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困境与对策

2023-04-05李婷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培育精神大学生

■ 李婷婷,何 妍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历史的接力赛,唯有砥砺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才能让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浪潮。2021年,随着各高校首批“00后”大学生毕业,“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最主要的学生群体。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我国也正在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建设者的“生力军”,新时代大学生圆梦适得其势,更应肩负起新时代的担当使命,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续奋斗。

一、“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百年党史时指出:“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1]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余年的历程中饱经磨砺,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离不开艰苦卓绝的奋斗。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有利于涵养其崇高理想,激发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动性,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培育奋斗精神是涵养崇高理想的动力源泉

奋斗精神的凝练总结不是凭空得来的,更不是轻松得来的,它有极其厚重的历史依托,有鲜活的人物事例,因此奋斗精神里面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涵养崇高理想的强大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胜利之匙、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崇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奋斗精神培育有利于“00后”大学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自觉磨练意志、把准方向、增强动力、树立理想,提振踔厉奋发的内生力量,从而获得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历史发展大势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深刻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任何一次胜利、获得的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实现的,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磨难。坚定地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注定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辛奋斗、充满曲折的不平凡道路,选择了一条为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选择了一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光明大道。大道上激流险滩、坑坑洼洼的地方很多,面对困难、面对诱惑、面对考验都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拿出不懈奋斗的毅力与勇气,也只有新时代大学生敢于和困难斗争,不懈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我们才能够更快地取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二)培育奋斗精神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途径

自人类存在以来,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就从未停止,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砥砺艰苦奋斗的品格,对于每个人实现幸福最大化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提升、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底线性的民生需要,超越了物质性的需要,对于质量性的民生需要和精神层面的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历史时期,青年群体才思敏捷、风华正茂,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青年应该是创建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主体。但大学生缺少社会阅历,缺少挫折的磨练,因此更需要培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让他们在不断的自我突破、自我挑战中向着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不懈冲锋,努力前行。

(三)培育奋斗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根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大德大爱大胸怀之人,奋斗精神内嵌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磨练时代新人意志、促进时代新人成长、激发时代新人潜能的重要精神来源。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把中国人民从受苦受难的境地中解救出来,涌现出了大量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抛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和革命英雄。这种终身奋斗的信念已经融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血脉,不畏牺牲、永续奋斗的精神也已经成为了每个共产党员灵魂深处刻下的精神契约和融入心灵的叩问。新时代“00后”大学生也只有在不懈奋斗的具体实践中不断锤炼自身品质,才能成为能担当、干实事、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00后”大学生被称为“千禧宝宝”,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他们与“80后”“90后”相比,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贴上了“经济全球化原住民”“互联网原住民”“市场经济原住民”的时代标签,形成了新时代青年思维新、视野广、个性强、重体验、善学习的独特品质和特点。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碎片化信息的裹挟、纷杂网络文化的影响,容易在诱惑面前动摇信念、在利益面前迷失方向、在享乐面前丧失斗志,让“丧文化”“躺平”“佛系”的观念占据头脑,选择了“葛优瘫”“废材人生”。因此,针对“00后”大学生所独具的特点,分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境遇是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基点。

(一)异化消费与“精致生活”交互融合模糊了“00后”大学生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快速进入到了大规模消费时代。成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00后”一代,其消费的观念、消费的心理和消费的行为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部分“00后”大学生持有“只顾享乐和消费也是获得幸福的方式”“一夜暴富”的观点和当下异化的消费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逐渐消解了“00后”大学生对于崇高理想的追求。当“00后”大学生的目光过多的聚焦在消费和“精致生活”的追求上,就势必会扩大他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瓦解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堕落为动物机能的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物质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消费主义与“精致生活”话语的推动下,却向“个体从他者的角度获得自己的身份,其首要来源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类型,而是他们所展示和消费的符号和意义”[2]的趋势演变。在“00后”大学生中就表现为以穿名牌衣服、用名牌包包、买新款手机等来彰显个人价值获得自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促进消费创新了更多形式,从传单、广告、电视宣传到直播带货,营销方式让人眼花缭乱。这种异化的消费与精致生活话语的交互融合激发了“00后”大学生的虚假需求,沉迷于其营造的梦幻世界中,让大学生无心奋斗。

(二)网络空间借题发挥式的贩卖焦虑冲击了“00后”大学生奋斗心理

社会焦虑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3]。未来社会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未来不报希望或认为社会环境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形成一种防御性的具有消极意味的生活态度,滋生偏激、急躁、不满的心理。“0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更加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同时互联网平台上所传递的信息也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头脑。网络空间巨大的信息量与急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了一种“勾连式话语生产方式”,即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事件,因某一关联点被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某种舆论,促使民众联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影响力更大,更容易煽动民众情绪。这种话语勾连的叙事方式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线”,也就是说必须要借助某一热点话题、热点事件吸引大众眼球,博得民众关注,表现为一种借题发挥式的宣泄。“勾连式话语生产是当下中国社会形态与中国特色舆论的反映”,随着舆论的发酵,“人们并不是为了探讨某个事件的是与非,而是要勾连、发挥,联想到社会的不公、总体性的社会腐败”[4]。大量碎片化的、经过处理的信息一经传播极易扰乱“00后”大学生的思维,在群情激奋的网络互动中,陷入群体热烈的感性气氛中,抛却现实的理性。热点话题在争议中不断升级,导致大学生更加敏感和不安,推动了社会病态情绪的发展,形成难以掌控的舆论格局。借题发挥式的表达往往更容易放大这种社会焦虑,不安全感急速上升,导致大学生群体质疑自己奋斗的意义,产生就业焦虑、生活焦虑等情绪。以小见大,借题发挥式的贩卖焦虑已经在网络空间中不断蔓延,对“00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升学焦虑、就业焦虑、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安全焦虑、公平焦虑等焦虑情绪犹如藤蔓束缚住了大学生奋斗的脚步。

(三)不良社会思潮涌入动摇了“00后”大学生奋斗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能否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考验一个政党“能”还是“不能”的关键核心指标,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发展,不容忽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主流意识形态要充分发挥好引领社会、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作用。“00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观念不成熟、情绪状态不稳定、价值观还未形成,某些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向我国传入部分具有蛊惑性、传染性、煽动性甚至破坏性特点的社会思潮,极易动摇“00后”大学生的思想,必须加以警惕并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人民论坛发布的2010—2019年度十大社会思潮榜单中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民粹主义、功利主义、泛娱乐主义等社会思潮明显侵入了大学生思想,动摇了大学生奋斗精神,减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向引导。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共生,具体表现为“营造虚假狂欢,引发人们审美取向庸俗化、道德取向虚无化、价值取向去崇高化、政治态度戏谑化”[6],瓦解了“00后”大学生的奋斗意志与奋斗品质。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叙事逻辑下,引导“00后”大学生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价值,虚假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催生出了一种“精神分裂”的迷惘状态,引导社会舆论加剧意识形态的分裂,无形中加深了“00后”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当代“00后”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与主流意识形态拉扯博弈,必须使之暴露于大众视野,警惕、防范、治理,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育人的作用。

(四)亚文化的话语表达弱化了“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

亚文化主要是由于主流文化的过于单一和呆板而引起的一种对于追求享乐的极端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就是对于大众更具吸引性,通过戏谑的话语表达形式更加易于传播。“佛系”“花式啃老”“丧文化”“躺平主义”等亚文化主要产生于青年群体,带有反叛和颠覆的意味,这类亚文化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容易误导大学生把其当作主流文化吸收,陷入迷惘空虚的深渊。从“佛系”“啃老”到“丧”“躺平”的亚文化现象,亚文化的话语表达也发生了变化,语言叙述上从“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人生苦短一切随缘”到“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等;利用可视化的叙事方式,运用图像表意,从“小和尚”“咸鱼”到“葛优躺”“佩佩蛙”“马男波杰克”等具有亚文化特点的表情包在“00后”大学生群体流行。

在历史的发展中,偶然性发挥着作用,而在辩证的思维中就像在胚胎的发展中一样,这种偶然性融合在必然性之中[7]。诸如此类偶然产生于特定时代的亚文化,其出现存在着某种历史必然。活跃于互联网的“00后”大学生群体在经历挫折后,往往会认为传统的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改变不了阶层的固化,心理遭受了打击,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们想通过“主动污名化”的自嘲这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来宣泄他们的能量,释放压力,甚至通过“我想当条咸鱼”这样的自我调侃方式来向亲人、朋友、社会表达自己对于当下生活的不满甚至仇视,形成了集体和社会的无意识。这种青年亚文化的话语表达极易引起迷茫期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选择看淡与躺平,弱化了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亚文化传播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群体的不满情绪得到了宣泄和释放,实际这只是“缓兵之计”的障眼法,是一种逃避心理,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走向极端。

三、“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对策

(一)加强“00后”大学生的使命教育,坚定奋斗目标形成自信自觉的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要切实增强“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增强大学生群体光复伟业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这就要求在“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提升使命教育的内容。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想自觉。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在于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导“00后”大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洗礼,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理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在“00后”大学生心中扎根,振奋大学生精神状态,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不懈奋斗。

第二,增强党史教育深度增进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自觉。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不是喊口号、听故事,“00后”大学生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8],只有学而思,思而广,思而深,才会弄明白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社会主义好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历史和实践证明,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富民强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更需要“00后”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好永续奋斗的精神,坚定地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发努力。

第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增进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行动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具有科学内涵。要让“00后”大学生深刻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引导“00后”大学生因势而动,自信自觉地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踔历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增进“00后”大学生的人民情怀,涵养一心为民的奋斗情感

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引导“00后”大学生厚植人民情怀,涵养一心为民的奋斗情感,有助于“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

第一,鼓励“00后”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涵养为民情怀,激发奋斗热情。在开展“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00后”奋斗精神培育提供了土壤。“00后”大学生富有活力、精力充沛,可以参与普法宣传、敬老助残、社区服务、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交通秩序维护等志愿活动。他们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体会到崇高的幸福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奉献意识和担当意识,激发他们不断奋斗的热情。

第二,为“00后”大学生创造体力劳动机会,与从事辛勤劳动的劳动者产生共情,增强为民情怀,涵养奋斗情感。部分“00后”大学生是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辛勤的劳动,更没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很难体会到底层人民的艰辛,也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受环境(包括现实环境与网络空间环境)影响极易放大心中“焦虑”患得患失,弱化了奋斗意志。为他们创造体力劳动的机会,不仅有助于“00后”大学生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磨炼意志,增强心理素质,也利于大学生在同劳动者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与劳动者产生共情,坚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第三,提高“00后”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在互惠互助的合作中激励大学生不懈奋斗。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主要是要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现实适应度、社会建设参与度,更好地推进社会前进,具体可以总结为沟通协调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者之间应该发挥合力,为大学生群体积极主动提供机会,搭建大学生与社会组织互动的平台,完善激励制度,引导大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问题,为了实现目标而坚定地奋斗下去。

(三)完善高校思政课奋斗精神培育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觉担任起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承担起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重任。

第一,激发主体能动性保障教育内容入脑入心,增强奋斗精神培育实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和课堂参与度。采用符合“00后”大学生阶段特点的教学话语和教学方式,切实保障好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核心理论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下调查等方式挖掘学生家庭中的党史故事,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表演、演讲、绘画等多种形式分享这些鲜活的故事,形成教师主导方向、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双主体的积极作用,让课程内容入脑入心、沁人心脾,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导向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奋斗精神培育针对性。“00后”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思想活跃,思政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认识到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需要开展教育,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应用能力。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运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案例。“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因为一张手上贴满膏药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这个事例真实、鲜活、有代表性,符合当下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更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情与共鸣。这样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就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能更好地点燃大学生心中的奋斗热情。

第三,“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作用拓宽奋斗精神培育渠道。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在提升“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理论认识的同时为大学生奋斗指明方向。“开展课程思政,是为更好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重新认识和教学再造”[10],“00后”大学生普遍对高校思政课有刻板印象,灌输式的教育往往效果不佳。“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发挥作用,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悄无声息间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运用新技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厚植“00后”大学生奋斗底色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运用好现代新媒体技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让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正面舆论导向,为高校奋斗精神培育扩宽路径,有利于厚植“00后”大学生奋斗底色。

第一,新技术赋能将创造丰富的宣传思想工作应用场景[11]。成长于快节奏生活下的“00后”大学生更容易被直观性、表现力和感染力强的事物吸引,运用“5G+VR、AR”的技术,能够在教学课堂实现学生远景线上参观,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沉浸其中。高校可以加强与档案馆、博物馆、革命英雄陈列馆等的联系与沟通,将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库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领悟教学内容。例如在近代史课上运用新技术,带领学生线上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将知识与鲜活故事相结合,情理交融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第二,“5G+”数字化平台为构建数字化的校园提供可能。信息技术加速演进,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00后”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可以运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数字中心,以优秀影视作品和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技术能力为支撑,搭建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文化娱乐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方面的作用,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患未然。

第三,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为“00后”大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00”后大学生个性化更加凸显,利用算法的精准化技术优势可以精准识别、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和精准调适。精准识别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推送学习方案、共享教育资源,提高使命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精准聚焦学生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提供解决方案;在落实过程中跟踪各个环节精准发力,做到学生问题解决有路径,有声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适合的方案不同及时进行精准调适,以达到推动学习最好的效果,最终实现精准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培育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