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融尚雅:发展学生,成就教师

2023-04-05吴巧宏,吴巧华,王金平

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手语活动学校

一直以来,校园文化建设备受关注,文化立校,以文化人,已然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也不例外,多年来,学校推行融合教育,把融雅文化作为学校特教办学的核心文化追求。“融”需要爱心,需要胸怀,需要智慧;“雅”需要造化,需要修炼,需要积淀。尚“融”尚“雅”,融合着理念与行动,孕育着优雅与大气,融雅互促共生。多年来,学校坚持用文化引领课程,用文化引领综合实践活动,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与育人目标,铸就了特教人的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价值取向与追求,激励着师生阳光生活、有为发展,实现了用文化引领特教办学品质新提升。

◎ “融·雅”教育:让每个生命丰富

《萨拉曼卡宣言》指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需要。依据这一理念,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凝练出办学核心价值观——融而雅,以“融·雅”文化建设为着力点,融入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各个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融·雅”教育已在学校落地生根,培养出众多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残疾学子。

“融·雅”文化,建塑精神之魂

“融·雅”文化统领学校的发展。学校维度是环境典雅大气,设施完备得体,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行为精致高效;教师维度是专业素养得心应手,甘于平淡与寂寞,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维度就是莘莘学子心智健全,知感恩,能担当,融于社会,服务社会。“融”需要爱心,需要胸怀,需要智慧;“雅”需要造化,需要修炼,需要积淀。尚“融”尚“雅”,融雅互促共生。我们围绕“让每个生命活出丰盛”办学理念,广泛征集、论证、修改、再论证、再修改,致力培养目标、一训三风、校徽、特教工作者誓言、《儒雅教师标准》《文雅学生标准》的建设,塑造学校精神文化之魂,引领师生朝着目标前行。

“融园·雅韵”,润泽颗颗童心

“融·雅”的孕育离不开文化环境的熏陶滋养。仿汉白玉的升旗台,圆底座四面台阶拾级而上,庄严气魄,与自然和谐相融;富有人文气息的“德香阁”文化长廊,四季常青的白玉兰,爬满蔷薇的绿墙,挺拔的水杉,用绿色将校园尽情装扮;四季更迭皆有花,金黄色的迎春花,娇艳的月季、玫瑰,朴实的山茶,傲寒的四季海棠、五色梅,飘香的桂花引来了无数的蝴蝶和蜜蜂;“有机果园”里的枇杷、梨、桃、柿子交替着为大家带来惊喜,采摘时节一到,果园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电梯让使用轮椅的同学生活、行动与常人无差别;还有那一面面师生作品装扮的廊道墙、橱窗……这样赏心悦目的环境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在墙壁会说话、灵石能励志、草木也怡情的育人环境中,师生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融·雅”课程,培育文雅少年

培养健全人格。我们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等主题教育。将德育工目标融入所有学科,有机渗透至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展小小保洁员、厨师、志愿者等体验活动,突出感恩、责任,培养自尊、自信品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障碍和缺陷,懂得如何通过顽强的努力,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应对生活的挑战。

“三化”课程提高素养。创设开放环境,社会教育资源校本化。“蓝天下共成长”系列普校与特校文明共建活动、社会各界爱心助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创建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将校本课程社会化,通过社会适应体验性活动让特殊学生获得与人沟通交流,与同伴协同合作的机会。坚持学生课程个性化,为每个孩子选择适合的学习环境、特聘指导教师、特供学习资源。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建立个人听力档案,开展听力补偿训练;为有语言康复训练需求的学生制定语言康复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口语发展,为他们融入社会顺畅沟通交流打好基础。

“融·雅”队伍,成就出彩教师

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发展,以教师之“融·雅”养学生之“融·雅”。在融合优先的安置选择下,我校多重残障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需要有大爱之心。大爱之心是一种教育情怀,亦是特教人必备的职业素养。我们开展争创“爱心示范岗”“师德模范”评选、师生结对帮扶等活动,激励全体教职工悦纳学生,亲近学生,精心呵护他们的快乐成长。

每一个生命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为了帮助孩子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学校支持教师参加音乐治疗、心理治疗、作业治疗、感统训练、蒙台梭利、自闭症及多重障碍康复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融·雅”文化承载着激情与梦想,铸就了我们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价值取向与追求,激励着师生阳光生活、有为发展。

(文/ 吴巧华)

◎ 打造仁爱之师 培养有为少年

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仁爱自强有为”的校训,努力建构适合听障学生的课程文化。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仁爱之师;关注聋人文化,倡导自强意识;面向学生未来,培养有为少年。

重视师能建设,打造仁爱之师

教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中心力量。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指针,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开展教学微创新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培养良好习惯,优化学习方法”为目标,开展教学微创新活动,着力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小问题,激发全体教师深化课改的动力和智慧,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二是,开展特殊儿童个案研究,促进个性发展。个案研究基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的发展需要,让特殊学生获得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解决突出问题和关键能力发展问题,让每个特殊儿童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研究中让教师更加了解特殊儿童,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潜能,在为特殊儿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面向学生未来,培养有为少年

一是重视学力提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优化学习方法。关注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细节,聚集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画数学”“微写作”“错题集”等一批“微创新”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重视个性发展,精心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社团课程。着力建设校本化、个性化的社团课程,以舞蹈、手工和书法为重点,全力打造适合学生的社团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促进触类旁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具有卓越动手能力的特殊学生。社团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与潜能,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己,从而为成为有为之人打下基础。

三是重视未来素养,建设能够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的活动课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我们着力打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活动课程,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北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首都之旅”,让学生了解北京,热爱祖国;组织学生前往周边城市,扩大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到市内的红色教育基地,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以及相关纪念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与变化,更加热爱家乡。

关注聋人文化,倡导自强意识

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聋生主体作用。手语文化课程服务的对象是聋生,在聋人手语文化方面他们最有发言权。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形成共识:有了手语,我们也能唱歌;有了手语,我们也能讲故事;有了手语,我们还能表演。通过学生的“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培养“自强”文化。

二是重视学生体验,开展丰富的手语文化活动。聋人在听力上有损伤或者缺陷,他们主要以视觉为主导来获得外部信息,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人、事以及外部环境。这种独特的视觉认知方式使得独特的艺术活动应运而生。学校开展了手语故事会。各班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结合阅读举行手语故事比赛,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展示活动;开展了手语歌曲节,歌曲中蕴藏了丰富的语言、情感内容,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聋生虽然听不到音乐节奏,但他们拥有享受歌曲的权利;开展了手语课本剧展评,课本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聋生来说,通过表演课本剧让他们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从而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促进聋生语言能力提升与情感发展。通过系列手语化文体验活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自强意识,做到润物细无声。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打造适合听障学生的课程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激发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人作用,逐步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文化的重要性,未来将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

(文/ 吴巧宏)

◎ 适性教育:每个生命都精彩

一直以来,我们尊重每个特殊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特殊需求,挖掘个体潜能,在活动中为特殊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丰厚每个生命,努力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在活动中赋予成长能量

我们坚持以实践能力为抓手,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立足校园,坚持开展庆“六一”游艺活动、端午节主题教育、武术操比赛、病魔面前无“特殊”、“童”心绘画战疫情、手语歌、课本剧展演、枇杷(柿子)采摘节、体艺文化节、阳光校园 轻“武”飞扬等,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合唱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参与学习。学校坚持开展安全主题体验活动,举行“校车应急疏散演练”“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和“消防安全进校园 自防自救保平安”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与能力,为学生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少年郎》等曲目均取得了全场最高分,并获特等奖,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发展未来素养

学校培养的是未来公民,是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开展了“统计图表说疫情”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体温、关注疫情发展,从而对疫情有更为理性的认识,克服恐惧心理,科学防控;开展了“双11,嗨起来”跳蚤市场,让学生把手里的闲置物品拿出来交易,各班建立账册,从而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还开展了社团活动,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我们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针对特殊学生的实际开设了烹饪、糕点、工艺制作、汽车美容等项目,为特殊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在活动中丰厚生命品质

绿色与生命,实践与成长,让校园显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让教室变成“百草园”,为特殊学生创造美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聋生成为“园丁”,认识植物,参与活动,在实践成果展示中获得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让聋生感受生命,在植物的枯荣之间促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验生命的意义。一是体悟生命成长之意义。在“教室里的百草园”活动中,不仅仅是打造绿色校园,美化教室环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与绿色植物共生共存中感悟到更多的生命之意义,植物生长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心灵成熟的过程。二是感悟劳动创造之美丽。将植物园搬到教室,让聋生和绿色一起成长,在植绿、护绿、感绿中体验劳动乐趣、提高环境意识、增强动手能力,感悟生命意义,生活之美、劳动创造之美。

在活动中筑牢理想信念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将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融入相关学科和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理想信念,培养“有理想、有境界、有广博兴趣、有责任担当的时代少年”。充分利用晨周会、升旗仪式、传统节日及校外实践等活动坚定师生理想信念。注重法治教育,开展宪法系列活动、民法典进校园活动、法治课本剧、“校园防欺凌”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法治征文活动、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开展学生道德讲堂专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担当。借助“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放大“家校共同发展论坛”教育作用。坚持德育课程化,将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融入思品、社会、生活、家政、交往等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并有机渗透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融合于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之中。

在丰富多彩的校本化活动中,孩子们被赋予了无限成长的能量,理想信念得以坚定,未来素养得以发展,生命品质得以丰厚,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文化追求在适性的活动中得以实现。

(文/ 王金平)

猜你喜欢

手语活动学校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