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2023-04-05宗婉婷
■ 宗婉婷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合称“四史”,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在不懈地努力奋斗中谱写的壮丽篇章。将历史作为镜子,能够指引我们未来的发展。学习历史,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四史”的必要性。为引领大学生持续提升“四个自信”,202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政治引领。中宣部和教育部在2020年12月共同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纳入“四史”教育的内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更能教育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四史”生动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将其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起来,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实践基础。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四史”发展史相结合起来[1]。同时,“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有着高度相似性。“四史”中的内容能够作为高校思政课内容的重要来源及支撑,是引领学生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必然性的宝贵资源。
(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三观”还未完全形成,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三观”的重要工具,“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更为系统的历史观。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蓬勃发展,打着“还原历史真相”实则扭曲历史事实、抹黑英雄形象的网络自媒体,通过“历史的虚无主义”来否认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妄图达到消解、动摇中华民族历史根基的目的。“四史”学习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认清历史现实,提升思辨能力。除此之外,“四史”学习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观察各个历史事件,从个体偶然的历史事件、历史主题、历史情境中融会贯通,不断发掘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发展总体趋势,充分认识历史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避免陷入历史客观主义的境地。
(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2]。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主导力量,是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搭乘着时代的快车,享受先辈们艰苦奋斗来的胜利果实。他们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也没有经历从贫穷到富有的艰难历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校园里兴起了攀比之风、享乐主义、拿来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无形之中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降低其思辨能力和信念感。为此,在高校大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让大学生充分领悟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理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朝向目标努力的信念,在其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深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坚定其勤奋学习、成长成才的信念。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激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大力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当代青年成为祖国合格建设人、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四史”学习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如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3],懂得我国“四史”的发展历程,学习红旗精神、井冈山精神、抢险救灾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内在价值,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和优势。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个革命故事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完美呈现。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会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坚定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开设“四史”爱国主义专题,加深学生爱国情怀,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他们爱国主义思想认识,从而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
二、“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通过整理文献和走访佛山高职院校得知,学者们都肯定了“四史”教育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部分高校通过“四史”教育构建出比较完善的思政教育模式,如某高职院校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点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开好红色教育课程、讲好红色教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活动、建好红色教育阵地,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同时,利用“四史”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各学者也在探索如何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进行融合,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但是当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单一性,倾向于单一的研究“四史”学习教育的作用,“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将“四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课充分融合起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四史”学习教育“火”起来,可以大大转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大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学计划不够完善
课堂教学是“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关键节点,有效的理论教学可以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四史”学习教育的认知。一是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无法将“四史”中的历史故事生动深刻地展现出来,指向性、可行性、高效性有待增强。二是有的教师对“四史”学习教育尚未有充足的认识,重视不够,知识的储备量不能够充分描述“四史”故事,运用“四史”学习教育的能力不足,无法将“四史”学习教育中历史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教学计划不够完善,部分高校虽然将思政课设立为一门必修课,但是其中“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比重过小,没有深刻认识到“四史”学习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围绕“四史”学习教育课程设立选修课来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三是“四史”学习教育内容仅局限于大范围的内容,过于“统一化”,教学内容不够突出,没有突出本土化的“四史”学习教育中的历史故事。
(二)课程流于形式主义,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过于系统,教师讲解起来容易枯燥无味。一是讲授课程未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课本内容的讲授,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往往会加快教学进度而忽略部分内容,“四史”学习教育流于形式主义,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二是缺少师生互动环节,容易打消学生对“四史”学习教育的自信心;三是学校并未开展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缺少以“四史”学习教育为核心的课堂实践活动、以“四史”学习教育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4],导致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丧失了“四史”学习教育的热情。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习欲望不够强烈
信息如云的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现在思政课教学仍是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由教师利用PPT对“四史”学习教育内容进行单一讲授,缺乏吸引力,并没有进行课堂创新。一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这无疑是对教师和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高校并没有利用现如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打造“四史”教育的“在线课堂”,增加“四史”学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四史”教育的积极性。
三、“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要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5]。要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就必须全面建设“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体系,优化教材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师的主导角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具象化”的网络教学体系,把“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落到实处。
(一)优化教材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针。学校需要用好“四史”素材充实教学内容,构建整体性的课程体系。一是以在教材中插入图画的形式丰富教材设计,将历史故事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过专项培训、专题研读、实践历练等多种手段,帮助教师充裕“四史”知识,提升知识储备库,延展“四史”历史故事;二是教师要有寻找故事的能力,积累身边的“四史”历史故事,结合当地属于“四史”的历史故事,将教材本土化,将学生带入到历史角色中,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使命感;三是开设几门有关“四史”教育的选修课程,如“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选择其中一门,并纳入到学分计算中。与此同时,可以深入研究并运用“四史”历史故事,编写有关“四史”教育的历史读本、漫画读本、自主探究用书等,让学生在课外之余也能有更多的参考借鉴。
(二)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把时代背景和当下情况相对照,以学生的语言、语调与学生进行互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四史”的含义;二是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体,精心策划并组织主题班会,举办“四史”知识竞赛、绘画比赛、视频创意比赛、辩论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它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在放松的氛围中获得高效的教育。这是“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补充。
(三)线上线下结合,搭建立体课堂
要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将工作激活,把思政课的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使之更具时代魅力[6]。“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融合,形成“四史”学习教育的“在线课堂”。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并行”的教学模式,提高“四史”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实况直播,或以“线上学史”为主题,通过网络进行网络互动,拓宽“四史”教育的学习途径,推进“四史”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使“四史”教育更加“具象化”;三是搭建“四史”教育微信公众号,培育一批专业“四史”教师队伍,大力打造“四史”公开课,线上、线下结合,用学生喜爱的方法保证其学习积极性。建立“四史”教育资料库,推动历史事件和人物数字化,构建历史情景的具象化、信息化、模拟化、形象化,扩大教学空间,拉长教学时间,实现“四史”学习教育的目的。
(四)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实效
一是用好本土红色资源。着力把佛山本土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走进陈铁军故居、邓培故居、白坭粮食博物馆和广三铁路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现场教学,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二是用活社会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之“点支教薪火,燃大学青春”乡村振兴支教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党史,体验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学好党史知识并将所学所得回馈社会。三是用足学生社团阵地。始终将社团活动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7],开展“跑定向运动、学团史党史”“英语讲党史-我心向党,筑梦强国”和“探寻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一系列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发挥主题班会主渠道作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集体备课,将党史学习内容与“思政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每月主题班会内容相结合,着力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结论
“四史”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又是强化“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要想提高“四史”教育的教学效果,必须坚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法,使教学目的更有指向性。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主体,担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烈等问题,高校思政课要深刻理解“四史”的内涵与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四史”与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结合点,使“四史”学习教育真正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各个层面上充分发挥“四史”学习教育的效用,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勇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