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党史教育的途径及作用

2023-04-05

活力 2023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马克思主义

姜 肖 王 蕾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 161003)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能更加清楚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救亡图存的铮铮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的百年历史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好的素材。

一、党史教育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的成长,对大学生给予厚望,不断鼓舞大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史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广大青年学生。他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青年学生是接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肩负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时代重托。要想培养好新时代建设者,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会面临很多困境。例如,党史知识未能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普及,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融入公共课,党史知识往往通过学习平台、宣传展示、各项活动在青年学生中展开,没有发挥党史知识的巨大影响力。党史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利素材,如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等,这些时代烙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人生方向。另外,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便捷、快速、片段式的信息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但同时网络中也充斥着各种声音,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思想的引领,彰显党的精神谱系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运用好党史教育内容,解决教育中所面临的多重问题。

二、党史教育内容梳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逻辑严谨的科学知识体系,本科阶段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从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课时设定、理论课、实践课等多方面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党史知识是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怎样突显党史知识,提炼党史知识的科学内涵,形成系统性逻辑严谨的知识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思考的。

(一)从课程体系出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阶段公共必修课,五门课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是一个科学完整的逻辑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从人生观、理想信念入手,塑造正确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近代史纲要”用历史史实说明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和艰苦卓绝的抗争;“形势与政策”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阐明我国的基本原则立场与应对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共同构架起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党史知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翔实材料、生动素材,能将课程内容具象化,突显深厚爱国主义情怀。党史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紧密配合,充分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运用党史知识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从课程内容出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五门主要公共课,每门课程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从课程内容中可以清晰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这一发展脉络正是党史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改革时期、建设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提出的理论方针政策与确定的明确路线,是取得一切胜利的保障,党史知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有利证明。

党史知识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谱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生动的例证,用党史知识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涵、现实逻辑、精神实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伟大,在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坚守理想信念,无惧流血牺牲,无惧前路坎坷,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抓住历史机遇,需要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信息传播便捷,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广泛传播,因此要严守思想阵地。新时代的学生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庞杂的知识信息里,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怎样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好新时代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方向,增强奋进动力。新时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优越,他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年代,很难感受到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巨大压力,无法体会百废待兴的奋斗年代,用党史知识、历史史实,还原革命年代、改革年代、建设年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思想情感上升华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建设者的重担。

三、教学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做到与时俱进,将党史知识融入其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党史知识自身所具备的特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入课堂,用实践课的方式加大课程知识含量与信息含量,使党史知识和理论内涵入脑入心。

(一)创新方式方法

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站在改革的潮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方法转变迅速,极大拓宽了教学途径,方法灵活多变,受到学生的欢迎。党史知识距离当代社会并不久远,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实物遗存、时代亲历者,为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了保障。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变换为多种教学方式,如专题讨论会、抗战名篇导读、纪录片展映、剧目展演、网络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的创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党史知识能做到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更能产生深刻共鸣,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党史知史的主题演讲、党史知识竞赛、说说我身边的革命英烈。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参与活动,在自主学习党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从学习者主动转变为宣传者、教育者。通过党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新时代要继承并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品质,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让所有人携手同行、共同奋斗,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党史知识的传播者,比如很多学生投身到党史展馆的志愿讲解员队伍,在自媒体平台上,也能看到很多宣传党史知识的年轻身影。

(二)加强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是党史知识学习的有力途径。当前,党史知识丰厚,有实物遗存,展馆建设卓有成效。利用好红色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党史知识相关实践素材,能大大提升党史教育的效果,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支撑。实践课程内容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依照高校所在地博物馆、展览馆、纪念堂、烈士陵园、红色革命遗址、红色主题广场、雕塑等开展不同形式的参观、调研、研修等活动。还可以拓宽学习范围,用假期学生回到家乡,自主调研参观学习的方式,选取优秀学生的学习调研成果,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内容。

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党史知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更能通过知识内容的融入、教学方法的革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爱国主义情怀

党的历史是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引,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党史知识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学生在学习党史知识的过程中凝练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在学习方式方法的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探索学生沉浸式学习与体验式学习,这样的党史知识让学生感知更深刻,能够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党史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探究相结合,用知识武装头脑,升华爱国主义博大的情怀。

(二)明辨是非

当今世界境外敌对势力采用更加隐秘的方式占领宣传阵地,因此意识形态防线必须筑牢,紧绷这根弦不放松。现代生活离不开网络,信息速度传播快,青年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网络当中碎片化、非客观的信息充斥其中,各种非正确的信息也在误导着青年人的思维。比如,污蔑战斗英雄、丑化时代楷模、肆意使用革命志士肖像权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的头脑,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党史知识给予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言论,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严谨、充足的党史知识积累,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污蔑时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确立四个自信,成为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自主学习

学习党史知识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核心要义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党史知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通过阅读党史知识、观看纪念性影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从多渠道、多感官,自觉感悟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专项课程学习内容调研、重走革命路等,真切感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笃定意志;通过排演剧目、编导宣传片、实地讲解展馆,成为党史知识的宣传者、教育者。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伟大历程。百年党史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党史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能够清晰梳理出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素养,使学生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托。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