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2023-04-05陈子鹏
陈子鹏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技术保障中心虹桥动力设备室,上海 201101)
0 引言
以电子和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业,对各个国家的持续性发展都发挥着积极、正向的作用,拉动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因此大家纷纷将“电子信息产业”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产品作为主要载体的各类电子信息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生产与思维方式,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事实上,电子信息技术水平高低也可以侧面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国力。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产业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日趋突出、重要的作用,甚至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性产业之一[1]。
另外,不少行业专家纷纷表示,当下并非信息化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发展可能,在未来,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电子信息化技术还会获得更长足式的发展,“走出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属于必然结果。
1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概述
所谓现代电子技术,简言之,它指的是立足信息化核心、综合电信和计算机等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形式手段,目前,该技术手段主要被用于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元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在信息收集到位之后,技术人员还借助专项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存储、加工与利用。从细化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信、传感、信号处理、计算机等诸多类型。正是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涉及范围、覆盖面较广,所以众多产业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许多行业都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展开运营与发展的,如计算机设备、微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等,它们的发展就与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相关[2]。
具体来说,信息是宇宙所有事物在运动与变化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的表征,信息是知识,同时信息也属于资源与财富。在当代社会下,众多国家都纷纷将信息与材料、能源等并列、纳入在一起,将这三者称为社会的三大支柱。另外,不管是任何信息都需要进一步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图像等载体才可以得以进一步反映,因此信息跟图像、文字间的关系紧密,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各项技术总和。
2 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现存的不足
2.1 专业人才匮乏
具体来说,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智能家电等诸多不同的方面,因为电子信息技术被深刻地渗透于各行各业,同时,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高效的发展,甚至部分电子产品还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以上这两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即便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培养专业化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各城市也积极推出各类人才引进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尖端人才仍然较为匮乏,专业尖端队伍建设仍然严重不足[3]。
例如,针对“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解决智能家电智能语音门锁”的问题,我国就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成效,这与尖端人才严重缺失有一定的关系。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推进与发展,培养电子信息化技术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这是因为我国人才的培养速度已经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匹配,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滞留现象。可以说,人才的“不配位”极大限制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可能。
2.2 与国际领先电子信息技术差距较大
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技术产业相比,我国产业的起步时间晚了不少,所以相对而言,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不可否认,在引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后,我国走出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但当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性的问题,如技术不完善、不成熟等等痛点都较为突出。
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产品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层面上的整体竞争力普遍不高,这极大压缩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可能。具体来说,来自于美国苹果公司的电子信息产品和来自于韩国三星的电子信息产品,两个品牌的各系列产品就已经占据了全世界电子产品将近50%乃至以上的份额,而我国的品牌如华为、小米等电子产品主要还是以开发低端市场为主,在高端市场上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立足当下的环境背景,未来如果我国想要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获得更长足的高效发展,必须要持续强化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持续推进我国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上的发展,如此才可以斩获更好的成绩。
2.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不甚理想
想要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长足发展,需要确保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可以持续浸润在良好的经济、政治和法制环境下,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下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各项法律、法规并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专利保护上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在法律内并没有围绕保护和侵权等环节展开系统、具体的说明,缺乏完全的内容呈现。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研发者无法借助法律的武器,对个人的研发成果展开有效的维权[4]。另外,因为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上的市场监管力度较为薄弱,这就直接让本身就不容乐观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环境更加恶化,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之下,我国只有积极推进、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法规,最大程度地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避免知识侵权现象频发,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营造电子信息技术成长所需养分和土壤,以积极政策为基础助推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工作,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可持续性、长远性发展。
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梯次化和全球化
在过去的长远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呈现出了明显的广泛性和国际性特色,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持续推进与发展,未来,电子信息技术会呈现出日趋全球化的特点,同时,这一特色在众多趋势可能中还会显得更突出。当下,我国虽然也逐渐普及许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但在应用过程中,其中的许多关键性芯片都是来自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核心芯片由发达国家打造”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常态,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更广泛的运用,因此在未来,我国应该加强对电子信息硬件的研究和制造,在核心技术上投入更多资金,强化在核心技术上的持续深度研发,确保将电子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此外,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各发达国家应该会将自身具备的资金、技术以及品牌等优势不断地放大化,进一步扩大不同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突出优势,努力在高新科技产品中传承研发优势。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发达国家在专注高端产业的同时,应该会将低端产业开放至下游产业链,例如,一些企业将由发展中国家或者是落后国家来负责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组装过程。综上所述,以上这些发展趋势就很好地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梯次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3.2 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向纳米级发展
当下已经有部分国家实现了纳米级的技术,并且有不少国家将这一技术全方位地应用到CPU 的制造过程中去。同时也需要深刻地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纳米化仍然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虽然有部分企业通过纳米级技术来实现集成化,将大体积元件融入同一块芯片中,让产品的体积因此大大缩小,但因为大多数企业对纳米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刻、不够透彻,所以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应该会逐步地加深纳米级的研发进程,毋庸置疑,纳米方向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可能,实际上,纳米方向的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纳米技术的发展,对未来我国走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道路有极大帮助。
3.3 通信技术实现全面化、多元化发展
通信技术乃是当下全球各个国家都高度关注的一个电子信息技术重点,近几年,通信技术产业的一个分支——全球卫星导航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的发展,特别是GPS 这一类型的通信设备,它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在此基础上,我国正在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关键核心工作的落地,例如,实现用光纤替代传统有线通信的目标,未来,光纤应该将会成为我国主要通信媒介之一,在光纤产业的持续发展下,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也会实现快速地发展,同时通信的速度以及宽度都会进一步得到优化,真正走出高质量的全面化、多元化发展道路。
3.4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光电子技术目前正处于研究的阶段,虽然还未得以完全地实现,但不可否认,它属于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从本质上来说,光电子技术乃是电子和光子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它主要涉及光存储、光传输、光处理等诸多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电子技术而言,光电子技术具备突出的高速、安全、节能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另外,针对于现在我国还无法探测到的更深层次领域,借助光电子技术也可以得以实现,例如,在未来,我国应该会持续强化光电子技术在深海、地心内部信息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工作,确保光电子技术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行业运用,释放出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
4 在信息化时代下电子技术的发展热点
4.1 双面式系统级封装将成为主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持续飞跃式发展,日趋小型化、高密度的各种封装高科技技术不断被推出市场,于是对封装质量的要求也越高,因为现阶段的芯片封装技术还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未来,系统级封装将会实现从单向包装到双面包装的转变,最终双面式的系统级封装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这是业内行家做了反复大数据探讨、分析而得到的最终答案。
4.2 “芯粒”的微处理芯片将得到日趋广泛的运用
近几年,半导体制造工艺节点从7nm 逐步降低、最终推进到了3nm,随着科技的进步,工艺节点日趋接近物理极限程度,与此伴生的是芯片设计、制造成本的不断增加与投入,受到技术、经济的双重制约影响,直接导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幅被拉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逐步推进与发展,让“芯粒”的微处理芯片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借助基于对象概念的思维规范,可以让硬件设计日趋规范化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一个具有统一标准的“芯粒”结构体系,有了专业化体系的支撑与帮助,“芯粒”的市场应用范围也将日趋开阔。
4.3 立足“域架构”理念,主导未来汽车开发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这直接体现在汽车上包含的电子元件越发高深与复杂,传统汽车在电子结构设计上,融入的主要是平面、点对点、分布式等设计,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与推进,汽车会逐步向“自动互联电器服务”等方向快速地发展与转变。这是因为传统的、基于硬件分布式构架,在系统可扩展性、升级便捷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而汽车的发展也会受到以上这些方面的严重制约,最终将造成一个负面的结果,电子信息技术远远无法满足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所以未来,汽车行业应该立足“域架构”概念,在现有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地发展。实际上,在“域架构”概念的引导之下,技术员可以进一步调节设计,以此强化汽车联网的能力,为汽车提供更安全的OTA 无线更新,提升汽车的整体开发效率,为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过去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上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各类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也逐步地渗透于民众的民生技术领域,甚至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也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这的确对民众有积极、正向的帮助,同时也为提升我国军事地位有极大的利好影响,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深刻地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也受到了许多方面因素的严重制约,这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在电子信息科技上存在较大缺失,这将严重压缩我国在国家上的话语权。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国需要高度重视电子信息科技的开发工作,确保多举措并行,在电子信息科技产业中获得更快的进步与发展。具体来说,在面对人才缺失、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不理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时,我国需要从国家、社会等层面切入,立足现有电子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展开核心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形成创新、有效的措施,借助各类方法解决技术难题,如此才可以切实通过多举措并行,推动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持续、高效发展,大幅提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