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3-04-05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信息化

孟 青

(作者单位:邹城市财政局)

对基层事业单位而言,会计核算是其财务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整体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财政制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原有财务会计核算模式的滞后性凸显,需要予以优化。在新时期,各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应革新自身的工作观念,明确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规定,把握预算管理关键,切实提升自身的财务会计专业能力,进一步落实好会计核算工作。

一、研究概述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出台之前,各基层事业单位实施的会计核算制度较为落后,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作支撑,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导致财会工作质量不高,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而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规范性显著提升,工作流程趋于规范,“制度+技术”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方便事业单位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优化会计核算效果。

具体来说,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促进上下级部门间的双向管控,更为合理地调拨和分配财政、预算资金;二是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各基层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调管理,保障预算管理机制的针对性和健全性;三是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对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控监督、跟踪反馈,切实解决好在此期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做好评估评价工作[1];四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从调研立项、执行到事后绩效评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五是预算数据管理一体化,融合信息技术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财政部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中明确了预算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建设目标,提出“通过会计核算和反映,实现对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控制与追踪”的要求。在此期间,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引导各职能部门科学制订预算管理计划,增强预算数据的互联互通性,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这种工作模式也能够进一步降低低质量项目立项入库的概率,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并减少信息采集、信息修复工作量,保障会计预算工作有效执行,并加强过程追踪、后期监督的落实。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下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建设要点

自《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实施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转换为收付实现制、责权发生制并行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双重计量原则。这就要求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重视建账、审核、登记凭证、结账和编制报表等重要的会计核算任务,并依据实际收支状况来落实会计核算工作。年末,还应进行指标数差额核算,提高项目追踪管控的及时性,加强对项目运行全过程的管控,重视对项目可执行性的评估[3]。

目前,事业单位的收入增速回落,但财政资金支出增长仍在持续。为维持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应重视预算管理与控制,保障基层建设、文化科技教育建设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切实满足。其次,需要提升风险防控质量,减少不必要支出,促使财政资金能够用到实处。再次,各职能部门需要树立科学的预算意识,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保障编制方案切实可行,并依据实际工作状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各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一体化平台,运用预算管理系统自动完成对预算数据的分析与监督,及时审核预算指标可行性,保障核算准确性[4]。通过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依据系统生成的财务会计分录与报表来协助财会人员掌握相关项目的落实程度,合理协调项目建设资金,并以此促进数据信息互通共享,便于各部门人员查收、获取预算信息,协作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现存问题

(一)未落实好源头把控工作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和目标,为后续工作提供正确导向,保障工作效率与质量。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各职能部门前期在编制预算方案和制定绩效目标时盲目立项,存在项目重合性问题,导致后续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子项目分类不够清晰,无法找到匹配项目,且整体预算编制方案与绩效目标间的匹配度也较低,甚至出现“假大空”的套式现象,使得支出与会计科目对应不上。另外,由于预算方案不够科学,事业单位难以依据前期预测开展项目建设,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预算方案,再进行层层审批与修正,大大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5]。

(二)归口管理和动态监控效果不佳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时建设的信息化平台虽然能够分担一定的出纳工作任务,但依然无法满足整体工作需求,因此对于人工作业的依赖性仍旧较强,但事业单位基层业务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容易产生“责任不到人”的问题,不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同时,事业单位的部门设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导致部分项目的预算编制无法精确到部门,难以实现归口管理,不利于对项目建设情况实施动态追踪。此外,部分职能相近的部门还可能产生重复项目竞争的现象,导致挤占项目经费,给项目预算编制和监督执行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关联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时,事业单位应当引导各业务部门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构成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业务工作链,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但就目前来看,各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无法保障部门间的工作衔接性,各职能部门实施的管理考核指标并不统一,且基层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的沟通有限,仅在费用收支等工作中进行简单对接,在其他日常业务方面的关联性较差。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指标缺乏一致性和明确性,差异化的预算指标增加了工作协作难度。相较于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特殊性,其采购和资产管理的灵活性较差,常出现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某项工作的现象,可能会引发同一项工作反复调整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性质的特殊性,难以有效实现权力下放,预算编制需要层层审批、多次调整,容易增加管理难度,导致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效果不佳。

四、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源头把控,规范预算管理

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从源头入手,落实好事前项目效益评估工作。首先,相关人员应将预算编制可行性分析视作预算管理一体化中的重要内容,强化源头把控,减少低质量项目的建设数量,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利用率。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绩效管理目标,评价前期预算编制方案,以保障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公益性等特征,整体项目覆盖范围较广,需要投入大额的资金,且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见效十分缓慢。为保障项目建设效益,需要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机制,以确保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实际状况得以明确,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再次,各事业单位可引入项目绩效目标考核机制,强调对预算管理的硬性约束,以客观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总之,前期评估和过程把控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项目整体建设方向。各事业单位需要在项目入库之前便做好规划,摈弃效益低的项目,避免将大量资金分配到此类项目中,并通过实施阶段性、全过程性的监督与管控把握项目建设大方向,实现规范、科学、有效的项目预算管理。

(二)规范工作流程,注重动态监管

在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并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全面监督与控制,落实好动态监管工作,确保项目得以规范、优质建设。首先,各事业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加深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了解。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培训、学习活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了解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其将新政策、制度落实到工作中,以保障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其次,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依托信息化技术削弱工作的烦琐性,以形成更为简洁、标准的工作流程,最大化凸显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在平台建成后,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并积极提升财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使信息化系统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再次,应立足于现行工作规章制度,依据《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细分工作流程,增加细节性管理规则,为相关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依据。最后,还应当加强对预算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追踪与监管,建立健全动态监管机制,依据项目实际开展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方案,掌握预算资金调拨、分配、使用各环节的工作状况,确保建设资金能够被用到实处。

(三)优化考核体制,强化监督管理

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应当坚持“支出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在严格规范预算考核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障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第一,各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项目考核体制,依据实际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在关键位置设置预警点,将其视作核心考核管理内容[6]。在项目建设期间,一旦触发预警规则,管理人员便会收到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加大绩效考核力度,进一步约束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在项目规划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以保障项目建设效益。第二,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预算实施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确保预算编制方案得到全面落实。在此过程中,可以及时将获得的预算执行情况报送至同级财务部门,为其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第三,为保障监督管理工作质量,还需要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完善纠察体系,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来实施预算管理监督,保障预算管理过程可追溯,全面提升资金利用率。

(四)注重信息化建设,推行多方联动管理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数据云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进程,能够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效果,并为多方联动管理创造条件。在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改革方向。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首先,各事业单位应立足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完备的财会工作系统,从而有效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压力,并确保预算管理方案执行期间的全部工作信息能够被准确记载。其次,应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落实好会计核算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工作,提升数据信息利用效率。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项目执行期间的大量信息交流活动都可在线上进行,这有助于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成信息化系统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与维护,改善系统功能,使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再次,各事业单位需要明确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配合。各事业单位可依托信息化系统进行多方联动管理,立足全面云化架构实现对核心业务的集中管理,明确各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实现预算管理流程全覆盖,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技术”管理运行模式,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五、结语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下,各事业单位在落实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现行法律规章制度,明确财务核算工作的要点,促使一体化预算管理能够更好地与会计核算工作相衔接。这就要求各基层事业单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建立健全内部管控机制,提升财务核算工作质量,保障财务工作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路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从多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