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2023-04-05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王雄超
◎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王雄超
关于生命观念的内涵,吴成军老师提出“生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要学会用系统的视角看待生命系统,通过分析生命系统的特点来认识生命观念的核心内涵,以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运行、发展、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等为研究方向来提炼生命观念。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学科内容优势,让学生从千姿百态、精彩丰富的自然世界中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观念,能够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命观念教育时,也应该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职责,让生命观念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树立“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尊重、被爱护”的正确生命观念。
一、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
1.生命观念的内容
生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能够进行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的物质形态,是兼具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因此对生命的特征、现象、关系进行解释、验证、形成系统的、抽象的理论叫做生物概念。具体而言,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2.生命观念的意义
生命观念是贯穿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生命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教师要适时地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生物知识与结构时更加省力,同时还可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二、生命观教育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尊重生命意识
初中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的阶段,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思考水平正在逐步完善和提升,是培养道德意识和生命意识的重要时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教材中的各类教学素材,加以补充和拓展。让学生对宇宙万物的生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且对生命的宝贵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入思考,进而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例如,在北师大版生物教材“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中,教师要紧扣生物教材核心要点,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缤纷多彩与生命的珍贵美好。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千姿百态的鲜艳花朵、金光灿灿的滚滚麦浪、蹁跹起舞的各类蝴蝶、奇形怪状的蔬菜瓜果,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去发现大千世界中所蕴藏的生命现象。教师还可结合《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或《动植物图解》等内容,向学生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让学生深入理解雄狮为什么被称作“万兽之王”,蜗牛为什么总是“慢慢悠悠”,松柏为什么素有“君子”之称,娃娃鱼为什么会产生婴儿般的哭泣声等。在各种各样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展示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生物独有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感知生命的多彩和意义。最后,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作为活动主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生存环境,如一片葱葱郁郁的森林、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片井然有序的农田、一片黄沙飞舞的沙漠,让学生明白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并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只是庞大的生态系统中那微小的生命个体,进而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2.开展实验,带领学生感受生命奥秘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想让学生更加真实、深刻地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接受更加全面而系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开展生物实验。例如,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生物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意义,感知微小生命也会有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精神。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培养要求设计“猫是如何捕捉猎物老鼠”的生物实验。学生要根据教师所给出的课程主题与实验问题,以3 ~5人的小组形式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搜集相关信息,整理后列出以下内容:(1)嗅觉;(2)听 觉;(3)爪子可伸可收。之后,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安全和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生物实验,利用实验材料设置模拟装置,观察并记录猫咪在模拟的白天环境和模拟的黑夜环境中捕捉老鼠时的一举一动,如猫咪在黑夜中依旧可以通过灵敏的嗅觉与听觉来追踪到猎物老鼠的方向与位置。最后,让学生完成生物实验报告,将所观察到的结果与最初假设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以表格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感受,无形中锻炼了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此外,学生在观察猫捕捉老鼠的过程中,也领会到动物世界中生物之间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关系,感受到生命的独特与奇妙。
3.师生互动,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适当互动,可以使教师立即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听课时的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自觉联系现实,寻找更多的生命意义,产生最真实的理解。例如,在“生物圈中的动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生物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的教学流程,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唤醒沉睡在心中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所了解到的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从工厂排放污水污染河流、冬日里雾霾天气频频出现谈到北极冰川开始融化导致水面上升,土地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等。其次,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到的问题入手,讲述环境污染给整个生物圈所带来的影响,如一片池塘的污染造成整个池塘生物链的崩塌以及生物圈的破坏。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的工业化行为对其他生物所产生的巨大消极影响。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探讨,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个人的职责,利用我们有限的能力去改变环境,保护生物。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地从不随手乱扔垃圾、采用公共环保的出行方式等身边小事说起,确保探讨能够落到实处。教师也可以评选出最合理的10件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小事,制定行为表格,以21天为一个周期,邀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此次“呵护生命大运动”,学生彼此之间共同监督、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4.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建构生命观念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用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知识归纳,但这种方法比较被动,学生很难专注其中,而且因为课堂上的知识呈现较为零散,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会出现混乱、疑惑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生物学习十分困难。而思维导图在生物学科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事半功倍。
例如,在“动物运动的形成”一课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生命运动的相关概念。生命在于运动,而生物运行时需要各个关节的配合才能够完成。在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中,运动系统的组合和形成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运动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层次。如骨的组成是骨膜、骨髓、骨质;骨的形态分类为长骨、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又细分为肱骨、股骨;短骨分为腕骨、根骨;扁骨分为肩胛骨、顶骨;不规则骨分为椎骨、蝶骨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梳理各类生命运动的基础结构,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构造的精妙,意识到地球上存在的每一个生物都是造物者精心设计的礼物。同时,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生命观念的保障措施
1.转变学科教学理念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的最好途径是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的课堂活动,是开放自主、实践探索的教学活动。因而为了更好地保障生命观念教育能够切切实实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教师要改变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学科教学理念。具体而言,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使用正向鼓励的教学评价,打破学生害怕答错问题的心理恐惧,让学生能够彻底打开心扉,主动分享想法。教师也要让学生来主导课堂的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在快乐氛围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感受快乐,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命观念的启示与感染,真正领会生命的真谛。
2.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忽视教学评价的作用和价值,认为教学评价毫不重要。实际上,教学评价能够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教师持续优化教学流程,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因此,为了在生物课堂上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单调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评价方法。除此之外,生物教师可以根据生物课程目标,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多元评价模式,让评价更加全面、深刻、有效。
3.重视教学反思环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如此,教学更是如此。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中引入生命教育理念时,应当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反思工作,在反思中成长进步。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知道学生对哪个主题、哪些内容感兴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讲解。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之情,又可以让学生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转折点,教育工作者应不待扬鞭奋自蹄,要锐意进取,寻求改革之路、教育之法。初中生物教师要将生命观念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