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
2023-04-05林源南平市政协理论研究中心
林源 南平市政协理论研究中心
引言
机关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当前随着人们对公共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中需转变观念,引入全新的工作方法,构建现代化工作模式。在国家政策号召下,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持续推进,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就,但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细节性内容较多,未来还需要持续增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改革效果。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为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单位需立足当下的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创新工作理念与方式。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下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通过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助于提升单位内的绩效管理水平,使机关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中能有全面预算意识,积极执行预算管理的各项规定,在提高其服务水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支出,确保单位的持续、高效运转[1]。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全面变化,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各地政府都在实施财政体制改革,而预算绩效管理为其中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方面的统筹、调控作用。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明确
在机关事业单位内为保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整体效果,单位必须立足自身的工作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发挥制度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但根据当前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部分单位虽有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并未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因为制度相对匮乏,后续工作中有关部门、岗位人员无法按照制度来工作,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性不足[2]。如一些工作人员往往出于个人利益追求,存在违规工作的情况,影响了单位内的正常工作,也使单位承受着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没有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也就未清晰确定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有关人员在工作中不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未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来开展工作,经常存在管理漏洞,难以在单位内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由于包含的工作内容多、流程多,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高效实施,在单位内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系,以指导实际工作。显然,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内虽有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但该体系中的相关内容不够全面,或者体系中的有关内容完全脱离了单位实际情况,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表现在诸多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不符合本单元的战略发展,后续按照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时很难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长此以往,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部分绩效指标不合理,在绩效评估中的难度系数较大,预算绩效数据与实际有所偏差。
(三)监管力度不够
机关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为减少各种问题,在单位内需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全流程、全要素监管,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部分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未建立起科学的监管机制,也未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调配专业的监管人员来监管相应的工作,导致单位内的资金利用率不高,存在资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如一些单位需的采购工作中,由于没有监管机制,部分采购人员常常存在贪污腐败行为;部分单位利用预算资金开展各种建设活动时,未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管,工程建设的质量不佳,也存在较大的成本消耗,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监管不到位所导致的,为改变这一局面需加大监管力度,用全过程监管来及时解决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预算绩效管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当前由于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机关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倾斜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引入信息技术有助于构建全新的工作模式,如通过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平台,在该平台内共享信息,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直接调用平台中的数据,提升工作效率与水平。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未转变工作观念,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坚持传统的工作方式,信息化建设落后,如未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构建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管理具有盲目性,预算指标不够合理、绩效管理达不到要求;未实现信息共享,相关部门、岗位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预算执行监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机关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策略
(一)积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
事前绩效评估对象与拟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预算管理对象有关,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等为基准,将重点项目等纳入事前绩效评估环节。事前绩效评估一般有现场调研、聘请专家、网络调查、电话咨询、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当前许多地区的事前预算绩效评估中,都添加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方式,这些人员本身对财政预算支出有监督职责,在事前评估阶段鼓励这些人员参加,可从预算监督、民主监督等不同方面评估机关事业单位政策、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构建“参与式预算”新模式。
(二)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当前的条件下各机关事业单位都在推行财务管理新模式,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单位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根据国家最新规定来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障该制度的可行性。机关事业单位内的岗位众多,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与要求各有不同,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考虑这一特殊性,细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如制度中应包含不同岗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责任细分情况、工作要求等[3]。此外,单位内的各部门和岗位人员都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当单位形成了对应的制度后,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且不同岗位人员还需就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交流,在相互配合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预算绩效评价
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包含了很多细化内容,如预算绩效评价,这一工作与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正是由于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时需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任务。为得到更为准确且科学的评价结果,有关人员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应始终坚持科学性、全面性,按照评价指标与方法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其预算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反映单位内的资金使用收益情况,以保障在获得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后单位内的各部门、岗位人员可利用该评价结果转变其工作态度,积极做好资金使用管理,创造更大的资金收益[4]。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性质不同,在预算绩效评价时不能仅仅关注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这一指标,还需要根据单位内的职能划分、项目情况等维护人民利益、保护生态。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在当前及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预算绩效评价,更需要立足自身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
现阶段,我国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将更多精力、资源集中在预算执行效率上,长期在这一工作思路下,预算执行效率虽有所提高,但预算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预算管理的复杂性较高,其中包含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如单纯关注预算执行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将无法保持预算工作中不同环节的衔接性,难以通过预算工作来减少单位内的资金支出。为此,预算绩效管理中应渗透精细化、全面性管理思想。首先,在预算编制改革阶段,单位可推行滚动编制,有关岗位人员需具备前瞻性思想,通过拉长时间来合理分配和利用资金,使预算工作更具计划性,以通过多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来保持财务活动的高效性[5]。其次,单位内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在该系统内集成与共享信息,为实际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最后,针对单位内的各个项目,有关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所执行的预算绩效目标必须考虑流程的闭合性,保障不同流程之间的高度衔接,通过端口对接方式来整合全部数据,以符合数据交互标准,确保单位内预算绩效管理中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准确性。
(五)预算绩效考核与监督
机关事业单位的运行中,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对单位内各项工作的影响巨大,为此,单位不仅要将预算绩效管理放在关键位置,更需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范,持续考核、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过程。在单位内需分配专业人员来负责预算绩效管理考核,这些人员在工作中需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按照制度等规定落实预算绩效各个环节的工作。如个别岗位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出现了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反馈问题,与这些岗位人员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后续的工作中转变态度,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此外,针对单位内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过程监督十分关键,机关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应包含支出行为、支出结果的监督。单位内负责监督的相关岗位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明确监督的重难点、内容与目标,结合工作情况在单位内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监督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中明确规定预算绩效管理监督要点、流程与规范,使监督工作更具针对性。另外,各机关事业单位也要重视招标采购环节的监督,保障参与到招标采购工作中的人员均为专业人才,监督这些人才在招标采购中的行为,保障他们无任何违规行为。最后,监管人员同样需监督单位内每一项工作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动态跟踪资金流向、使用情况,避免出现不合格资金支出情形,认真评价每一项资金的支出结果,确保单位内各项资金的合理利用。
(六)加强信息化预算绩效管理
信息时代下,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必须紧跟信息化下的工作要求,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尝试信息化改革,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优势。原先的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绝大部分工作都由人工来完成,人工工作模式下的工作量庞大,需做大量的数据整理、处理、分析、计算工作,可能出现数据偏差,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现阶段,这种人工作业模式暴露了诸多问题,各单位都需要根据信息化时代下的工作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平台,与此同时形成一致性业务标准,保障在单位内不同部门与岗位人员之间可共享信息,用信息来辅助相应工作。当前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这些单位还需持续研究信息化工作模式,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科学利用信息技术。
(七)制定风险评估体系
机关事业单位内的预算绩效管理中也会遇到来自内外部的诸多风险,为保持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单位在工作中也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与控制。各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在自身发展目标下形成科学且可行的风险评估、防范体系,并在单位内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由该部门调配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识别、评估与防范风险。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单位内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各单位在预算绩效风险管理中也需引入信息技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由系统自动分析、处理数据,通过数据结果来识别风险,制定最佳的风险应对措施。
(八)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与效果也深受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为避免因为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所引发的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各机关事业单位在日常的工作中需重视人才培训与引进,提高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各个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首先,在人才培训方面,在单位内需定期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岗位人员实施培训,向他们传授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培养这些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其次,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引进专业化人才,严格执行人才引进、招聘的相关流程,通过人才培训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在单位内组建专业化团队。
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机关事业单位内的重点工作,通过持续在单位内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助于适应新时代下的工作要求,助力单位形成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未来各机关事业单位需继续增大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的投入,建立更为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