当前农村地区实行全面覆盖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新时期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宣传力度不够
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农家书屋的重视程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逐渐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也引起更多相关人士的关注。
然而,部分农家书屋由于宣传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导致农家书屋的管理难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性的可持续发展。
书籍选择混乱
在新时期背景下,农家书屋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部分书屋的书目与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缺乏一定关联性的问题,导致当地农民并不愿意主动阅读农家书屋的书籍。
另外,部分农家书屋的书籍复本数量达到20本,而有些书籍信息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轨,并不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机制有待完善
乡镇街道党委人民政府是监督管理农家书屋运营的主要负责单位,但据实际情况分析,相关管理人员普遍对农家书屋关注不足,导致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监督与考核管控能力较低。同时,多数农家书屋选择以村委会办公室作为建设基地,但是部分村委缺乏用于农家书屋的管理经费,直接由村干部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而部分村干部身兼数职,缺少认真经营书屋的时间及精力,使得农家书屋的实际管理工作相对混乱,难以定期、系统性地为农民开放农家书屋,导致农家书屋的实际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资金投入不足
农家书屋在实际运作中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相关研究表明,部分农家书屋的民间捐赠书籍数量以及资金投入匮乏,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撑其日常运转,农家书屋资金方面明显短缺,使得农家书屋在基础设施建设及书籍信息建设均难以得到有效发展,无法吸引农户积极参与到农家书屋的阅读活动中,降低了农家书屋的影响力。
服务理念落后
农家书屋实质上是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免费对外开放并举行多样化的图书推荐与阅读交流活动的文化场所。但是现阶段部分农家书屋没有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缺少自发主动开展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及严谨性。
同时,相关管理人员未能将现代化的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阅读设施有效加入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中,导致农家书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没有根据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因此,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的落后,不仅影响相关管理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态度,也会降低农家书屋的影响力,需要相关部门加以科学管控,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新时期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开展多元化的农家书屋宣传活动
举办开展多元有益的农家书屋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的认可度,对农家书屋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开设信息咨询服务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特点,搜集整理科技信息并在农村各地进行免费推广,为群众带来更多农业资讯,提高生产技术和知识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和生活观念,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搜集整理相关文章时应重视内容的科学化、精细化、实用性,指导农民走上正确的发家致富之道,共建美丽乡村,共享幸福民生。
2.开展书屋知识讲座
在农家书屋的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开展知识讲座作为宣传文化、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这也是新时期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农家书屋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农家书屋文化,进一步增强农家书屋的传播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另外,在进行讲座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直播电视讲座、专家演讲等,以增强讲座的互动性,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讲座内容既可涉及农业生产、种植业技术、养殖栽培、植物病害防治、农业法律法规等,还可以根据群众所反映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等。
3.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举办阅读交流活动能大大增强农家书屋对群众的吸引力。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举办农家阅读朗诵、农业百科知识竞赛;面向年轻人举办读后感征文、故事会等活动;面向中老年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把更多的群众吸纳进农家书屋,营造良好的读书、文娱、休闲气氛。
通过多元化的农家书屋阅读交流活动模式,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对书籍的实际需求,充分展现农家书屋的价值,彰显其在农村环境中的重要教育价值与社会地位。
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为全方位保障农家书屋项目的实施,并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管理者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真正建立、经营农家书屋并充分发挥其功效,区级图书总馆可以对农家书屋的管理者开展相关学习培训。
比如,通过制定服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者行为;也可指导农家书屋管理者主动地到区级图书总馆观摩、学习,并总结工作方法;或者区级图书总馆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根据农家书屋管理者的实际状况制定使用手册等。
通过编写农家书屋管理者应用指南,根据图书馆的专业知识,针对农家书屋常见的管理难题加以讲解,增强指南应用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从而切实提高农家书屋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更好地提高农家书屋管理服务。
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在制定农家书屋的具体管理工作制度时,应保证其内容具有一定严谨性,贴合当地实际发展需要,能够有效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另外,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还应注重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组建具有良好的管理服务态度,较强的管理工作能力,以及一定专业运营技能的团队。
但目前由于农家书屋主要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并不强,且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农家书屋的管理混乱,甚至无法顺利运营。这就要求农家书屋管理者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规范农家书屋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定,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书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大农家图书选择以及购置力度
1.购买农民急需图书
加强对书籍选择的科学性,并对馆藏进行择优选取,推动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现阶段,农家书屋现存的多数书籍主要由区级以上文化部门统一配送和社会公益组织或热心人士的友情捐助。
然而我国农村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农户对书籍的具体需求存在差异,统一化的书籍配送形式难以平衡这种差异,也无法真正彰显书屋的价值,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农家书屋在选择重要的文献知识资料时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融通,并充分明晰当地农户的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追求科学与实际,以满足当地农民的多样化需求,以此实现农家书屋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另外,应对当地农民人均知识水平以及其对书籍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科学购置包括消费、生活、医疗等众多领域的书籍,以此推动农民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2.负责实施社会捐助活动
农家书屋的书籍除自行购买外,社会捐赠也是一种有效获取图书资料的主要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鼓励社会人士积极主动投入农家书屋文化建设中,丰富其书籍资源,助力当地农户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进而使得农家书屋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得以有效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农家书屋的经济效益提升,对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有效落实我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3.承担书刊配送任务
农家书屋运作流程中的出版物主要来源于国家制定的“农家书屋必备出版物目录”。因此农家书屋的图书选择要满足地域差异化以及多个农家书屋不同的发展特征,切实适应大众的需求,满足各种读者群体的需要,可以将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惠农政策、农家实用技术、健康常识、科学文艺等读物投放到农家书屋。
此外,也要着眼于农村地区儿童的发展,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及音像制品,提升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认知水平。
积极实现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4月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该项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包括图书文献、地方特色剧目、影片、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珍贵文物、文化史料、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多种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
同时实施资源共享工程,能够不受时代、区域的限制,借助新的传递途径,把优秀文化信息资料带到经济、社会、技术较落后的领域。当前,国家部门一直把各领域的公共资源视为开展文化工作的基础。
为此,“农家书屋”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点,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数字化建设,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共同保障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唯有真正做到农家书屋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方可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的需要。
农家书屋建立不易,长期有效的发展更不易。为防止出现“形象工程”“花台子”,需要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规章制度,转变服务理念,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让每一位管理者都明晰建立农家书屋的最终目的,防止农家书屋资源的耗费。
在基本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尽量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方式,提升书屋的效率,使农家书屋这个惠民工程建设更进一步地“接近民众,接近日常生活”,使农家书屋扎扎实实地落在农村,让农家书屋真正惠及农民,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