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3-04-05黄秋波苗森童琦黎日荣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境学院电商

黄秋波,苗森,童琦,黎日荣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自2015年以来,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规模已经达到14.2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整体渗透率达36%,过去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1]。商务部《“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将“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点任务。随着跨境直播等手段方式的持续创新,标准规范的逐步完善,国际物流和信息网络的不断疏通,跨境电商还将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的急速发展,对人才产生“井喷式”需求。但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如何“快速突破”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困境,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浙江树人学院地处浙江杭州,所在地区跨境电商行业领先全国。基于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基于浙江树人学院的探索,分析总结了一条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1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跨境电商的“模式新”“迭代频”“跨国界”,决定了其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型+创新型”特征。但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难以适应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具体而言,存在以下三大矛盾。

1.1 跨境电商产业新、迭代快与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高校人才培养需依托专业学科体系。专业学科是指大学内以知识作为操作材料的学术组织[2]。学科内涵包括“知识形态”和“组织形态”两个方面。学科的知识形态包括学科的概念理论、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学科的组织形态包括科研人才、资金物料、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等方面[3]。可见,专门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发展成型有其自身规律和自然过程。虽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开始增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此前有些高校已经在专业方向中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但跨境电商专业的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尚未形成。跨境电商行业仍处在规模快速发展、模式持续迭代之中,学科建设跟不上其脚步,企业参与度也不高[4]。

1.2 人才培养复合性与专业分散、教师能力局限之间的矛盾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兼具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外贸和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5],但现有专业体系中相关能力的培养分散在各个专业,缺乏融合交叉。比如,现阶段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包括两大方向:一类是计算机软件方向,主要依托由计算机、信息类院系开办的电子商务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软件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另一类是商务运营方向,主要依托商科院系开办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侧重培养跨境电商相关的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6]。由于“文理”两类学科专业在生源选拔、培养体系等方面存在先天性差异,难以实现交叉培养。又如,现阶段跨境电商发展所需的多语言服务创新型人才缺失[7],但外语类院系往往没有经济管理类教学能力,而经济管理院系即使能配备外语师资,专业分流时生源的外语水平依旧满足不了直播的要求,导致当下具备复合型能力的跨境直播电商人才较为短缺。

1.3 创新创业教育的精英性与应用性教育的大众性之间的矛盾

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类人才的本质在于具有创新的人格意志、素质能力[8]。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现有教学体系也主要为这类人才培养而设计,难以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9]。因此,需要重构现有教学资源,形成“塔尖”人才培养特区。比如,很多高校通过设立“创业学院”或“先锋班”[10]等方式,从全校遴选学员,施以“精英式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创业学院与专业学院分立,这种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11]。例如,因学院前期培育过程参与度低,造成“精英遴选”效果不佳;创业实践项目脱离专业,多为“没有技术创新的创业”;学员面临创业学院学习与所在专业学院学习的冲突。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需要系统性知识,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脱离了专业学院,缺少系统遴选机制[12]。

以上分析可见,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如何克服人才培养复合性与专业分散、教师能力局限性的矛盾,打造一支多维互补、紧密合作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支撑多样化、个性化育人?

(2)如何克服行业快速发展与专业建设滞后性的矛盾,构建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学科专业共建体系?

(3)如何克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割,构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专创融合”的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2 浙江树人学院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2.1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学科专业

第一,浙江树人学院编制“学科专业建设五年规划”,制定了“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改造升级国际贸易等传统专业”的核心战略,确立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专业改革的制度合法性。首先,制定“三三制”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及制度体系:制定“科学研究+教学育人+社会服务”的跨境电商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目标体系,引领绩效分配、教师分类管理等制度。该目标体系指向加快引导、承接、转化行业资源,抢占专业和学科建设先机;制定基于毕业生跟踪回访的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和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制度,倒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第二,基于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划分教学模块,构建专业生态群。按照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将教学分为“展示、洽谈、交易、融资、货运”的模块,圈定“会展经济+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物流管理”专业群,各专业分别嵌入跨境电商教学模块,形成“跨境电商基础课程+某专业特色课程”的跨境电商方向交叉培养,专业群有机连接。

第三,成立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承担产教融合共建。建立产业学院“三会一办”管理机制,成立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院办公室,推进产教融合共同管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共同打造产学研基地、共同开展行业研究(“六个共同”)。产业学院面向专业群和全校其他专业招收跨境电商“3+1”实体班和虚拟班。产业学院汇集了跨境电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资源,包括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电商企业(平台公司及运营公司)、跨境支付企业、跨境物流企业、第三方综合服务企业、政府经营园区(集聚了跨境电商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形成“闭环式”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集群。

通过以上系列改革,浙江树人学院建成了以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为导向,以绩效分配等关键制度为支撑,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专业学科共建体系。

2.2 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营造育人环境体系

首先,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吸引各有专长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加入队伍,组建“教学与研究互补+学生创新指导与创业指导互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补”的三互补型师资队伍;分设物流、电商、多媒体、创新创业等导师组,设立导师组工作室,执行组会制度;开设导师“菜根沙龙”,促进导师交流;以“百业培师”“青年教师下企业”“专任讲师”“教师+职业资格双证”等制度,培育“双能型教师”,通过千人业师、跨境电商讲坛、创业导师等制度,引进行业导师“进课堂、设讲坛、共育人”。

其次,建立“价值观引领、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合作机制”。将“以生为本、互补合作、共享发展”确立为组织共识,形成才能不分高低,以“爱学生、爱教育、爱跨境电商”为基本要求的组织文化。通过组织公示、组织文化建设,实现以价值观融洽教师关系。坚持“保证学生的、给足企业的、留足教师的”利益共享原则,调动教师积极性。实施“教学型+并重型+科研型”教师分类管理,尤其设立招聘教学专聘岗,专职教学。推进教学科研等效评价,实行科研教学工作量互转,设立校企合作奖教金。组织教师将科研和竞赛转化为选修课,推进创新创业辅导纳入培养计划,实现育人工作,同时也实现了教师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第三,营造创新创业育人氛围。以各专业学生工作室、代运营中心、学生科研项目(SRP)、暑期师生企业调查、新苗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系列品牌组成学生创新项目培育矩阵。通过“学院之星”、各专业年终总结会、种子网商评选、创业才子评选、学生竞赛奖励等评优评奖系列活动,激励学生互比互学。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学生配备专业教师、班辅导员、企业业师、优秀校友和学长“四维导师”,设立导师组工作室、创业沙龙、各专业协会、扬帆起航考研沙龙,开辟师生“传帮带”物理空间,服务学生就业、考研、留学等。

通过以上系列改革,浙江树人学院构建了以复合型师资队伍为核心的育人体系,有效支撑了跨境电商各岗位多样化职业技能与创业能力培养,服务学生就业、考研、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2.3 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创融合”

首先,建设“实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资源。基于产教融合共同教学和研究,开发了涵盖“课程、教材、教学案例、实训项目、实战案例”的立体式、开放式教育资源;引导前沿商业创意进校入园。

其次,构建贯穿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立体式课堂。面向相关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教学模块”实训课程(含40 多个跨境电商实训项目),面向全校建设10 余个开放实验室项目;将电商节、潮流生活展等创业实训项目以及专业学科竞赛通过“创新学分”嵌入培养计划。由此,建成包含“专业课堂+创业学校+实训平台+实践基地+论坛沙龙+实战平台”的创新创业立体式课堂,支撑跨境电商人才从核心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构建跨境电商立体式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基于跨境电商业务营销、交付、回款的流程,建设了平台跨境电商、移动端跨境电商、商贸流通(物流)、会展营销、国际商务综合、国际金融理财师6 个财政实验室(省财政+中央财政)。建设了星空创业联盟(网络贸易)、红树人工作室(网络营销)、阿里巴巴服务站(物流)、图像图文工作室、小微创投工作室、微营销工作室、电商直播平台等9 个实战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校内孵化器)。集聚了涵盖政、企、协、产业园区(校外创业孵化器)、兄弟院校的30 余个校外实践。由此构建了“混合式理论课堂+实验实训室+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校内孵化器)+校外实践基地”的阶递递进式、实战型创新实践体系,支撑“概念认知-模拟体验-创新探索-创业实战”四阶实训内容。

通过以上系列改革,浙江树人学院建成融合“学、研、赛、创”的递进式、实战型、“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得以实现个性化定位并与导师专业特长匹配;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学生得以被逐级遴选和分层培养;产业前沿商业创意得以进校,并在初级孵化后进进社会服务。同时,形成“教师指导竞赛+学生助研”的师生共创体系,服务行业企业,研究成果得以转化为教学资源。

3 浙江树人学院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成效

3.1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改革惠及校内学生达5 000 人,辐射全校多个学院和十余个专业。学生年均获得各级各类相关学科竞赛奖项50 多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一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二等奖。

近三年,累计孵化学生作为法人的创业企业40 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1 000 万元人民币的企业4 家。小微创投工作室共发行9 个基金产品,募集金额300 多万元人民币,创业投资6 家学生创设的小微企业;校内跨境电商实战平台年均孵化创业团队5 个,近三年,校内跨境电商实战平台年均销售额达到180 万美元。培育跨境电商“深圳市优秀电商人才”一名,其创立企业2019年销售额超5 亿。2020年新培育“千万销售额”团队一个。

3.2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校企合作累计完成跨境电商校外培训30 余场,共计1 000 多人次。其中完成海外培训13 场,累计完成1 000 多人次。校内实战平台每年支撑“618”“双十一”等电商节期间合作企业的营销活动。

3.3 教改成果丰富

孵化校园电商节、潮流展、小微创投等学生校内实战平台品牌。获得省级教改课题3 项,教育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 项。开发了一套涵盖教材、课程、实训库、实战案例等的跨境电商教学资源。获得省级一流课程3 门、基于一流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开发的现场开放式评价等软件专利2 项。形成了一支稳定、复合型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师资队伍规模达到40名,其中校企比例基本维持在1:1。团队拥有跨境电商、物流、会展等各类资格证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0%,跨境电商类课程企业业师的协同教学率达70%以上。依托专业群教学团队获得“省级创新团队”,依托专业国际贸易获“省一流专业”,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获“省一流学科”。

3.4 推广效果显著

浙江树人学院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广。海外合作院校斯里兰卡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复制成功经验,在该校成立跨境电商创业园,基于此,两校长期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合作。

4 结语

浙江树人学院针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难点,展开了系统性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其改革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4.1 探索了快速响应紧缺人才需求和新兴学科建设的路径

浙江树人学院的经验,展示了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快速抢占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先机,“生成”[13]新兴交叉学科的可能性。即依托产教融合,快速组建教学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新兴学科专业。其关键是校内和校外“两手抓”。外部,通过组建全产业链实践基地群,成立产业学院、行业联盟等有形载体,导入并转化行业资源成为教学资源,导出行业企业急需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和行业创新知识。内部,以“科学研究+教学育人+社会服务”综合目标为引导,通过立体式课堂和实训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多维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支撑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模块化课程有机衔接的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之间的交叉培养,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学科,建设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相关联的新专业学科。

4.2 探索了校内“实体产业学院”办学机制

探索了实体产业学院的“三会一办”决策治理机制,面向交叉专业的“3+1”招生机制和培养方式;探索了包括共同治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共同打造产学研基地、共同开展行业研究的产教融合“六个共同”运行机制;形成了基于“虚拟班”“课程模块”“开放实训项目”“1+X 证书”、社会培训、模式输出等形式的产业学院辐射机制。为解决产业学院建设中面临的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14]等普遍问题提供了经验。

4.3 探索了“专创融合”的创业人才递进式培养路径

通过专创复合型师资队伍;涵盖“专业课堂+创业学校+实训平台+实践基地+论坛沙龙+实战平台”的专创立体式课堂;“混合式理论课堂+实验实训室+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校内孵化器)+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孵化器)”的阶递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探索了“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量化输送,同时,精准遴选培养真正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浙江树人学院基于三大矛盾,归纳了三大教学问题,实施了三大改革举措,取得了三大创新,探索了一条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跟踪评价的有效路径,这些经验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跨境学院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初等教育学院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学院掠影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