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怦然心动”叫心律不齐
2023-04-05陆家仕
陆家仕
前不久,31 岁的董先生,因为“一阵心跳”住了院。医生询问得知,董先生是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觉得心跳突然加速,觉得十分不舒服,这才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结果为室性早搏,在医学上称为室性期前收缩,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对于董先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早搏这种病症对董先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可能产生影响。出于谨慎,在医生的建议下,董先生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才躲过一劫。
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心律失常
生活中,人体全身的血液都要靠心脏不停的搏动来周转循环,而每分钟泵出的血量依赖于每一次搏出的血液容量乘上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心跳太快,如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超过100 次,每一次泵出的血液会明显减少,即使速度加快也可能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心跳太慢,如每分钟不足50 次,即使每次泵出的血量达到极限,总的血量也是有限的。另外,还有心跳节律上的异常,也就是说,心跳时快时慢或突然有个停顿等都会使全身组织器官不能得到稳定的血液供应。
心律失常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静息状态下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若每分钟心跳低于60 次、超过100 次或节律不规整,就可认为是发生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既可是某些疾病的临床现象,也可为一个独立疾病。其种类繁多,为便于临床治疗,按照频率快慢可分为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两种。
研究表明,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更高。心律失常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等症状,甚至神志不清。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率为60~100 次/分钟(成人),节律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异常电信号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信号起源或者信号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收缩舒张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患者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四肢抽搐、晕厥及猝死。
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评估脉搏运动,即触摸桡动脉搏动。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心电图可确诊大多数心律失常,临床上最为常用。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仍为正常。这时,可进行24~48 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查。若还不能发现,可进行电生理检查。如果出现以上提到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应警惕是否患了心律失常,必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 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发的或时有时无的类型,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进行诊断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期,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 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患,若出现频发室早、室速,则会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医生提醒大家,部分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
预防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预防十分重要,完全地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发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
1.消除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处在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之中,过重关注,频频求医问药,迫切想要通过药物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消除,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情况。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及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要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日常琐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少看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球赛等。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如发现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而加重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次数增多,此时应及时稳定情绪,在家属陪同下至医院就诊。
有些病人在医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能自行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存在风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水平、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观察用药效果,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控制患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禁烟限酒,避免受凉、细菌感染等。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散步、打太极拳。保持标准体重。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饮料,节制性生活。避免着凉,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