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加速铺开 开辟产业新赛道
2023-04-04赵爱玲
赵爱玲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占國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数实融合正在成为每个行业都要面对和应对的“必答题”,推动着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在2月20日举办的“新经济智库大会”上,与会专家大咖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更好、更深度融合展开讨论,探索数实融合发展新路径。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实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选择。谁能抓住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关键点,谁就能在未来世界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会上称,提升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产业竞争力,就要依靠数字化推动所形成的数字经济。要抓住数字革命的机遇,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数字化,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全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实现网络、产业、应用全球领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相继成立,数据交易模式、交易平台都在不断完善。
此外,我国数字经济“游戏规则”逐步规范,数字市场监管日趋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制度基本建立。我国在国际上参与各类技术标准制定的情况越来越多,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承担的技术机构秘书处数量已达71个,占所有职位数的近10%,我国在技术创新中的国际地位正在明显提升。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落脚到垂直行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新经济的内涵。中国引领信息化浪潮,现在处于最好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数实融合是网络技术创新的新赛道,这条新赛道也是网络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在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同时也将激励数字产业化的创新并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年初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2023年最大机遇在于扎根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高度融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在会上以电商为例呈现数字技术跟实体经济的融合。
王微说,电商平台快速捕捉消费者新需求,用数字化创造新消费场景,提高消费者体验,推动企业创造新消费产品,让大量具有很好制造能力的企业,变换赛道实现竞争能力提高,同时也能够形成新品牌。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以及背后的物流体系,为企业营销推广和产品创新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又为生产者创造畅通的流通渠道,实现流通效率提高。而且这个过程,实现了从需求出发创造供给,然后通过新的供给改善老百姓的消费体验和满足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实现了消费带动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动态平衡循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主题演讲中引述了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元。“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开启一个量质齐升的发展进程。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都不仅仅是孤立的技术发展,它们与各种服务深度结合,形成面向千行百业、万物智能的解决方案,成为数实融合的数字产业支撑。”王志勤说。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千行百业带来创新和重构,这已成为当下产业界的共识。数实融合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是数字技术、数据融入到实体经济的各环节、各领域带来的一场变革。这种变革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创新体系的重构,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正如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所说,只有那些被高度数字化的、能够融入到数字经济体系的企业,才能够实现快速、高质量的增长。从未来来看,这种变革才刚刚开始,企业需要不断拥抱新技术。
数实融合已经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每一次浪潮中,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完成了升级。第一次浪潮是信息技术向工厂、办公室、家庭渗透,诞生了市值万亿规模的企业。第二次浪潮是Web、APP、云计算向消费、商业、支付、物流广泛渗透,诞生了市值十万亿规模的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称,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以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经济产业的深度智能化,即数实融合是实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他认为,数实融合需要产业进行重大的技术和产业创新,从而跟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在一起,当两大创新深度融合的时候,必然会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在每一次的变革浪潮中,那些抓住机遇穿浪而行的数字化实体企业是推动高增长的主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瓴羊智能CEO朋新宇说。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全球行业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表示,数字革命让服务规模化成为可能,并让产业协作突破传统的地缘局限。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从以往的制造供应全球进化为创新服务全球,将有望掀开新的全球化篇章。
制造业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020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渗透率为19.5%,2021年提高到22%,而德国、韩国、美国则分别达到43.9%、43.6%、36%,英国、爱尔兰、日本、新加坡、法国等都超过33%的全球平均水平。
在“数实融合:数字与产业的适配”对话环节,刘尚希、朋新宇与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围绕产业智能化转型分享各自观点。刘尚希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是未来主导的经济形态。以后所有的产业都要数字化,都应当变成数字经济,而实体经济就是有待转型升级的产业,它们是现实和未来的一种关系。胡麒牧以钢铁产业为例,认为推进数实融合空间非常大,可以让生产过程、产品结构更快速匹配市场需求,未来对钢铁产业更好实现绿色发展、降低生产和人工成本等也有很大帮助。
从微观企业视角来说,朋新宇通过瓴羊助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敏实集团完成流程数字化贯通的鲜活案例,说明数字经济如何为传统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通过数字化手段贯通整个上下游产销流程,从而带来整个商业过程的提质增效。具体来说,在整个流程过程中,共有商业流、工作流、数据流“三个流”,原来三个流是分开的,现在数实融合就是最终帮助企业从“三流”走向“一流”。所有的企业数字化的背后是先有量化才有优化,有优化才能进化,这是企业推进数实融合或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所在。
针对产业数字化的中国独特模式,波士顿咨询Platinion董事总经理陈果认为,中国企业在企业治理、业务运营、市场竞争等各方面面临的情况与欧美和日本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的情况都不相同,因而也不可能完全复制欧美企业的标准化数字系统道路,或者日本企业的高度自定制数字系统道路,中国企业将走出平台支撑的全新数字化转型之路,对产业价值链的再造强度将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释放出更大能量。要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更好地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