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东至县为例

2023-04-05□王

山西农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东至县长三角文化

□王 艳

(中共东至县委党校,安徽 池州 247200)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在步入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引领和示范。2018 年11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和丰富的过程。自从2018 年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走过了近40 年。1982 年,国家明确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初露头角,进入起步发展阶段。1992 年,长三角15 个城市经济合作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管理制度开始建立,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稳步发展阶段。21 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至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2018 年初,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办公室正式成立,由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该办公室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官方常设机构,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正式实现联合办公。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从最初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向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一体化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 东至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东至县是安徽省南部的中心县域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庆以北,景德镇以南,九江以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全县辖15 个乡镇,面积为3 261 km2,耕地为31 433 hm2,林地为201 753 hm2。

据2020 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户籍人口共计54.9 万人。县内资源丰富。境内有4 条高速(沪渝高速、安景高速、济广高速、东九高速);4 条省道(325 省道、327 省道、222 省道、231 省道);2 条国道(206 国道、318 国道);2 条铁路(铜九铁路、上海至安庆城际轻轨铁路)。水上有1 条水道(拥有长江黄金水道85 km)。九华山、安庆、景德镇机场均在1 h 车程内,合肥、南昌、南京机场均在3 h 车程内。

2019 年5 月3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沪苏浙皖全域,将包含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 个城市在内的27 个城市作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池州全市划入中心区范围,东至县被列入中心区的一员。

2019 年7 月27 日,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2019 年8 月13 日,中共池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在省、市计划方案中,东至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019 年9 月29 日,《东至县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审议通过。

2019 年10 月15 日,在安徽芜湖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宣布,将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正式吸纳为城市经济协调会新成员。该协调会成员城市已由成立之初的15 个,扩容到目前的41 个,实现了对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

2 东至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2.1 东至县与长三角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东至县作为安徽省南部的中心县域之一,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缘政治人文环境相近相亲。从明代的南直隶省到清朝的江南省,东至行政隶属都已经纳入,从情感归属方面来看,与长三角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历史上已达到高度文化融合的水平。长江三角洲地区属先秦吴越文化区,吴越文化是长江三角洲地缘文明的重要代表。滚滚长江波涛汹涌,太湖烟波浩渺激荡,大运河纵贯中国南北,以水延伸的文化圈之间相辅相成,交融不断向前。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长三角地区有着相似的语言、习俗和民风。各地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在借鉴融合中不断提高、不断创新持续发展。安徽历史上东临吴越,西临荆楚,北临齐鲁,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点。自12 世纪中叶以来,徽州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在传统社会中承担了“主流”文化的作用。历史上,安徽是江南传统文化,尤其是皖南文化和徽商精神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东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东至县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非常密切,必将为东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2 东至县拥有为长三角服务的资源

东至是国家生态县之一,山水好、空气好且富氧富硒,原生态是东至对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资源。2019 年,安徽省县级资源禀赋竞争力排名东至县排在第一。东至县拥有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国鹤湖”之称,有九天仙寓自然景观,可以欣赏到皖南最大的瀑布群。有南溪古寨古村落,可以体验到匈奴部落文化。此外,走进东流古镇还可以领略到陶渊明田园风光文化,热爱考古的人可以去参观直立人头骨化石“东至人”华龙洞遗址。东至县的红色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名气较大的有木塔红军纪念馆和周氏家风传统文化等丰富的人文和红色历史底蕴方面的资源。东至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灰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26 亿t。为建设长三角非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发展创造了条件。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平台,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袜业特色文化镇,初步形成现代技术与设备设计制造、新型化工材料、保健医药与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与旅游、大健康等高增长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建设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健康养生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资源和条件正是东至县深度融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优势,这些综合优势的厚积薄发,必将大力推动东至县积极承接新兴产业的转移,扩大高层次的开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增强公众的满意度。因此,东至县应抓住新的机遇,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扬自身优势,补充短板,增强自身实力,推动东至向更高质量发展。

3 东至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劣势

3.1 综合交通布局仍需统筹优化

完善的区域性交通网络是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东至县交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周边3 个机场只需1 h 车程。铜九铁路、四条公路、两条国道、五条省道纵横交错。从长三角城市地区经济区域图来看,东至县位于长三角区域的西南边际。面对高铁时代,东至人民的出行需要依靠安庆、池州、九江、黄山、上饶等高铁站,出入往来很不方便。长三角城市群的6 个都市圈中,距离最近的合肥都市圈有200 多km,承接都市圈溢出效应的辐射效果不佳。东至县与长三角区域进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通道的布局和功能还须进一步统筹优化并改进完善。

3.2 产业合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产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东至县在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旅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新一代信息管理技术、高端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缺乏系统布局和战略谋划,导致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相对较低,箱包、袜子、服装等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服务业仍以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为主。由于新旧力量的缓慢转型,现代城市物流、会展、信息系统服务、金融、文化建设、旅游、卫生等新兴产业,需要开发新的行业发展模式。

由于各省、市产学研合作的横向协调机制不完善,以项目为主要牵引和载体,不能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长江三角洲科技创新能力的合作,极易导致与高校科研联动和合作的研究成果很少,园区内产业发展功能整合和优势互补效果不明显,产业结构整体市场竞争力不高,协同管理创新思维能力不强。背后的主要矛盾是区域间和深层次的产业关联和利益共享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性、基础性、普惠性的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项目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保障,产业技术领域相关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2]。

4 东至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东至县要根据融入发展的现实基础,找准自身定位。以东至县现有科技产业和优势生态资源为基础,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两个关键,围绕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三大目标,积极打造五大定位,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场所、宜居后花园、有机绿色菜篮子、能源市场供应加油站和内陆发展新高地,力争成为G50 绿色发展走廊重要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绿色贸易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知名优质养生疗养目的地。

4.1 加强交通体系互联互通与前瞻布局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是基础。东至地处长三角西南边缘,必须把交通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1.1 全力争取高铁建设

努力发展开辟承东启西、通南至北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通道,全力推进与合安高铁相连的池州—东至—九江城际铁路系统规划的研究和前期管理工作,为不断推进东至县进入中国高速公路铁路信息时代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推进宿松—望江—东至—宣城城际铁路等规划设计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有效推进安庆—东至—景德镇高铁纳入到国家铁路网规划,力争开通合肥至东至普通铁路,缩短长三角主要联系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的时空距离[3]。

4.1.2 提升水路运输能力

推进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建设现代物流运输体系,规划推进东流、胜利、大渡口跨江通道建设。大力推进东流、大渡口区、香口等港区建设,恢复尧渡河通航运行尽快落实。

4.1.3 推进“智慧东至”建设

积极参与长三角数字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推动长三角区域性灾备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5G 网络试运行,引进知名企业支持东至县信息化相关产业,搭建业务平台,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4.2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旅融合发展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山水、空气、富硒富氧是东至县对长三角最具吸引力的资源。

另外,在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旅游、大健康等方面奠定了基础。这些优势成为促进东至县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必须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建立错位发展、产业联动、利益共享的机制,以利益分配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转移基地、经济合作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建立研发在外地、落地在东至的研发机构。实现区域活动空间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特色互补、产业链合作的三维目标,促进产业与旅游一体化发展。

4.2.1 加快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强与杭州、黄山国际国内旅游走廊对接,推进升金湖生态旅游区和沿江生态文明旅游带建设,加快接入G318 自驾游景区道路等“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产品路线,积极加快融入“三山三湖”景观旅游产业发展带和皖江区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带。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和基地。依托木塔红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优质资源,打造红色集训旅游产品精品生产基地;围绕华龙洞“东至人”遗址、陶公文化、周氏家风传统文化、南溪匈奴文化、小三线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等优质旅游资源,深化与长三角的交流与合作。

4.2.2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以推进化工、原材料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在打造优势互补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积极融入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将东至县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化工、医药、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组装型建设,绿色食品加工、袜子、箱包、服装、矿产品等优质利用的产业集群。积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发达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生产、学习、研究、应用方面的联系。支持建立化工、生物医药产品制造相关行业专家工作站,计划建设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积极建立东至绿色保健食品研究所、小分子药物研究所等。

4.2.3 建设知名康养基地,打造文化体育品牌

依托原生态、富硒及富氧等优质康养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中医养生养老、智慧企业社会基本养老、健康教育管理信息咨询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三条岭文旅康养小镇、东至医养结合相关研究数据中心、皖南山区颐养基地等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成为一个主要面向长三角知名的高品质健康生活方式基地。加快与周边省际边缘城市群签署文化旅游和体育合作交流协议,深化区域产品和旅游产业优势互补,利用东至景观资源,在山区建设官港—木塔—泥溪、花园—葛公—尧渡等景区,力争举办有影响力的山地车比赛,每年在长三角地区举办山地马拉松等品牌体育赛事,打造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

5 结束语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2020 年8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为安徽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皖南地处安徽省南部,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皖南能否快速深度融入一体化,直接影响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色。近年来,安徽省要求把皖南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东至县位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应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东至县长三角文化
妈妈,我爱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安徽省东至县柴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安徽东至县大西峰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谁远谁近?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